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养心殿1890件文物搬家修复 3个月内撤陈完毕
发布时间:2016-06-12 19:28
昨日,故宫养心殿,工作人员在对“垂帘听政”所在的东配殿进行文物撤陈工作。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昨日,故宫慈宁宫广场,单霁翔院长介绍紫禁城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墙基。
故宫养心殿1890件文物搬家修复
3个月内撤陈完毕,预计2020年修复完成;“皇子居所”毓庆宫将首次开放
在清朝的紫禁城内有两处政治中心,其一是养心殿,其二是作为太子宫修建、清朝十位皇帝曾在此生活或读书过的“皇子居所”毓庆宫。
昨日故宫博物院透露,现代版的毓庆宫曾常年用作库房,存放清宫遗留的丝织品,之后从2014年启动古建筑修缮,将在下月验收,之后将恢复乾隆六十年时期的布置,以原状陈列方式展出。而去年已启动保护性修缮的养心殿,也在昨日启动了文物撤展,进入了可移动文物修复环节。
据悉,这两处均已进入故宫原状陈列开放的名单,最终会以相应时期的原貌,展现在观众面前。
■ 相关新闻
故宫首发现明大型宫殿墙基
日前故宫考古再出新成果,在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地下,一处东西宽2.5米、南北长5.4米的深坑内,发现残存的砖砌墙基,这是故宫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墙基。
昨日故宫博物院介绍,此处将与此前的慈宁宫东院、隆宗门外考古遗址开放展示,只不过隆宗门考古现场专业性较强,可能会开放为专业展示。
发现明代工人“脚窝”
“从这个土坑可以看出,这紫禁城绝不是‘豆腐渣’工程”,昨日,站在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的一处考古现场,单霁翔用开玩笑的方式,总结明代兴建紫禁城时的严谨。
与以前故宫找到的两处遗址——去年在慈宁宫东院发现的永乐时期大殿遗址和今年在隆宗门区域发现的元代遗址一样,这次发现也是配合基建勘探时找到的。
这个东西宽2.5米、南北长5.4米的深坑内,碎砖石组成的分层界限明显,底部是并排原木构造的桩承台。在考古人员指点下,能看到坑南壁明后期的夯土层下,有残存20层、残高2.8米的砖砌墙基。墙基北侧是起加固作用的厚约2.8米的15层夯土夯砖层。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考古还发现了明代建宫工人的脚窝,是当年为了打基础时候方便进出而留下。
考古专家介绍,此处大体量墙基在层位关系、施工工艺、出土遗物等方面与慈宁宫花园东侧发现的明早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基本一致,可以判定其始建年代为明早期,废弃年代为明后期。虽然这段墙基的东西向长度和南北向宽度目前暂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与南侧约60米的慈宁宫花园东院明早期大型宫殿基础在功能上有密切关系,是紫禁城建造之初具有宫廷分区功能的大型墙基。
建玻璃地板方便参观
单霁翔介绍,有关专家现场勘察后还认为,此处墙体基槽底部的黄沙层和含有青灰色有机物的生土层是距今3万年至5000年前,后海、北海至中南海一线古高粱河道的自然遗存。
因此,该处遗迹对研究北京城市变迁、紫禁城历史、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也对公众深入了解紫禁城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有利参考。
“这处遗存将被保留”,单霁翔说,初步计划是通过可打开的玻璃罩板盖起来,内设灯光,方便观众参观。
慈宁宫东院也将设展示区,并将有部分出土文物展出。还有隆宗门区域,考古现场的观赏性稍差,所以开辟为专业展示区,供学术研讨用。
【养心殿】
养心殿被视作清宫政治中心
若论清代紫禁城中各个宫殿的政治地位,养心殿是实至名归的第一政治中心。
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16年,名字出自《孟子》“养心莫过于寡欲”,自雍正将其作为寝宫和日常理政的中心,清代中期以后的历代皇帝都将其作为正寝宫殿。乾隆皇帝在三希堂赏宝、慈禧垂帘听政等历史事件都是在此上演,是清代皇帝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的中心场所,被视作清宫政治中心。
同时,它也是营建资料保留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建筑之一,是世界记忆遗产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的实物见证。即使是宫殿内的文物,至今也是维持原状陈列。
昨日11时许,“端坐于”故宫养心殿东暖阁的宝座并未想到,它即将“搬家”,“坐”进内部铺有保护材料,为它量身定制的大型囊匣里,前往故宫文保科技部内,在文物修复师们的手中进行一次全身“体检”的修复,再回归“旧家”。
与它一起的,还有上黑下黄的“垂帘听政”帘子等1890件养心殿内可移动文物,囊括家具、书画、帖落、陶瓷、玉器、文房、织绣、珐琅、盆景、生活用具、宗教文物等多个类别。
“这些是研究清代文化艺术发展和理政及寝居空间的独特材料”,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其中大部分文物为清中晚期文物,只有少数地毯等为复制品,文物们一直原状陈列从未入库,所以此次还要为它们各自定制囊匣。
单霁翔还介绍,养心殿的文物一部分先入库,再调拨出来修复,一部分送到首博展出。今年首都博物院等将举办养心殿大展,这些文物中的代表会与市民见面。
养心殿文物修复过程将对观众开放
去年启动的养心殿修缮工程,是故宫首个“保护性修缮项目”,也是“故宫古建筑整体保护修缮工程”的重要项目,拟制定科学详尽的保护规划和专项保护方案,以充分理解并完整延续养心殿的价值,恢复其健康,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提升该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
其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于,突破了此前文物保护的体制方面障碍,“最早要招投标”,单霁翔说,其后果是社会公司为了经济效益一味图快,“政府采购比的是价格”,与此前故宫修缮选用非遗传承人的模式不同,而原本宫廷使用的苏州金砖琉璃瓦等物料也由此流失。
但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养心殿修缮取得了突破,故宫募集到了2.2亿元修缮资金,可以按照老传统慢慢修缮。
变化首先体现在工匠招募、考核与培训机制的建立,如今“没有故宫培训合格证不许上岗”,单霁翔说,同时故宫也在寻找官式古建筑修复材料供应基地,通过制定材料性能标准,为挽救濒临消亡的古建筑营造工艺、装修工艺以及文物修复工艺作出贡献。
同样在此次修缮过程中,古建筑“八大作”,即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的匠师培养机制有望恢复,为文物建筑遗产的保护储备新生力量。
另外,所谓的研究性保护项目中,也有研究的一面,“一期一共申报了36个养心殿研究课题”,单霁翔说,与修缮同期开展的保护性研究,能够全面提供故宫研究水平并向社会展示。
例如10月即将启用的文保科技用房中,养心殿文物修复过程也将对观众开放,这也是全国首个开放的文物修复工作室。
■ 揭秘
1890件文物如何搬家?
据悉,此次养心殿内的文物大搬家是以殿座为单位,每件文物撤离前,都会进行简单除尘和原始图像记录。搬家也有专门程序:第一步,平面陈设如玉器、漆器、珐琅、玻璃、盆景和钟表等,器物部、宫廷部和图书馆接收;第二步,家具陈设和帷幔、座垫等,宫廷部接收;第三步,宫灯,送到宫廷部和器物部;第四步,超大型家具是宫廷部接收;第五步,书画、帖落、隔扇芯等归书画部。
单霁翔预计,这1890件文物会在3个月内全部撤陈完毕,过程中的数据都将被记录下来,成为一部VR影片的基础。未来,观众可以在端门等区域看到这部片子,身临其境地感受养心殿的氛围。
之后,故宫会由文保科技部将耗资约4千万元,对回库文物进行更细致的除尘保养和修复,完毕后再送回养心殿原处,预计可在2020年完成。
【毓庆宫】
清代10位皇帝在毓庆宫居住过
毓庆宫建筑群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式,结构严谨,秩序井然,能够体现出封建等级礼制中王权至上思想,也可称之为紫禁城的另一个政治中心。
这里最初的主人是康熙第二子胤礽,不仅刚满周岁时他就被康熙立为太子,五岁时父亲又下令专门为他在改建宫室,就紫禁城东路的斋宫与奉先殿之间,在原明代奉慈殿的基础上改建。
整座建筑群呈长方形,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共4进,室内装修极为考究,尤其是后殿内以隔断分成小室数间,其门或真或假,构思精妙,素有“小迷宫”之称。
胤礽是清朝最后一位公开册立的太子,毓庆宫之后就成为了皇子居所。
故宫宫廷部主任王子林介绍,乾隆皇帝12岁到17岁间一直居于此宫;嘉庆皇帝幼年时曾与兄弟一起在此居住,乾隆六十年(1795年)即位后又迁回毓庆宫,“清代有10位皇帝在此居住过”,他说,包括末代皇帝溥仪,所以毓庆宫也算是见证了从康乾盛世到晚清没落。
王子林介绍,毓庆宫有时是皇子住所,有时是皇子书房,除了“工”字形的正殿毓庆宫,后殿内还有继德堂、嘉庆皇帝赐名“宛委别藏”的藏书室等。
时间进入现代,这处皇子书房在数十年间却成为故宫库房。
将恢复乾隆六十年时陈列原貌
单霁翔介绍,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多次对毓庆宫进行保养、维护,并于1953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之后半个多世纪毓庆宫未再进行大修。毓庆宫区域各处有不同程度损坏。
在2014年8月21日,故宫开始对毓庆宫进行保护修缮,计划于2016年6月30日竣工,历时742天。期间坚持“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古建筑保护修缮原则,保证使修缮后的古建筑消除安全隐患、益寿延年。
单霁翔说,其中的主要工作包括拆除屋面,重新苫背、瓦瓦;损坏的仔角梁进行更换、剔补;现存彩画进行“现状保护、局部整修”,仅对部分损毁严重的彩画采取重绘工作,其余彩画作除尘处理;院内地面全部重新细墁;进行白蚁防治等等。
“下个月就要验收了”,昨日单霁翔走在恢复旧貌的毓庆宫内说,未来这里会和寿康宫一样恢复原状展陈,让观众能一探旧日皇子书房原貌。单霁翔还介绍,毓庆宫内部布展预计花费1年时间,但故宫的工程不设倒计时,不抢工、不赶工,所以只能是个大概。
王子林则介绍,届时会根据文献记载恢复乾隆六十年时的陈列原貌,并进行详细的展览设置和规划。他还透露,这处布置紧凑精妙的宫殿内的精致陈设也会一应非常精致。
■ 揭秘
宫殿开放如何保证文物安全?
“要让观众们有尊严地参观”,单霁翔昨日再次重申这一观点,多年来观众们趴在窗户边向内巴望的场景令他印象深刻,于是经反复研究,原状陈列的方案逐渐出炉,并从寿康宫一再扩大。
然而这对于文物是个不小的挑战。以寿康宫为例,这座占地约7707平方米的院落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约1/3故宫观众都要在此逗留。然而其最大瞬时承载观众量仅541人,但参观高峰期在养心殿中滞留人数经常超过800人。
到2020年,养心殿会开门迎客,并把原本30%的开放面积扩大到90%,观众可以走进殿内,站在东暖阁门口一睹垂帘听政的场所。届时中轴建筑都是原状陈列,恢复清中晚期状态。两边配殿为文物展,与养心殿相关的珍宝将一一亮相。
狭小的宫室能否承担大量客流?单霁翔介绍,其实寿康宫开放时便设置了限流预案,即将开放的养心殿和毓庆宫也会限流,“比如宫殿内同时不能超过200人”。
但他承诺不会使用价格杠杆控制,“博物馆参观不能贵族化”,单霁翔说,此事不能用价格和钱来衡量,而是要根据人们的兴趣定制参观方案。不过限流措施一定会采取,以保证文物安全,目前正在制定方案。
单霁翔还透露,去年开放的寿康宫其实只在旺季启动过限流,“平时人不太多,能够承受”。
新京报记者 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