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照堂:“诗书画印”是国画家的基本功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11 21:47 点击量:1458 大
中
小
中国画和西画不同,西画注重绘画本身,中国画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诗书画印结合相得益彰,是中国艺术独特的审美境界。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修养,应该是国画家的基本功力修养。历史上书画家都能做到诗书印“三绝”,或者诗书画印“四绝”,这个绝,是卓绝的绝。现在的国画家国学功底薄弱、诗书印水平较低,很多画家甚至都不懂,也真是做到“三绝”了,可惜是绝缘的“绝”。这也是现在中国国画水平难以深刻提高,难以产生像八大、石涛、黄宾虹、吴昌硕,齐白石这样的以国学为核心的大家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清末以来,中国落后的社会现实让人觉得中国文化落后,中国画也落后,于是就把本是我们的优势的诗书画印并行作为一种落后。此外文革后从闭关走向改革开放时,刚打开国门接触外国的东西,一下子眼花缭乱,觉得西方的东西才“高级”。这两个时期国人对中国画的心态都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觉得总不如人。那个时候宣扬西方的美术怎么高,认为西画从美术的本体出发,而中国画的诗书画印,违反了美术的“自在规律”,不是靠“绘画语言”说话,因而是落后的。包括中国画就叫国画,不像西画以材料来划分成油画、水彩、版画,也被认为是一种落后,所以上世纪50年代时将国画叫做彩墨画或水墨画,也是以西方为标准命名的。此外中国画画题的诗意性也被认为遮掩了绘画的“本体价值”,是一种落后。西画的题目写实而缺乏诗意,如《坐在桌子旁的女孩》、《有花瓶的玫瑰》之类,甚或叫做《构图012号》之类等等,却被认为是凸显“绘画语言”,不以诗意和文学性来支撑,是绘画的自律性、绘画语言的纯粹性的体现。
如今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尤其中国画家也在世界各地游学、留学或访问,一对比才发现我们中国画是站在文化的高度而不自知,才知道“文化”是作为我们绘画的金字塔底座,我们的绘画语言不是单独的绘画语言,是建立在深厚的中国文化,包括文学、诗歌、音乐、篆刻等基础上的,这是我们文化的优势而不是劣势。以前觉得国画不科学,没透视、没解剖,实际上这恰是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它不是以对象的客观再现,而是注重意象的传递。如黄宾虹所说“以不似之似为真似”。但是国画也不像西方现代主义一样,完全颠覆西方传统的“似”而变得完全“不似”,西方现代派推崇抽象,虽然有一定美学价值,但毕竟“内涵”不够。中国画的意象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它既不像西方古典绘画一样照搬客观,也不像现代主义一样完全不顾客观的形,而是在“似与不似之间”,以不似来达到更似,既“不似之似”,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至高之处。
我们曾经把中国的落后当成是文化的落后,把诗书画印并行当成是中国画的落后。虽然现在中国画坛已经意识到了这是错误的,却已经迟了,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国画家接受的都不是以国学及诗书画印作为基本功力修养的教育,而是以素描、色彩的西画作为国画的最主要的“基本功”。虽然素描和色彩这些西方的东西也很需要吸收,但不能作为国画的核心根本。中国画不只是绘画语言,更是中国“文化语言”,所以它必须和诗书画印联钩,和中国文化、文学诗魂联钩。意识到如今国画界国学功底的薄弱,就要加强国学修养,在艺术实践中注重诗书画印的并行提高。
□梁照堂(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