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 05:37:43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浅谈日记文化的新时代作用和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9 11:01

  浅谈日记文化的新时代作用和价值

  陈家芝

  日记一体,一曰源于西汉,多为出使史佚。二曰源于东汉,以《封禅仪记》为证。三曰肇始于唐代,韦执谊曾著日记《西征记》,惜已不传。如此种种,盖论不一。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重大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那么,日记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在新时代中都有哪些作用和价值呢?

  日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助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景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实现文化自信是一项庞大的“全民工程”,需要最广泛的参与并取得实效。写日记,做记录,往小处说,是为自己,为家庭,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部自己的成长史。往大处说,是为国家,为历史,为中国梦,每个人都应当参与其中,这是由日记的特点决定的。

  实践证明,日记能作为从生活中学哲学、悟哲理的工具。

  中国有句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很多东西,很多经历,很多人,很多事,我们当时见过或者经过的时候非常有感触,有想法,有激情,我们相信自己一定会把它牢牢记住,任何时候都能想起它的细节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中越来越多琐碎的事情,会把前面的、旧的东西淹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需要一种记录的。从原始的记录和感悟中,我们会不断思考,不断成长,实现“力穑乃亦有秋”。这一点,历史中也有鲜活的例证。

  大学问家于光远生前在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的一篇文章中讲了他的“学聪明日记”的故事。那是在1939年夏天,他到延安革命根据地不久,幸运地听到毛泽东给延安青年同志们演讲。他认真听,认真记,记的不是演讲的内容,而是毛泽东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从那时起,他连续写了两年多的日记,感觉到每天或多或少都会变得聪明一些。而这些聪明终将变成熠熠生辉的智慧,照亮人生道路。

  著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长期执着于军史研究。为查阅革命战争史料,四处奔波到革命圣地采访,追寻红军的足迹,先后两次重走长征路。发表的巨著《胡世宗日记》共十七卷,近千万字。他不仅记录了领袖的文韬武略、英雄的丰功伟绩,还更重篇幅的描述了无数普通官兵和人民群众在战火硝烟中的印记。他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记录了伟大新中国由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的蜕变。他无论白天多么繁忙,晚上也一定写完日记在睡觉,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献意义和历史价值,彰显了“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精神。

  写日记贵在坚持。这一点,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垂范,他在青年时期就对自己写日记提出了很高的标准。他在1918年元旦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今日是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七年也,我的日记就从今日记起。但愿今日往后,一天不缺,留个纪念。等着老年的时候想起幼时的光景,翻一翻这本日记,想着或者有点趣味。他的《旅日日记》是中日友好的见证和延续。

  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综合国力空前强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文化繁荣呈现新特点。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拥有8亿以上网民,流量经济和流量文化现实存在,微博、博客等成为日记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网络与媒体的深度融合,使大力发展日记文化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伟大任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会议上讲到:“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日记文化必须贴近当今的发展背景和特点,才能蓬勃发展。日记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必将不断增强全民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如今,山西《青少年日记》已经创刊39年,山东从创办《日记报》开始,开创了《日记杂志》和“日记节”,甘肃的《日记》也经历了15个年头。这些日记文化的遍地开花,铺平了日记文化的发展道路,培养了日记文化的生力军,产生了深远影响。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他们的辛劳付出和卓越贡献必将载入史册!

  日记文化的发展,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有效抵制了不良思想侵蚀。应对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政权稳定,危害国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有可能迟滞甚至打断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重大风险挑战更加自信,更加有力量。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当前,用日记文化的强大力量把网络发音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流,服务于社会和人民,是日记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日记发挥文化向善的作用,既有文人日记、记者日记等在主流媒体引导公序良俗,也有大众日记,抒发普通民众的感情。那么,怎么才能写好日记呢?我想下面的许多关于《日记》的故事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丰子恺先生,其书法绘画均一流,是弘一法师衣钵最好的传承人。他留下来的两百多篇日记,是研究其抗战期间一段时间内真实情况和当时社会现实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他在1939年9月8日、9日《病中日记》说,他到广西一农村,腿生一肿块很痛很危险,当地无西医,只能找来本地“草头医生”。说医生在田间收稻,明日可来。翌日一老农来,先采“药”治病,老农“以指捞取一朵,加唾液一口,即涂我患处,以荷叶片覆之,以布条束之。”作为病人的丰子恺对用药必加唾沫耿耿于怀,但这药的确转天立见效果,肿块“缩小约二三分,酸痛发热亦减,全身顿觉舒畅。”他把当时最真切的感受记录下来,不加修饰,不假思考,看似小事一桩,但在当日却是“重大事件”。从这里我们能读出当年落后的农村有自己的“神医神药”。

  比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传递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是写信,邮票是八分钱一张。时代发展到今天,还有几个人写信呢?八分钱,还能找到吗?人们支付不再用现金而改成手机,当时能想象出来吗?当时,我们坐公交车,从始发站到终点站是一毛钱一张票,中间是按站来收费的,几站地之内是五分钱,超过了就是一毛钱。如果我们去的地方恰好比五分钱多一站地,前一站下车就是五分钱。通常我们会在前一站下车,步行一站地,就为了省下那五分钱。生活就是这样,如果说一个人感觉不到幸福,那是因为他没有跟自己的过去相比较。如果把今天的生活与20年前,30年以前相比的话,我们会发现二十年前我们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到今天已经是不足为奇啦。在我们记录的过程中,可以深深地体会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速度之快,幸福感油然而生。所以说,日记是个人高度的史实,能够记录时代前进的步履。

  有人说:“如今生活节奏快、社会压力大,哪有时间和精力写日记啊”!那么,我们看看湖北天门市的夏海波,他1998年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天门中学,高二时隐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辍学。2006年他在武汉开始乞讨生涯,先后流浪至成都、昆明等十余座城市。乞讨间隙,他坚持读书、写博客、进行文学创作,写出了包括《乞讨日记》在内的两部小说。被誉为“史上最牛乞丐”的夏海波,在《乞讨日记》中用15万字披露了感情经历,该书2008年被武汉出版社出版,名噪一时。难道我们比夏海波还困难吗?

  北京的皇甫束玉,从13岁开始,坚持写日记80多年,在2006年11月第三届日记与日记文学论坛上获”全国日记写作与学术研究杰出贡献奖。2009年,经“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评选组委会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定,荣获“新中国优秀出版人物”称号,同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其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可以说,他创造了世界奇迹,写出了人生荣光。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朋友们,让我们共同融入日记文化的洪流吧!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我们记录生活,见证历史。让平凡中的崎岖和琐细中的博大与我们共享,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作者为陈家芝,女,河北省国学学会理事,沧州经济开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沧州市委党校客座教授,当代人民艺术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