2024-11-23 05:42:21

陈丽华:在绽放中卓越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18 12:10    点击量:1789    

  陈丽华:

  北京的冬天总是来得很早。霜降来临的前一天,已经寒意十足的长安街上,有一处的繁华热闹足以将这提前而至的寒冷赶得一干二净。10月21日,被誉为中国最高端商务私人会所的长安俱乐部迎来了十周年的华诞盛典,当主持人倪萍请杨利伟把陈丽华扶起,在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后,在蛋糕上切下了第一刀,霎时,彩带就把这聚满了千名俱乐部会员的会场包围了,而这一天的收入,让北京一所大学上百名因贫困一两年不能回家的学子们得以与家人团聚……

  10年前,长安俱乐部在人们的疑虑和观望中开业,10年后,这里华盖云集,盛放华丽。俱乐部的女主人——香港富华国际集团董事长陈丽华,一如她的名字,俨然是这华丽的焦点和中心。

  陈丽华的人生,不仅如她的名字一般充满华彩,也同样充满了曲折和起伏。华丽的盛放,需要坚持、执着和努力。陈丽华创业的路上,荆棘和鲜花同在。

  北京城的最初起跑

  当夕阳照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上,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皇城,一直给人以尊贵和威严的印象。如今,皇权早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多是让人轻叹的印记。陈丽华的一生就是从这皇城根脚下开始的。

  从家族的概念来讲,陈丽华可以说是出身显赫。正黄旗世家,那拉氏后裔,这几个称谓,若在以前,那是锦衣玉食、豪门望族。旧时王朝的风光传到陈丽华这里,已经是皇城根儿下的一抹落日,只能远远张望了。久远家族仅存下来的光鲜记忆,就只是家里那些古色古香的紫檀家具了。

  家世的由“贵”及“平”,使得陈丽华的性格自小就淡定、务实,即便是后来被冠之以“内地第一富婆”,陈丽华依旧是低调谦和、不事张扬。她的这种性格也直接遗传给了儿子赵勇。在一向喧闹非常的京城商界,这位被称之为“少帅”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总裁,同他母亲一样,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处事作风。

  1941年出生的陈丽华,年轻岁月都是在皇城根儿下度过的。幼年时期,因家境贫寒,陈丽华读到高中便被迫辍学。年少的她开始做缝纫来维持生计。那段日子,成为陈丽华一生的刻骨记忆。直到今天,她仍感叹“贫穷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这所大学,留给了陈丽华一张终生受益的毕业证书。在艰难生活中养成的自强独立一直伴随着她,从创业的艰辛,直达成功的彼岸。

  做缝纫的间歇,陈丽华开始修补家里的那些老古董家具。一开始,她只是单纯的想把自己喜欢的那些紫檀家具修补好,然而,命运在这里悄悄地有了一个转折。这时,陈丽华遭遇了最初的经营灵感,之后,她干脆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

  从那时起,陈丽华与生俱来的做生意的才能逐渐展现。她的经营头脑和待人热诚讲信用,使家具生意红红火火,很快,她成立了自己的家具厂。那是1977年。

  当时的北京,这种个体私营的企业还属异数。作为一个女性,陈丽华的成就已经足以令她骄傲了。然而此时,在周围惊讶的目光里,36岁的陈丽华一个漂亮转身,走出皇城根儿,去往香江之畔了。

  香港岛的漂亮转身

  1982年,陈丽华离开北京城,移居香港岛。自此,在当时内地居民眼中灯红酒绿、充满了商业机会的Hong Kong又与陈丽华结下了不解之缘。

  经过一番打拼,陈丽华在香港地产界崭露锋芒,随后,她成立了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逐渐完成了原始积累,并及时地向港岛外拓展投资,在澳洲以及东南亚诸国遍设分公司,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就在此时,陈丽华又出人意料地做了一个选择,在众人的惊讶目光里,她又来了一个更加干脆漂亮的转身:移师北京。

  这一走,就走出了一个至今仍被业内津津乐道的佳话。正是由于当时陈丽华毅然回内地投资,才使富华集团与稍后狂飙而至的金融风暴擦肩而过,因而躲过一个可能的劫数。事过多年,谈及当时的金融风暴袭击,陈丽华仍然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基本毫发无损。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大地,正值改革开放初始,百废待兴,外资投入正是时机。回到北京的陈丽华,当然不会错过这一难得的商机。1989年,她拿到了长安街上毗邻天安门广场的一块地,开始筹划她在内地投资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长安俱乐部。

  在香港地产界,陈丽华一向以步步为营、稳健投资著称,她回归北京的第一个大手笔就直至中国房地产业的“黄金宝地”,这让很多人羡慕,也引起了外界的担忧。

  这个项目的所在地,是寸土寸金的长安街。当时周边地区已有很多优秀而驰名的星级宾馆和文化娱乐设施,并且正值筹办亚运会,一切进展都很难把握。项目已经投入巨资拿下,但是亚运会前不能开工,何时开工,开了工又将达到什么标准?这一系列的现实问题都摆在了陈丽华的面前。

  从香港漂亮转身的陈丽华,此时面对的是创业路上又一次关键的转折,她没有一丝的退缩和后悔。在众人的疑虑和观望中,陈丽华依旧从容淡定、浅笑莞尔。

  一切从长安俱乐部开始

  因为亚运会的缘故,长安俱乐部项目一直悬而未决,进展一拖再拖,许多人渐渐失去了信心,然而陈丽华却没有因此放弃。用陈丽华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干好,决不能让人说自己不讲信用。做好这个项目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也是对自己的眼光和决策的一次考验。

  1993年,耐心等待了4年的陈丽华终于拿到了长安俱乐部的开工许可证。

  开工建设的第一天,等待很久的陈丽华早已憋足了劲。当天夜里11点多,寒风刺骨,陈丽华亲自带着4辆汽车奔赴工地,拿着铁锹,铲土运车。很多媒体的报道里,关于这个晚上,都有过浓墨重彩的描写。那一夜的陈丽华,成为很多人的记忆。

  两年后,长安俱乐部交付使用。陈丽华当年铲下第一锹土的那个地方,如今耸立着长安街上的标志建筑。

  作为北京第一家五星级会所,长安俱乐部总投资8亿元人民币,占地2.5万平方米。按照陈丽华的定位,长安俱乐部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集商务、社交、健身、康乐、办公为一体的高档会所,致力于建立国际化企业与国内大企业交流的平台。在当时的北京城里,长安俱乐部所有设施都是最豪华的,运营当年就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如今,在京城众多的高档会所中,长安俱乐部依旧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这一五星级的会员之家,吸纳了世界各地的商贾要人。

  2006年1月,胡润百富榜在上海发布2006富豪之选《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调查》,长安俱乐部获选最受青睐的私人会所俱乐部。

  继长安俱乐部之后,陈丽华在王府井周边又陆续拿到了一系列令人艳羡的项目——其中最令社会关注的当属金宝街改造。

  王府井旁边的“钻石街”

  6年前的冬天,一条关于“金宝街市政带危改工程正式开工”的新闻吸引了众多北京市民的目光。对于很多在金宝街住了半辈子的居民来说,生活将会因此改变。然而当时,从这条新闻里,居民们尚不知道这样一个浩大工程的推手是一个名叫陈丽华的女人。

  1998年,北京市为了解决王府井附近交通拥挤问题,引资改造王府井,把金宝街项目列为北京赴港招商的重点项目。两年后,在香港,陈丽华的富华集团就此项目正式与北京市政府签约。

  金宝街西起王府井商圈的金鱼胡同,东至北二环雅宝路,南临长安街,北依平安大街。

  金宝街项目是由开发商投资修路、解决居民拆迁费用,政府给予开发商道路两侧开发权及配套优惠政策,这种开发模式在北京还是第一次采用。陈丽华无疑是又拔得了头筹。

  她对儿女们说,政府信得过咱们,为百姓造福,就是全赔进去也值。

  金宝街东堂子胡同47号,对于北京市民刘兰芬来说,是曾经住了几十年的家。如今他们一家住进了亮堂的高楼,她和老伴常常会念叨起一个人,她就是陈丽华。那一年,他们住的东堂子胡同被拆迁,同时家人患上癌症,一时间很难接受要搬家的现实。陈丽华多次到他家来慰问,在标准拆迁费的基础上,又为病人支付了大额的治疗费。夫妇俩至今仍常感叹“没想到这辈子碰到这么好的开发商”。

  其实,不只是刘兰芬一家,当时金宝街改造的2000多拆迁户都得到了开发商的尊敬和应有的利益回报。后来的数据显示,仅是拆迁安置一项工作,富华集团就投入了10亿元人民币。在拆迁过程中,陈丽华亲自多次登门看望搬迁住户,她的亲和力和拆迁安置的扎实运作,创造了一个月内完成大规模搬迁的奇迹,并且没发生一户投诉事件。许多居民至今和刘兰芬一样,还记得那个和蔼可亲的女董事长。

  除了拆迁户的利益保证,拆迁中对于文物的保护也是一大难题。为了更好地保护名人故居,富华集团斥资千万元,将原有的住户迁出,并制定原地保护的修缮实施方案。东城区文委官员对此评价:“开发商对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的保护真是不计成本的予以保护。”2005年,史学专家认可了这一工程:金宝街是一项利国利民、可以载入北京市当代史册的爱国工程。

  进入2006年,金宝街正式亮相。富华金宝中心、华丽大厦、金宝酒店等共20余万平方米的商用建筑屹立金宝街。和过去到处破旧不堪、低矮危房的景象相比,如今的金宝街,现代楼群、宽敞大道,满眼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气派。

  陈丽华的目标是,要把金宝街建成“钻石街”,支持王府井成为最高档的商业街。

  “2008年前整条金宝街一定能‘交卷’。”陈丽华的回答十分干脆。

  生平最大的投资

  地产界对陈丽华的称谓是“投资型的女企业家”,而在她自己看来,生平最大的投资是对“活的国宝”紫檀工艺的拯救。

  陈丽华对儿时的事仍记忆犹新。“从小家里就用这个。紫檀木头硬,不小心磕一下就是一大包。”当她还是个小女孩时,就梦想恢复中国传统的紫檀雕刻工艺,但那时的她并不知道,从乾隆时代起,紫檀木在中国就被砍伐光了。

  特定的历史时期,家里的紫檀家具被上缴了一部分,拆掉一部分,其余的便被埋在了土里。后来,地里埋的家具被挖出来,陈丽华惊奇地发现,这些紫檀家具竟然丝毫没有坏。于是,她开始修理这些老家具。

  1977年,陈丽华开办了一家小型家具厂,专门修复老家具。此后陈丽华远赴香港,又辗转回京,这个家具厂一直没有歇业,逐渐发展成拥有职工近千人的大型传统家具制作厂,成为后来陈丽华紫檀王国的大本营。

  儿女们都清晰地记得,80年代末的一天,夜里三点钟,陈丽华把他们叫过来开家庭会议,她说“想把资金投到做紫檀家具上”,因为“感觉民族的东西不能丢,我们尽一点义务留给我们的后辈,让他们了解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了不起的”。孩子们对母亲的这一“划不来”的决定表示了坚决赞同。儿女们对她说,“您认为值得就做,赚钱的机会还有的是。”

  就这样,回到北京的陈丽华,在投资地产的同时,也开始了圆梦,那个年少时的梦。

  历经千辛万苦,陈丽华终于找回了一些她日思夜想的紫檀木。她和工匠一起动手,开始尝试加工第一批紫檀木。

  由于根本没有经验,加工屡遭失败,一个个难题摆在了陈丽华的面前。

  陈丽华和工人们一遍遍试验,经过一番交织着失败和泪水的摸索、实践,第一批紫檀作品终于横空出世了。渐渐地,那些之前从没见过紫檀的工人成了一批能工巧匠,一件件巧夺天工的紫檀工艺作品展现在人们面前。

  1990年,陈丽华向亚运会捐赠了一扇紫檀屏风,请故宫的4位专家前来鉴赏。陈丽华至今记得当时的情形,“见面后我把手伸出去跟他们握手,他们连看也不看我,谁都不同我握手”。但专家们欣赏完她的紫檀作品后感慨万千:“真是藏虎卧龙啊!”当时陈丽华的眼泪都要下来了。专家们说:“你真了不起,明天到宫里来,我们提供一些图纸让你仿做。”

  故宫的大门从没有这样对一个女性开放过。专家们不仅拿出故宫太和殿等诸多珍品的图纸,还带来了故宫的工程师,指导帮助陈丽华和工匠们制作以故宫原件为蓝本的紫檀精品。此后,陈丽华与工人们设计出了新的紫檀作品。

  为了紫檀梦,陈丽华不仅投资金钱,更投入心血,但她无怨无悔:“为了能让紫檀、让中式家具在中国、在世界上大放异彩,那些劳苦、那些投资都是值得的。”

  融于紫檀的生活

  生产紫檀家具只是陈丽华理想的第一步,在她的脑海里,早就有了更加惊人的下一步。

  1999年国庆前夕,陈丽华耗资2亿元建造的中国紫檀博物馆落成。这座明清风格、恢弘气派的建筑占地2.5万平方米,主体展馆建筑面积9569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间私立博物馆。馆内除了有陈丽华收藏的300余件明清家具外,其他2000余件都是20多年来在她自己的工厂生产出来的紫檀精品。

  中国紫檀博物馆建成7年来,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及各国政要,成为北京市对外开放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1999年5月,美国最大的私立艺术学院——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因陈丽华在紫檀雕刻艺术上的非凡成就,授予她荣誉人文博士称号。萨凡那市市长还向她授予金钥匙,宣布她为荣誉市民,并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陈丽华日”。

  上了《福布斯》财富榜的陈丽华赚的钱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而她花在紫檀事业上的钱同样难以计数。陈丽华坦言,这个博物馆比她经手的任何一个地产项目都“费钱”,单纯意义上的地产项目可以“钱生钱”,而博物馆非但不挣钱还要无休止地往里贴补。

  中国紫檀博物馆馆藏丰富,但迄今未出售过任何藏品。她说,“我从来就没想卖过。我要留给子孙、留给民间、留给国家。”

  参观过紫檀博物馆的海内外社会名流和商贾巨子无不对美妙典雅的紫檀藏品赞不绝口,愿意出高价购买,但都被陈丽华谢绝了。“吝啬”的她却有个大计划,准备把这些宝贝带到世界去巡展。她认为“世上无双的中国艺术品是社会的财富,花多少钱都值得。”

  这几年,陈丽华逐渐将富华集团的公司业务交给儿子赵勇打理,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博物馆及家具厂上,每天忙着选料和制作。她就住在紫檀博物馆里,和她的员工在一起,和她魂牵梦萦的紫檀在一起。

  陈丽华基本上天天在工厂,平时她常跟工人谈心,一起学习、制作,每一件作品她都要具体的指导。

  “每一道工序我都要管,”陈丽华说,“比如每一朵花,怎么把它的活劲儿做出来,怎么才能非常有富贵感、民族感,我天天都在思考。”

  工人们亲切地叫陈丽华“板妈”,意思是她既是老板又是妈妈。陈丽华认为,“友情归大家,我是大家人。”她把工人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慈善的心灵和财富的回归

  一位媒体记者在他的文字中这样形容陈丽华:从她身上散发出一种华丽的质朴,犹如紫檀。

  这种气质源于陈丽华善良的内心。

  怎样做富人,是现在的一个时髦话题。对此,身为亿万富豪的陈丽华自有见解,她坚信“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陈丽华说,作为一个商人,赚钱当然是重要的,但是赚钱不是一切,应该要让钱来自社会,用于社会。

  这些年来,富华集团热心公益,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

  1994年,她将百名工匠费时3年才雕成的无价之宝——仿故宫乾清官“红木雕龙宝座”捐赠给北京市政府;她也曾向大兴安岭火灾、南方水灾、唐山火灾的灾民捐助;她还斥资10亿元用于北京市朝阳区400亩面积的旧房改造。

  1998年湖北遭受洪涝灾害,富华集团率先向灾区捐赠几百吨面粉及数百万救灾资金;2003年初春北京遭遇“非典”,她向医疗、公安等系统捐款、捐物,并资助出版发行了第一部全面反映“非典”期间社会现状的大型画册——《百名摄影记者聚焦SARS》;在2005年的光明公益慈善事业颁奖典礼上,陈丽华被授予“光明公益慈善大使”……

  十几年来,由于陈丽华的贡献突出,党和政府给了她高度的评价与荣誉。

  对于这些荣誉,陈丽华说,“一直以来,我最为看重的两个头衔,一个是‘政协委员’,一个是‘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我把它们视作比我的生命还要珍贵。”

  陈丽华的下一步愿望是办一所综合性艺术大学,办一家高水平的综合性医院。办大学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办医院是为了提高社会的健康水平。

  陈丽华说:“财富回归,这是一种不计成本、无视回报的投资。”

  务实精神打造富华集团

  《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陈丽华曾多年占据女性第一的位置。

  最新的一期胡润中国富豪榜上,陈丽华名列第25位。

  在这些万众瞩目的榜单上,陈丽华可以说是风光无限,然而她一贯低调,不事张扬。

  陈丽华凡事喜欢亲力亲为,她有一句名言:能舍就能得,你要不能舍,就不能得,舍得、舍得,这两个字是不能分开的。在许多关于陈丽华的报道中,这句话被记者们反复引用。

  从长安俱乐部的最初装修被否定重来,到开发金宝街时对文物建筑不计成本地予以保护,陈丽华的舍得哲学带来的是务实、长久的成功。

  陈丽华用她的务实精神,不断推动着富华国际集团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打拼,集团如今已经成为知名的跨国公司,经营范围横跨房地产开发、旅游、商贸、电子、紫檀木艺术品及餐饮等行业,在澳洲及东南亚等多国和地区设有多家公司。

  陈丽华为富华集团打造的经营理念是:干好一个再干一个。

  长安俱乐部一炮打响之后,紧接着是位于王府井闹市的丽苑公寓。

  此后,金宝街项目的实施,则追求的是“政策、民意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

  陈丽华这样总结自己经商的诀窍:恪守诚实信用,真心实意交朋友。支撑陈丽华的另一个支柱是员工。“要是没有员工,有钱也是死的。我能有今天的事业是我抓的机遇好,也是员工支持我。”现在陈丽华的企业共有3000多名工人。这么多年来,陈丽华包了所有工人的吃饭、穿衣,过年过节还给工人的家属送礼品。

  陈丽华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很注重团队精神,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你关心大家,大家热爱企业,上下就能形成合力。

  面对集团的下一步发展,陈丽华用任重道远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但她同时又充满信心。

  陈丽华告诉记者,现在富华国际集团未来10年的战斗已经打响,总目标是完成200万平方米的建筑任务。她还准备在朝阳区金盏乡投资数十亿元兴办大学城、医院,投身教育产业、医疗事业。未来的富华集团,会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正如富华这个名字所包涵的“富裕中华”之意,在陈丽华看来,富华的明天也将和祖国的未来一样:华章盛放。

  <陈丽华档案>

  陈丽华,女,满族。1941年出生于北京,香港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央民革祖统会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华全国工商联委员,中国满学会终身名誉会长,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荣誉博士。

  香港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是在香港正式注册的一家知名的跨国公司,主要经营房地产开发、旅游、商贸、电子、紫檀木艺术品及餐饮等行业,在澳洲及东南亚等多国和地区设有多家公司,中国国内在北京、大连、青岛、深圳、秦皇岛都有投资,但最主要的投资走向是在北京。目前在京的固定资产已超过20亿元。

  陈丽华是连续3年高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10名之列的惟一女性。1999年5月,美国最大的私立艺术学院——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因为陈丽华在紫檀雕刻艺术上的非凡成就,授予她荣誉人文博士称号。萨凡那市市长还授予她金钥匙,宣布她为荣誉市民,并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陈丽华日”。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