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获赔78万再引“维权”“趋利”争论
发布时间:2016-06-09 16:29
5月30日至6月5日期间,职业打假人获赔78万再次引发食品安全监管的讨论和对职业打假行为的争论。5月31日,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发放职业打假人胡某78万赔款,媒体领域将此案例作为正面典型提醒商家不要触碰法律底线,网络舆论场中关于职业打假人的争议声依然较大,公众期盼食品安全环境改善,让职业打假人“无假可打”。本周,乳粉行业舆情热度急剧升温,两家洋奶粉品牌再被暂停在华注册资格被认为是对进口奶粉的安全管理的加强,乳企的多个行业会议则为推动乳企自律和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圣丰乳业老总上吊自杀事件引发舆论关注中小乳企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各界哀叹国内乳企发展的举步维艰。此外,嘉士伯连续关厂的行为获关注,自救举措虽被认为可以甩掉业绩包袱,但其高端化之路并不被看好,强大的竞争压力使其在渠道方面面临重重挑战。
【食品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职业打假人获赔78万 “维权”还是“趋利”引争议
5月31日,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集中发放胡某430万余元执行款。两年前,胡某在某食品公司南宁分公司花6.7万余元买到了过期干海参,随后起诉商家要求“退一赔十”。经历了近1年的艰难追索,青秀区法院通过全国网络查询冻结了该食品公司总公司的存款,胡某的赔偿款最终落实。6月1日,广西新闻网率先进行了报道,随后,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等各大媒体进行了转载。
“获赔78万”、“一单让店铺关门”成为媒体报道关键词。媒体主要回顾了胡某花6.7万余元买过期干海参的打假经历,法院如何查控发现涉事企业存款,最终落实胡某的赔偿款。执行法官表示,这种因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巨额赔偿很少见,该案也提醒商家一定要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有关法律规定,否则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广西新闻网还发表评论《打假人让商家“一单致命”是一堂普法课》,认为知假卖假与知假买假相比,何者更危害社会,令人恨之入骨?答案不言而喻。鉴于此,一方面,司法实践应考虑到知假买假这种打假方式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法无禁止即可为”,你可以不认同知假买假者的行为,但不可以剥夺他们作为普通公民享有的各项合法权益。
高额赔偿警醒商家不要触碰法律红线,媒体正面宣传方式亟待丰富。对于胡某获得赔偿78万的报道主要为媒体通报有关信息,肯定执行法官的尽职尽责,指出希望官司能警醒一些不良商家,在经营中守住底线。报道形式总体较为单一,主要为通稿式正面宣传,在媒体领域引发的关注度较小,此外,媒体评论寥寥无几。
“职业打假人”是“维权”还是“趋利”依然争议不断。相较于媒体舆论场的冷清,网民舆论场却呈现出异常的讨论热情。78万赔偿、涉事商家的倒闭、职业打假人的成功成为促发网民兴奋点的重要因素。公众应提高主动维权意识、不良商家受到严惩理所应当为舆论共识,而职业打假人的行为依然存在较大争议。支持者认为职业打假人客观上起到了群众监督作用,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维护公众利益。反对者则认为职业打假并非为公益,只是金钱利益的驱使,不能忽略其中的不正当性。职业打假人的存在有其客观因素,职业打假的形式还将持续存在,只有形成企业自觉自律、监管部门监管到位、消费者自觉维权的健康环境,职业打假人才有可能“无假可打”。
2.乳粉行业热度升温:洋奶粉品牌监管趋严 行业自律加强
本周,多起热点事件涉及乳粉行业。6月1日,负责中国进出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的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认监委”)再度出手,更新了德国和法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企业名单,有两家企业被暂停资格。6月2日开幕的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暨2016中国奶业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为中国奶业发展建言献策。6月3日,2016年全国乳品营养周启动仪式暨《乳制品企业社会责任指南》发布会在京举行。一系列涉及乳粉行业监管、健康发展的举措促使本周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热度升温。
接连三天,乳粉行业都出现关注度较高事件。“六一”儿童节当天,认监委更新了德国和法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注册企业名单,德国婴幼儿配方乳品生产企业在华注册名单中的“T pferGmbH”工厂被“暂停”,法国婴幼儿配方乳品生产企业在华注册名单中的“NUTRIBIO”工厂被“暂停”。此前,洋奶粉品牌Holle(泓乐)生产厂成为首个在中国被暂停注册资格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内人士指出,包括此前的泓乐在内,三家企业被暂停的原因与黑龙江方面的抽检结果有关。6月2日,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暨2016中国奶业博览会开幕,与会专家指出,我国奶业已经具备了建设世界一流奶业的基础,2015年全国乳制品合格率为99.67%,在各类食品中位居前列,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国奶业已经完全具备生产优质安全产品的能力,站在了更高的起点,具备了更坚实的基础。6月3日,2016年全国乳品营养周启动仪式暨《乳制品企业社会责任指南》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介绍称,乳制品行业与公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指南》的发布明确了乳企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将引领企业强化社会责任管理,促进乳制品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升可持续竞争力。
洋奶粉管理趋严,舆论期待监管措施常态化。德法两奶粉品牌被暂停在华注册资格,以及之前泓乐奶粉生产工厂被暂停进口资质,被认为象征着对进口奶粉安全的管理加强。媒体援引乳业专家宋亮话指出,近年来国产奶粉受到史上最严苛的监管,对于同处中国市场的进口奶粉,国家也日趋严格监管,这也是对国务院最新政策《2016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回应。网民对于洋奶粉问题的曝光,一方面表示震惊,另一方面则有担忧,不信任感情绪依然大范围存在。舆论期待监管措施的常态化能够真正营造良好的乳业环境。
乳企自觉加强自律,提振行业信心。不论是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上强调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还是2016年全国乳品营养周启动仪式上发布《乳制品企业社会责任指南》,都显示出乳企在监管趋严大环境下,从自身角度出发为提升产品安全质量,接受社会监督所做的努力。对于企业而言,以实际行动实现行业自律,用品质管理和企业诚信说话,才能培育品牌美誉度,真正获得民众的信赖。
3.圣丰乳业老总上吊自杀 中国乳企该何去
5月30日晚至6月1日,多个财经类官方微博称:当地知情人士爆料,由于银行催贷催得紧,陕西圣丰乳业老总权天林不得不到外面借高利贷,同时银行承诺先还贷再续贷,但用高利贷还了银行贷款后,银行却停贷。催贷的由银行换成了高利贷发放者,迫于高利息和催贷压力,权天林选择了自杀。6月1日上午,记者从扶风县公安局证实,权天林确系5月25日自缢身亡。
圣丰乳业老总自杀原因成为媒体关注重点。多数媒体调查指出,圣丰乳业经营困难,权天林在公司口碑较佳。网易财经援引知情人士爆料称,宝鸡圣丰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今年共向农发展银行贷款近2000万元,期间由于银行催贷催得紧,陕西圣丰乳业老总权天林不得不到外面借高利贷,同时银行承诺先还贷再续贷,但用高利贷还了银行贷款后,银行停贷。催贷的由银行换成了高利贷发放者,据传,正是迫于高利息和催贷压力,权天林选择了自杀。“农发行逼死圣丰乳业权董事长”开始在网络中大肆传播,6月2日,中国农发行扶风县支行回复称“农发行逼死权董事长”与事实不符,但媒体报道仍多称“权天林自杀因农发行釜底抽薪”,农发行因此遭受较大舆论压力。
圣丰乳业老总自杀事件引发舆论反思中小乳企生存之道。有分析指出,圣丰乳业董事长权天林自杀一事折射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国绝大部分中小乳企的现状--行业市场不景气、企业库存高、经营日益困难。《华商报》引用陕西省乳品安全生产协会秘书长王伟民话指出,“中小企业只有面临困境时,才特别需要银行的‘输血'急救,但是银行出于风险控制等因素的考虑,喜欢给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贷款,而企业在经营状况好时,又不需要银行的贷款,这正是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尴尬境地,这也是企业、银行、政府、社会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还有分析指出,从陕西到东北,再到全国其他区域,圣丰乳业的困境只是冰山一角。就在这样一个艰难背景之下,乳企该怎么样去生存,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除了寄托奶粉新政早日实施之外,奶企自身的转型也迫在眉睫。
网民对圣丰乳业老总的自杀表示惋惜,权天林的良好口碑引起不少网民扼腕做实业的人竟落得如此悲惨结局。网民言论主要聚焦两方面:一是对银行贷款政策的不满,部分网民认为银行“落井下石”,过于冷血,做出“虚假承诺”;二是对国内乳企发展、民营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的反思。有网民认为国外乳企大肆进入国内,以及民众对国产乳业的信心不足,导致国内中小乳业发展面临困境。另有网民感慨当今社会,做实业的比不上投机者,国家应当设法帮助有发展潜力但遇到临时性资金困难的企业,过度收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政策对国家经济将带来不利影响。
4.嘉士伯连续关厂 自救举措不被看好
5月25日,嘉士伯控股的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审议以书面表决方式通过了《关于关闭重庆啤酒安徽亳州有限责任公司的议案》。重庆啤酒解释称,由于销售低利润的产品、销量持续下滑且产能利用率低等原因,亳州公司的财务业绩存在严重下滑情况;同时从可以预见的未来3年来看,亳州公司都实现不了盈亏平衡。6月1日,《法治周末》对嘉士伯关厂进行了重点报道。
嘉士伯连续关厂被评难以自救。媒体统计显示,嘉士伯已经关闭或处置了重庆啤酒旗下6家公司。《法治周末》援引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减少负重的亏损企业,有利于嘉士伯的整体发展战略,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财政用于支持更符合公司发展利益的业务上。但连续的关厂也使嘉士伯成为2015年啤酒行业网络口碑排行榜中负面信息最多的企业。尽管嘉士伯在国内啤酒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其产品的本土化程度低,口味偏欧美市场,营销渠道布局力度也不如其他外资啤酒品牌,企业竞争力逐渐被削弱,在华业绩承压。中国啤酒行业的重组趋势正在加强,未来不排除嘉士伯被其他啤酒业巨头“吃掉”的可能性。《中国经营报》指出,嘉士伯在华关闭的酒厂都是业绩亏损严重、未来产能利用率低的工厂,算是甩掉了业绩包袱。嘉士伯在开始重新分配力量向高端组合投入更多支持。
舆论关注嘉士伯高端化之路,渠道被指面临重重挑战。业内解读重庆啤酒连续关停公司是为进行品牌战略调整,推动公司产品结构向高端化方向发展。《信报》称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表示,高端啤酒产品在未来市场所占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大,各大啤酒企业纷纷开始布局。而重庆啤酒也可以将产品结构向中高端转移,加快产品换挡速度,收缩战线聚焦大本营市场图长远发展。界面则指出,高端啤酒市场竞争同样激烈。目前国内排行前三的华润、青岛、百威等都已瞄准中高端,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认为,这些品牌在更富有消费基础的一二线城市拥有优势,相比之下,嘉士伯在渠道方面可能会面临重重挑战。网民言论则主要聚焦讨论嘉士伯口味,有网民指出嘉士伯偏苦,不符合国人口味,另有网民对嘉士伯抛弃地段市场策略,走高端线路并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