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 06:39:47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营改增决战“最后一公里” 原则是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发布时间:2016-03-23 11:15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第一项改革措施,就是全面实施营改增。即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即将纳入试点的四大行业年营业税规模达到1.9万亿元,占原营业税总收入的比例约80%,涉及纳税人近1000万户。在不足两个月的准备时间里,营改增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最终完成“收官之战”?

  原则是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2012年,营改增率先在上海试点,已经覆盖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按照安排,今年5月1日,建筑业等剩余四大行业将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已经积累了试点经验并释放出了改革红利。

  “营改增”改的到底是什么?

  在知名会计审计学家张连起看来,营改增的减税效应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府补贴”,也不是定向返还的“芝麻盐、胡椒面”。它意味着,这部分资金活水更有效率、更有效果地成为实体经济“润滑剂”、创新驱动的“信号源”。

  李克强总理格外看重营改增的意义,因而也格外关注此项改革的执行效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营改增时,强调要“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3月1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重申,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执行当中,务必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各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承诺,和既往的结构性减税中可能出现的有减有增的情况大不相同。有专家指出,每个企业作为行业一分子,行业税负不增加,具体企业的税负增减值得探讨。进项税额多和少与企业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有关。当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多时,可抵的进项税额就多,反之就少。如何保证税负整体不上升,涉及抵扣政策的规定。

  此次营改增的一个关注焦点就是把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不仅量大、面宽、比重高,预计占抵扣总额的60%,而且被业内人士解读为释放鼓励投资的明确信号。

  关键在“最后一公里”

  营改增已势在必行。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两天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就发出通知。财税部门表示,将在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前尽快安排国税、地税部门早日对接,切实做到无缝衔接、平滑过渡、按时办结,交接过程中不给纳税人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据悉,2012年到2015年的营改增,从地税到国税移交纳税户共计约150万户,但每次都有100天的准备时间。而此次不足两个月的准备时间,一次性移交接近千万户的纳税人,这对于国地税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具体来看,剩余各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困难。比如进项税额抵扣如果还是依据发票,那么建筑业、房地产行业、生活服务业,都可能会因为发票获取困难,而使得一些本来应该抵扣的进项税额缺乏依据。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认为,营改增工作越往后越复杂,怎么推进需要考虑周全。

  除此之外,改革后的增值税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分享比例,同样需要妥当调整,从而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让减税效果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发挥最大效能。营改增既是一项税制改革,又会倒逼财政体制改革,同时更关乎增强经济活力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程度减少改革阻力,让所有行业共享减税红利,这是营改增必须啃掉的最大一块“硬骨头”。如何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将成改革关键。(李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