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大屠杀档案申遗一样“留存”历史
发布时间:2015-10-11 10:34
核心提示:此次《南京大屠杀档案》得以克服重重困难,尤其冲破日本设置的一系列障碍,最终成为“世界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体现了中方“事实不容否认,历史不容篡改”的严正立场。
眼下许多大屠杀、日寇暴行的历史见证人,或已溘然长逝或风烛残年,我们要将那些历史瓦砾完好留存,就须分秒必争,付出更多行动。
当地时间9日晚,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网上公布了2015年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在总共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榜上有名。
此次《南京大屠杀档案》得以克服重重困难,尤其冲破日本设置的一系列障碍,最终成为“世界记忆”的有机组成部分,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言,体现了中方“事实不容否认,历史不容篡改”的严正立场。作为生长于南京、少年时曾多次见过大屠杀最著名见证人——已故的李秀英的一名历史爱好者,我感触良深。
历史就是历史,绝不容抹煞、遗忘和篡改,这是常识。但每个熟悉历史掌故的人都知道,古今中外,都有无数别有用心者力图乔装打扮历史,妄图借此遮掩自己或先辈、同类、利益攸关者的罪行、过错,为自己或所代表利益集团的现实利益张目。
这就需要用切实行动将历史存档。在当代社会,捍卫历史的真实、公正与尊严,或许无需像历史上齐国几代太史为秉笔直书“崔抒弑君”不惜一死那样,付出生命代价,但这不意味着,将历史完好留存是件容易的事。
正如教科文组织、各国专家和中方研究者共同指出的,此次《南京大屠杀档案》得以成功“入名录”,和这批档案历史线索清晰、记录真实可信、档案资料互补互正、证据链构成完整息息相关。该档案由三部分组成,其中既包括官方档案、司法文件、调查材料,也包括大屠杀发生前后方方面面的第一手、第一时间记录;既有直证又有旁证;既有受害幸存者及其家属、审判者,又有目击的中立人士;既有人证、文字材料,又有照片、电影记录,且其中很多档案曾作为战后审判战犯的指控证据呈堂,具备经历过认证和考验的法律效力。
可以说,《南京大屠杀档案》形成今天的规模、效力和“历史的力量”,是几代人踏实工作的结果。正因为几代人的缜密、扎实、细致、耐心,这些原本被湮没、凌乱、歧义纷纭的历史碎片,才得以原汁原味地被归纳、保存,还原于世人,并获得专业性认可和历史认同。而它们成为“世界记忆”永恒的一部分,也会让那些试图篡改的行为只能归于徒劳无功。
而若在这些方面欠些火候,“世界记忆”效果就会打更大折扣。就在《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同时,另一份被提交审查的《“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却遗憾地暂时落选,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在某些方面“火候还差一点”是重要因由。
历史记忆的形成和“定型”是需要争分夺秒的,我少年时期,许多大屠杀、日寇暴行的历史见证人就活生生地散布在街头巷尾,如今他们或已溘然长逝,或已风烛残年,为了历史不被遗忘和篡改,我们当尽力将那些历史瓦砾立此存证,以不忘历史,映照未来。□陶短房(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