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三周年纪实:国家课题的四川答卷
发布时间:2016-07-20 09:06
原标题:国家课题的四川答卷——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三周年纪实
7月2日,本报记者乘坐直升机从空中航拍重建后的芦山县新貌。本报记者 何海洋 摄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战胜灾难、跨越发展是最好的“补偿”。在7.0级强烈地震“突袭”芦山三个月后,2013年7月20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带领灾区群众开始重建幸福美丽新家园的艰辛跋涉。
“三年基本完成”,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灾后恢复重建确立了时间表,并将重建工作的“指挥棒”交给四川,要求探索“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这是我国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由中央直接安排部署转向地方负责制的重大转变与创新。
国家课题,四川使命,灾后重建“国家实验”的四川答卷用智慧与担当书写。
从城乡住房到医院学校,从产业园区到植被河流,在一千个日日夜夜中,灾区干部群众踊跃投身重建战场,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截至今年6月底,由地方承担的2419个项目完工2382个、完工率达到98.47%,完成投资781.99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98.76%,基本完成三年灾后重建目标,“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规划愿景逐步成为美好现实。
灾区浴火重生,四川不辱使命。
科学谋划——
重建机制有序高效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突如其来的7.0级强烈地震袭击雅安市和毗邻的成都邛崃市等地,震中位于芦山县龙门乡。
继“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再遭自然灾难侵袭,山河破碎的芦山地震灾区,牵动全国。
震后第一时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的重要指示,提出“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科学重建要求。震后76天,国务院及时出台《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关于支持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资金约束规划,规划引领重建。”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司长田锦尘说,芦山重建在确定灾害损失、重建范围目标和资金规模的基础上,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建立了中央指导、地方负责的体制。
中央统筹指导为重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持,地方负责制让四川接过重建“指挥棒”和包干管理使用460亿元中央重建资金,也使四川在推进重建中更具自力更生的主动性和因地制宜的针对性。
肩负使命,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四川成立由省委书记王东明任主任的“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通过《关于推进芦山地震灾区科学重建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的决定》,明确重建“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
砥砺奋进,灾后重建科学化、制度化同步推进。四川构建起架构合理、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责任明晰、科学有序的工作推进体系,衔接配套、务实管用的法规政策体系,多方支援、精准帮扶的对口援建体系,内外联动、协同配合的力量统筹体系,群众主体、民主管理的基层治理体系,严格缜密、公开透明的监督监管体系,建管一体、软硬并重的项目运营体系,系统周密、严谨有效的考核督查体系,组织动员、保障有力的党建工作体系……一趟趟调查研究,一次次重要会议,一项项重点工作的挂图作战,把灾后重建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压得更紧更实。
省委、省政府及时审定下发11个专项规划,细化制定34条财税、金融具体政策,先后三轮出台17项救助帮扶政策,安排100亿元重建资金,确定7个对口援建市和9个相关省直部门对雅安重建工作进行具体帮助和指导。
雅安市委、市政府将重建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全市上下形成“重建是机遇、产业是希望、民生是归宿、生态是优势、作风是保障”的共识,按照实施“后发追赶”的总体构想,一切围绕重建、一切服务重建。“把握重建时序,我们将3年重建期目标任务‘化整为零’,分年度和重要时间节点分解细化出8000余条具体工作,确保重建目标任务顺利推进、完成。”雅安市重建办综合协调办主任曾伟说,“全市以项目开工建设为突破口,以重要时间节点倒逼项目组织实施,迅速开创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新局面。”
国之重托,民之所盼。四川在探索重建新路的实践中,迈出了攻坚克难、后发追赶的步伐。
统筹发展——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7月18日,成都游客李钢与同伴来到芦山县飞仙关镇,眼前的变化让他感慨,“去年我们骑游到此,还是建设场面,今天来看简直变了样。”
飞仙关镇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天全县、芦山县交界处。重建中,飞仙关镇南、北场镇依据各自特点,按照“镇村一体、农旅结合、产村相融”的发展思路,打造出安居乐业的新范本。
安居是乐业的重要前提,住房是重建的首要任务。
地震灾区625户“三孤”人员、五保户等特困群众,由政府“兜底”建保障房,震后首个春节即率先搬进新房。2014年4月,266252户受损农房全部完成维修加固,同年底,92836户农房重建全部完成。灾区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新村聚居点277个,“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135个。
农房重建的同时,城镇住房的重建也快速推进。109727套受损城镇住房维修加固、35033套城镇住房重建分别于2014年6月和2015年底全面完成,灾区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住房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在雅安,以主城区为核心、6个县城为重点、16个小城镇为节点和232个新村聚居点为支点的“一心三点”城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55%,比震前提高4.25个百分点。
去年6月26日,雅安人民期盼多年的市区绕城路——北外环线正式通车,不仅解决国道108线、318线穿城而过带来的交通拥堵、噪音扰民和安全隐患等“内循环”问题,还理顺城区外连雅西高速、雅乐高速、雅康高速等国省干线“外循环”的障碍。
灾后重建,四川把基础设施作为基础性、先导性重建工程来抓,川藏铁路成雅段、雅康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国道318、108全线通车,国道351全部贯通,灾区对外大通道通达能力全面增强;乡村公路维修加固全部完成,新建改建1423公里;一批事关长远的水利、能源、通信等项目投入运营。
坚持城乡统筹、产城一体,实施城镇体系重建项目122个,6个重灾县(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建成雅安市汉姜古城、龙门古镇、飞仙关镇、南天新镇、灵关镇和邛崃市夹关镇等一批旅游文化特色小镇。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度,始终保持快于总体重建进度。灾区113所学校校舍的维修加固在震后首个开学季前全面完成,317所基础教育重建学校在2015年秋季开学前全部投入使用。43个医疗卫生维修加固项目在震后一周年全部完成,实施新建和改扩建医院项目50个,灾区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县县有等级医院。
如今,灾区城乡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齐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追赶跨越——
产业发展稳步提升
6月23日,宝兴县夹金山发现野生大熊猫的消息上了央视《新闻联播》,这已是雅安一年内第四次发现野生大熊猫。灾后重建中,四川切实保护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恢复大熊猫栖息地21.7万亩,备受关注的夹金山·二郎山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加快建设。
7月17日,入伏。这一天,很多地方气温超过30℃。而在邛崃高何镇靖口村的天府红谷休闲度假村,源源不断的客人来此享受清凉。“灾后重建修起了好房子,产业也发展得很快。”靖口村村支书杨邦俊说,3年时间里,靖口村简直完全变样。
大熊猫与靖口村,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共同印证灾后重建所秉持的理念:着眼于跨越发展和群众同步奔康,四川不失时机加快产业发展,既“输血”又“造血”,发展产业的关键是依托生态,重点是追求绿色。
灾区最脆弱的是生态,最具潜力的经济形态也藏于生态。
灾后重建坚持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并重,统筹推进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其中,恢复震损林地植被40.6万亩,整理复垦严重损毁农用地59处,治理水土流失418.7万亩。
青山绿水不断变换出“金山银山”的财富效应。灾区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和农旅融合发展趋势,塑造出大熊猫、茶马古道、蒙顶山茶等旅游品牌,乡村旅游、农事体验、山地生态旅游等新业态也蓬勃兴起。地震灾区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6个增至16个,旅游综合收入比震前增长近一倍。
如今在芦山、天全、宝兴三县,绿色盎然,少见工业踪迹。而雅安经开区却有一个以三地命名的园区——芦天宝飞地园区。
这一“飞地园区”由雅安市与三个县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实施优势产业向园区聚集、利益分成向“飞出地”倾斜的政策。
雅安以园区为主阵地、项目为主抓手,大力实施园区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升规计划,布局和引进了一批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企业,不断壮大发展“四大骨干产业”“六大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迈上中高端。
据统计,灾区建成产业园区9个,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9户,带动5.1万人就地就近就业。
3年拼搏,废墟之上,涅槃重生。如今,新村、新貌、新城、新业的幸福美丽新家园,充满朝气,蓬勃生长。
本报记者 王飞 游飞 陈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