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1 02:11:09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制社会

非法集资诈骗案快速增长 重庆五中院发布四大新特点
发布时间:2015-11-23 15:32

近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发布非法集资诈骗案典型案例,该类型案件快速增长,呈现四大新特点。

               涉案面广人数众多

  在重庆五中院受理的诈骗、非法集资案件中,部分案件被害人达上千人,调查取证难,且一旦案款难以追回,被害人集访、信访的可能性很大,容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如该院受理的唐某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唐某等人成立了重庆皇威系列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在没有金融监管机构授权从事金融业务资质的情况下,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以不特定人群为对象,以高额利息为诱饵,累计吸收公众存款达8.05亿元,参与投资人达8700多人次。其中,被告人所在的南岸分部吸存2.56亿元,参与投资人达2271人次。

               涉案资金大不易追回

  由于不法分子非法集资活动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且多为资金链断裂或无力还贷,特别是有的案件直到不法分子潜逃才会案发,这些人可供清退的财产很少,这也是处理非法集资犯罪案件困难最大的一项工作。

  重庆某佳公司在重庆地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仅南坪分公司累计吸收公众存款达5.02亿元,公司负责人张某和李某共吸收公众存款约1.22亿元,给存款群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案发时大部分财产已被挥霍转移,涉案资金难以追回。目前,该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中。

  涉案公司或组织大多是利用人们贪图利益、幻想暴富的心理,非法吸纳社会资金,作案时间长、涉案地域广、被骗人数多。如果资金链不断,群众一般不会报案,一旦案发,涉案资金便难以追回。

               犯罪智能化侦破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股票、债券、期货等投资方式的活跃,部分金融领域监管的薄弱区被不法分子利用,新类型金融犯罪频发,这类犯罪的工具化、智能化特征也日益突出。不法分子多利用互联网、QQ群、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引诱被害人上当受骗。

  李某某等人成立的重庆晨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重庆、上海、山西等地发展多家代理商,晨优公司在不具备正规现货电子商务平台资质,没有农产品现货更无仓库的情况下,私自搭建电子现货交易平台,并开设虚假农副产品现货交易,以高回报、低风险、实物保证为诱饵,诱骗被害人进入平台进行交易,后通过注入大额虚拟资金、控制交易行情、强行平仓等手段,骗取被害人钱财4700余万元。

  重庆市五中院判处李某某无期徒刑,同案被告人也被判处10年到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非法集资犯罪不仅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更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属于典型的涉众型犯罪,社会危害性极大。同时,法律规定的滞后以及相关领域监督措施的缺位,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给案件侦破增加难度。

               犯罪披上“合法外衣”

  受害者李先生说,当时去投资公司实地看,公司内部不仅看上去很专业,而且业务员也展示了公司的执照,墙上到处挂着老板和名人及领导的合影,来来往往存取的人也有很多。

  在非法集资案件中,不法分子就是借用公司名义实施犯罪,工商执照、税务登记、司法公证样样俱全,为非法集资活动披上“合法”外衣,隐蔽性强。

  此外,部分案件通过熟人、亲友、同事关系介绍融资,投资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一定人身信赖,民事借贷关系与刑事犯罪性质混杂交织。

  据审理相关案件的法官介绍,由于受调查取证的影响,现今在判断是集资诈骗还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单位犯罪还是个人犯罪以及公司不同管理层人员的参与度等方面,还有较大难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