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1 10:34:44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由“小”见“大”—从微观主体的活力透视中国经济新信号
发布时间:2019-05-19 19:48

  新华网北京5月19日电(陈俊松)今年前4个月的各项经济数据近日出炉,中国经济的“巨轮”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延续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宏观经济不能缺乏微观基础。把数据掰开揉碎后,可以看到,一个个小的微观主体,正在成为中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增强内生动力的强大支撑。

  数据透视:微观主体活力增强

   微观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目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已达“一亿级”,它们是否预期向好、是否活力充足既是经济景气度的晴雨表,又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不管从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动力、生产经营的活力,还是对未来生产经营的预期来看,微观主体的活力都是在增强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说。

  活力体现在企业信心持续增强——

  从预期来看,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指数连续两个月位于50%以上,处于扩张区间,表明企业生产节奏逐渐回归正常,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从企业经营来看,4月,规模以上工业中的私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比去年同期加快了2.0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民间投资增速高于整体投资,民营企业的能量愈发充足。

  从运行态势来看,4月,全国日均发电量1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3.5%,较上月回升0.9个百分点;铁路货运量增速较一季度明显加快。三大指标背后,无疑是市场给力,企业生产的马力加大、开足。

(聚焦中国经济亮点·图文互动)(2)肌体健康 韧性强劲——从二季度开局看中国经济发展

  5月8日,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闭幕,这是工作人员在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向参观者介绍产品。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活力体现在创新热情继续升温——

    1-4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日均达到1.86万户,比1-3月份的日均数据多了两千余户。不难看出,企业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仍在上升,对广阔的消费市场充满期待。

    提升企业竞争力,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有影响力和话语权。

    中国大地已经成为创新的热土,不少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在此蓬勃兴起,构建起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5G、高铁等前沿技术,中国企业已然具备竞争优势,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制造正向核心技术不断攻坚。

    以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例,2018年,沪市实体类公司研发投入约3900亿元,同比增长约21%,深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3443.87亿元,同比增长22.30%。企业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最终将会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澎湃动能。

    活力体现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在前4个月的各项数据中,有一些较为亮眼。

    从产业结构看,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1.2%,比上个月加快1.2个百分点。此外,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6%。

    从投资结构看,1-4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了11.4%,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5.5%,明显快于全部投资的增速。

    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意味着原先粗放增长的大增量时代已经过去,微观主体面临着提质增效的挑战,需苦练内功、抓紧转型升级,提供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有关统计显示,以智能化、高端化、高科技化为代表的新动能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对城镇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二。其中,新能源汽车的数据格外亮丽,今年1-4月的产销量均同比增长近60%。

  5月16日,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智能科技展上,观众在观看无人机飞行表演。 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改革支撑:“刀刃向内”释放红利

    由“小”可以见“大”。微观主体活力增强背后,来自宏观政策的精准调控,更来自于中国敢于“刀刃向内”,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解决经济结构中深层次问题的决心。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

    今年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用供给侧改革的办法稳需求”,就意味着不走大水漫灌的刺激老路,财政和货币政策需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今年以来,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减税,4月以来又对制造业等行业下调增值税,这些举措对微观主体的积极性起到了促进作用。”刘爱华说。

    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正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的关键举措,不仅能促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也有利于稳增长和稳就业。

    今年将有“史上规模最大的减税降费”,总额约2万亿元,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负,比如制造业增值税的税率下降三个百分点,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1-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同比回落,其中个人所得税同比降超过30%。由于增值税缴税时间一般比开票时间滞后一个月,4月1日开始的增值税减税的政策效应将在5月显现。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其他措施也在加速推进。

    国企层面,多个地方放开限制,竞争性行业持股比例、员工激励等将迎来更大力度突破。就在最近,第四批混改试点的国企名单确定,共160家,资产总量超2.5万亿元。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从翻过“三座山”到打破“三道门”,从清除市场壁垒到营造法治化的竞争环境,民营企业抵御风险的信心显著加强,搏击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

    经济的活力取决于微观主体的活力。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蹄疾步稳地向法治化和便利化方向迈进,微观主体将能更好地释放潜能,提升效益,活力预计不断增强。

    而微观主体的活力又将加速推进中国经济的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因此底盘更稳,韧性更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