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历史“补课”才刚刚开始
发布时间:2015-10-11 10:32
本报评论员 樊大彧
今日社评
无论是大屠杀档案申遗的成功,还是慰安妇档案遗憾落选,都是人类二战记忆“补课”的开始。中国应加紧对抗战史料的全方位整理研究,并将这项工作推向世界,让光明驱散黑暗,让历史告诉未来。
当地时间9日晚,总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网站上公布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在47个入选项目中,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另一份慰安妇档案遗憾落选。(相关报道见08版)
世界记忆工程项目关注的是世界文献遗产,主要考察的是有关项目的真实性、世界意义和不可替代性,而其中的真实性为首要标准。此次南京大屠杀档案项目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有关文献遗产保存完整性的肯定,更是对大屠杀档案真实性的高度认可,这种认可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严重罪行,在持续六周的大屠杀中,超过30万中国军民遇害。然而,在如山的铁证面前,近期日本政府却反复蛮横要求中国撤回有关申报。日本的官方立场是,“发生了对平民的大规模杀戮、抢劫和其他行为,但很难确定实际的受害者人数”,一些日本右翼分子更是完全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此次申遗成功,表明大屠杀参与者、加害者、受害者、第三方旁观者等所有方面的记录都是保存完整的,并且形成国际社会认可的完整证据链。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从“世界记忆”的高度和层面,对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进行了最有力的回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世界记忆工程,旨在抢救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遗产,有利于国际社会对70年前的二战保留更加完整的记忆,也是对人类二战记忆的一次迟到的“补课”。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二战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后历史研究中,西方国家往往突出本国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中国战场讲述不多,且往往描述为抗战不力。在这种不完整、不公正的记忆环境里,国际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记忆日渐淡忘,在一些领域和场合甚至几近于无。这种失衡的局面是很不正常的,也是亟须尽快改变的。
此次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成功,令人不无欣慰振奋,另一份慰安妇档案的落选则令人遗憾。二战时期,日本实施的慰安妇制度,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极其丑陋、黑暗的一笔,这项制度让数十万各国女性惨遭蹂躏摧残,其中相当一部分受害者最终遭日军杀害。日本政府拒不认罪的态度,无疑是向受害者的伤口撒盐。随着时间流逝,幸存的慰安妇制度受害者已越来越少,不能让“遗憾”永远存在。包括中、韩在内所有相关国家都应该行动起来,征集更全面、完整的资料并使之达到“世界记忆名录”标准,最终让慰安妇档案成为世界记忆遗产。
人类的记忆,正义不去占领,邪恶就会伺机而动。不久前,日本一地方政府申请将二战期间日军“神风特攻队”队员遗书列为世界记忆遗产,消息一出,令国际舆论万分震惊。震惊之余,我们必须加紧行动。无论是大屠杀档案申遗的成功,还是慰安妇档案遗憾落选,都是人类二战记忆“补课”的开始,中国抗日战争中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值得保留的记忆太多太多,我们应做的功课也太多太多。中国应加紧对抗战史料的全方位整理研究,并将这项工作推向世界,让光明驱散黑暗,让历史告诉未来。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