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菲律宾归侨于集华:致力于将陶瓷的文化传之四海
发布时间:2019-10-02 14:42
中新社北京10月2日电 题:菲律宾归侨于集华:致力于将陶瓷文化传之四海
作者 马秀秀
“心情很激动,一直盼着到北京。”谈及此次受邀来京参加国庆系列活动,于集华难掩激动之情。
于集华出生于1959年,是江西景德镇泥宝斋第三代传承人、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他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瓷,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赠送给世界各国元首、政要,其中包括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领导人,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增进睦邻友好的“使者”。
自8岁起,于集华开始学练陶瓷手工技艺。为开拓自己的创作思路,他曾经师从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故宫博物院进行了为期5年的学习。通过观赏古代延续下来的各种工艺品,他吸收借鉴传统技艺的精华,为自己的创作获取了灵感。
1996年,于集华响应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陶瓷文化走出去”的号召,走出国门。
旅居菲律宾十余年间,他通过在当地创办陶瓷艺术画廊的形式,让许多当地居民喜欢上了日用陶瓷,更加了解陶瓷文化艺术。有些人在听了他的介绍后,还专程赶赴景德镇,购买陶瓷,感受文化魅力。
于集华52年来共创作陶瓷作品3000余件。谈起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是青花釉下《映日荷花》瓷瓶。瓷瓶制作采用了他自创的“釉下青花分水肌理纹”技法,一幅水墨画的气韵间,荷叶白线条上云雾样的自然肌理纹清晰可见。1991年,该作品以三分之二以上的选票获得联合国金奖。
当时为了创作这件作品,于集华穿着短裤背心,钻进闷热的工作室经常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常常感到腰部“吃不消”。他潜心钻研刷花技艺,采用独创的颜料、配方,在尝试500余次后终于成功。
谈起自己作品广受欢迎的原因,于集华认为,一是源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可选题材多;二是创作的作品寓意好,诸如荷花象征“和和美美”,葡萄象征“硕果累累”等;三是因为景德镇瓷器本身的“金字招牌”效应。
2008年于集华获“世界陶瓷艺术大师”殊荣,2013年又被誉为“新中国国礼大师”。
“但我更愿意称自己为‘画匠’。”不管外界给予多少赞誉,于集华说,自己就是一个匠人,只希望沉淀下来,潜心创作。
经过长时间的物色,于集华终于在去年10月选出一位弟子。“选人很难,不仅要对方愿意学,还得有悟性。”于集华说,手工传统技艺一定要世代相传。
身为政协委员,于集华格外关注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多年来,通过多次实地调研,他先后写出《关于规范景德镇市陶瓷文化市场的建议》《关于整合组建陶瓷艺术研究机构的建议》等提案。
“希望以陶瓷为载体,弘扬中华文化。”于集华介绍,目前,世界上对中国陶瓷文化的认知度已经很高,但需要依靠设计、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同时借助宣传的力量进一步对其进行推广。
于集华感慨,7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陶瓷手工艺者,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创作出更好更优秀的作品,让世界进一步认知中国,认知中华文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