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 02:26:46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

节水优先,北京全力保障用水安全
发布时间:2015-11-12 10:47

  原标题:节水优先,北京全力保障用水安全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12日 13 版)

  ●以水定需,充分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确保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生活用水控制增长、生态用水适度增长

  ●量水而行,加快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执行更加严格的制造业禁限要求,严禁发展高耗水产业,加快压减、淘汰现有高耗水行业产能

  ●因水制宜,统筹考虑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区县功能定位等因素,水务及有关部门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众所周知,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2014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00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从2006年至2014年,北京市以年均0.9%的用水增长支撑了9.7%的GDP增长。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短缺状况,但水资源供需矛盾未得到根本解决,节约用水仍是保障首都水安全的根本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原则,充分发挥水资源对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引导作用,切实“把地下水管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把再生水用起来”,进一步落实“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坚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首都节水型城市建设。2014年,全市万元GDP耗水量下降到17.58立方米,在全国处于最低水平,成为全国节约用水的标杆和旗帜。

  地下水管起来,13年间农业用水减少一半

  数据显示,在南水北调江水进京前,北京年用水约为36亿立方米,其中20亿来自地下水。超采数十年,北京的地下水埋深下降严重。如何将地下水管起来,成为保障首都供水安全的重要课题。

  农用井和城区自备井是地下水开采的大户。目前,北京市已完成对农用井的普查,逐井发放了取水许可证,明确每一眼井的取水总量。同时,严禁新打农业灌溉用井,不再增加农业机井数量。

  在房山区河口村,记者看到,一台台类似刷卡机的用水计量设备立在田间地头,刷卡出水、用水交费,改变了过去用水浇地只交水泵电费的局面。

  今年以来,北京市在房山区试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率先建立了水量总控、限额管理、节水有奖的用水机制,从根本上调动了用水户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农民由以往被动的“要我节水”变为主动的“我要节水”,节水效果已经初步显现。预计到2020年,全市3万多眼农业机井将全部实现计量收费。

  按照“节水优先”的要求,北京市积极探索“细定地、严管井、上设施、增农艺、统收费、节有奖”的农业节水新模式。2014年,北京农业用水量下降到了8.2亿立方米,而在2001年这一数字17.4 亿立方米,占到全市总用水量的45%,是第一耗水大户,13年间,北京农业用水下降了一半多。

  随着南水用量不断增加,北京市使用自备井的单位、小区逐步替换为市政供水,以涵养地下水源。截至7月底,今年已关停84眼自备井,涉及朝阳、海淀等地区的50家单位和小区,30多万居民喝上了放心自来水,意味着北京每天减采3.3万吨地下水。

  今年1至8月份,北京地下水开采量比去年同期减少7200万立方米。根据8月底的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地下水埋深26.55米,较6月底26.70米回升了15厘米,地下水储量增加了8000多万立方米。

  雨洪水蓄起来,一年利用雨水1.83亿立方米

  走进北京交通大学校园,湖中碧波荡漾,给校园平添了几分灵气。这个看似普通的小湖,下面却埋着学校雨洪利用系统。据介绍,交大教学区和西家属区一共20万平方米,全校雨水经过过滤后,顺着管线流进湖里,还可以反向输水用于灌溉。现在,北交大70%以上的绿地都由湖中储存的雨水浇灌,每年能节约5万立方米自来水,学校每年能省下25万元。

  与交大的人工湖一样,北京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颐和园、月坛公园等多个公园也都已经建成了雨水收集系统。只要达到一定降雨量,园中的雨水就能流入湖中,被充分利用,能够节约不少水资源。

  位于西五环晋元桥东南角的西郊砂石坑更是一个雨水利用的“巨无霸”,北京市水务局建管中心副主任薛文政介绍说,这个雨蓄工程面积约60万平方米,最深处达到30米,能蓄纳约700万立方米雨水,可谓是北京市最大的一块“海绵”。

  北京市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在这个雨蓄工程启用之前,八大处沟流域、北八排水沟和琅黄沟流域、南旱河流域的洪水除少量利用玉渊潭湖调蓄,其余都经由中心城区的护城河,最终注入通惠河、凉水河。一旦西部地区遭遇大暴雨,洪水就会顺势东流,加大城区的防洪排水压力,甚至造成内涝。对于水资源紧张的北京来说,每一滴水都非常珍贵,天上之水更是自然赠送的礼物。近年来,北京市建设了多种雨洪利用工程,收集雨水,打造“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它不但能够充分利用水资源,还能减少城市内涝的几率。

  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计建成雨水利用工程2267处,建设下凹式绿地388万平方米,铺装透水砖459万平方米,蓄水能力达到3817万立方米,年利用雨水1.83亿立方米。

  再生水用起来,“第二水源”超用水总量1/5

  “新水保生活,再生水保生产生态,这已成为北京供水的基本格局。”北京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戴育华介绍。

  作为工业用水大户,目前北京市区热电厂均采用再生水作为冷却水。为了推广和鼓励使用再生水,过去多年来北京维持再生水价格1元/立方米不变,同时对再生水的用户免缴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潘安君介绍,据测算,按照目前采用的工艺,每立方米再生水的实际处理成本为2.8元。仅此一项,政府每年需投入补贴十几亿元。

  “作为河湖景观环境补充用水,再生水的广泛使用大大节约了宝贵的新鲜水资源,营造了良好水环境。”北京市水务局排水处处长段伟介绍,目前生态补水已成为再生水的最大用户,全市七成以上河湖补水来自再生水,每年使用量达到4.8亿立方米。

  圆明园公园自2007年11月开始使用再生水用于河湖景观补水,年补水量达到640万立方米。有了充足的水源,公园大量种植荷花,目前已连续举办了10余届荷花节,整个园区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良好的水环境还引来数只黑天鹅栖息安家,据爱鸟人士介绍,黑天鹅对栖息环境十分挑剔,只有遇到最为合适的水环境,才会停下来长住。不仅仅是圆明园,元大都遗址公园附近的西土城沟,每年使用再生水400万立方米,河道内流水潺潺,站在河边即可清晰地看到水底,整个水系充满生机。

  再生水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在成寿寺路的一家洗车店,工人孙兴告诉记者:“去年5月1日实施水价调整,像洗车、高尔夫等特种行业每吨水价涨至160元,再生水的价格优势实在太明显了!”

  北京市排水集团生产调度中心副主任杜伟告诉记者,水价调整后,签约使用再生水的洗车行增加了80%。

  据介绍,目前北京已建成高品质再生水厂25座,设施生产能力为每日122万立方米,2014年供水达到8.6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总量的22.9%,超过地表水成为北京市稳定的“第二水源”,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2亿立方米。

  围绕“把地下水管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把再生水用起来”,北京市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开展“三起来”系列宣传报道,通过节水文化的培育,使节约用水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截至目前,北京市已创建节水型单位(企业)和小区12000多个,节水型单位(企业)覆盖率达到25.83%,节水型小区覆盖率达到34.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