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 11:55:04

吕正操之子吕彤羽 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
发布时间:2017-07-07 17:36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访吕正操之子吕彤羽

  新华社记者樊永强、王经国

  “父亲在冀中创建了华北平原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被毛主席誉为‘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近日,吕正操之子吕彤羽接受记者采访,重温了吕正操在抗日烽火中的那段岁月。

  1922年,吕正操参加东北军,在张学良卫队旅当兵。1925年,他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那时,父亲正担任张公馆的内勤工作,和应邀来西安共商大计的中共代表常有接触。”吕彤羽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父亲回到华北在国民党53军任团长,1937年5月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吕正操率部在永定河、半壁店、梅花镇与日军3次激战。梅花镇阻击战中,吕正操以自身伤亡20余人的较小代价,一举击毙击伤日军700多人。

  由于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吕正操不愿意撤出抗日前线,于是率部脱离国民党,改称“人民自卫军”。1938年5月,吕正操被任命为冀中军区司令、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冀中地区是华北富庶之地,大平原一望无际,河流纵横,土地肥沃。但是,在平原地区开展敌后抗战,难度也不小。

  “长期斗争中,父亲摸索总结出操作性强的平原抗战战术。”吕彤羽说,最基本的打法就是改造地形,基本作战方法就是村落狙击战。平原上,只有村落是可以依托的有利地形。部队住到村子里面,鬼子进攻时,村里村外都有埋伏的部队,可以前后夹击。

  “村落阻击战运用得最好、战果最辉煌的是在宋庄,极大地振奋了抗日军民士气。”吕彤羽说。

  抗战中,吕正操率领冀中军民发挥了巨大的创造力,在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中,他们发明了地雷战、地道战等战术。

  新中国成立后被搬上银幕和舞台的《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以及《平原作战》等文艺作品,都是对这一时期真实斗争历史的再现。

  1941年,在庆贺冀中军区和八路军第三纵队成立3周年时,毛泽东亲笔题词:“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模范,坚持人民武装斗争的模范。”

  日军视冀中根据地为眼中钉、肉中刺,一次次进行合围“扫荡”。1942年,日军调集重兵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十面出击”“铁壁合围”式的“五一大扫荡”,妄图消灭冀中军区主力和领导机关。

  吕正操将部队化整为零,组建成灵活机动的武工队与敌人周旋。

  “鬼子天天‘拉网扫荡’,最多时,父亲一天之内打过5仗。”吕彤羽说,敌人的“铁壁合围”最终破产。

  1955年,吕正操被授予上将军衔。“父亲曾对我说,他不过是战争的幸存者,老百姓才是真正的英雄。如果没有冀中人民的英勇战斗和流血牺牲,他们这些人能不能活下来就很难说了。”吕彤羽说,所以,父亲常常告诫他们:人,不在于活多久、当多大的官,而在于给人民做多少事。

  “我是搞国防工业的,能够安安心心一辈子埋头做研究,包括后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父亲的这句话,对我一生影响都很大。”吕彤羽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