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长》 不是电影,是扑面而来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9-03-23 12:12
影片故事跨越30年,片长近3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累积感动。
在柏林电影节放映时,影片后段老夫妻为儿子上坟的场景引得全场观众泪奔。
王小帅刻意让王源发挥自然本真的表演。
演员年轻的模样大多使用了特效化妆。
艾丽娅的特效化妆最复杂。
刚刚生子的夫妇生活幸福。
由王小帅执导,王景春、咏梅领衔主演,齐溪、王源、杜江、艾丽娅、徐程、李菁菁、赵燕国彰等主演的电影《地久天长》今日在全国公映。在今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该片主演王景春、咏梅包揽了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创造了华语片的历史。
影片时间跨度长达30年,涉及改革开放、计划生育、下岗潮、出国潮等重大社会变化,主要讲述两个患难友爱的家庭因为一次意外而产生裂痕,其中一家离开家乡搬到遥远的南方,相隔三十年后再度聚首的故事。在上一部作品《闯入者》之后,导演王小帅就开始筹备《地久天长》,当时2015年国家开放二胎政策,这和导演构思的计划生育时期“失独”的剧情很贴切,希望能够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新京报记者采访了该片导演王小帅以及为影片做年轻妆特效的负责人郭家宥,详细解说了影片创作幕后的故事。
剧情跨越30年
将碎片嵌回到时代记忆之中
从《青红》到《我11》再到《闯入者》,王小帅完成了他的“三线建设”三部曲,而《地久天长》算是他创作视角的一个变化,之前的三线视角属于王小帅的个人经验,但是《地久天长》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呈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情感。这个叙事没有带入王小帅的个人经历,“我觉得这样的题材和故事是不需要的,相反是应该有共情才好,这样一种命运、家庭的转变跟这个社会的起伏是千千万万的家庭中都存在的,有更广阔的共性和共情。”
之所以会选择这么长时间跨度的宏大叙事,导演王小帅认为这与自己的年龄变化有一定关系,“这个东西是需要时间的,年纪轻轻的你就想有这个跨度,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还没有经历过很多事情,还没有体会,所以等到现在来构思这个片子的时候,就有很多东西生发出来了。”
影片的故事时间跨度30年,电影在叙事过程中打乱了线性时间叙事,用一种碎片化方式拼贴出这30年两家人的情感命运。整个叙事中,导演运用了大量留白,没有字幕提示。并且,导演在镜头的剪辑上全部是硬切,不像有些电影会用渐显、渐隐等方式,还有字幕提示,让观众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导演认为这是很传统的方法,而他是想把整个记忆像碎片一样直接嵌进来,“你只要看进去,进入到几个人物之间的故事和命运,就不会纠结于到底发生在哪一天。”
时长近3小时
导演剪辑版可以再长出1个小时
王小帅起初在创作剧本时,是从一个起点一步步往前推,按照时间线搭建的结构。但写完发现是一部长篇巨著,能拍一部电视剧了,电影两个小时的时长很难承载。并且想要拍的场景其实很多都不存在了,需要搭景,成本就增加了,这就不得不在剧本结构上做调整,故事重写,把两家人的重要命运节点放进去,“这样做的话就三个小时了”。
王小帅觉得,这三个小时里囊括了两家人几十年的跨度,人物情感很饱满充实,已经是最精简的版本了,甚至他还觉得电影完全还可以再长出1小时,观众都不会觉得疲倦。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觉得可以尝试把之前剪掉的内容再放回来,出一个导演剪辑版,“这跟市场没有关系,和观众也没有关系,这是一个作品本身生命力的问题。”现在国内放映的版本是175分钟,据王小帅透露,“多多少少考虑到国内观众的观影经验,个别镜头剪得稍微紧凑了一点。”
在“双城”选景
重新搭建包头和连江的景
《地久天长》的拍摄地主要在两个城市,一个是内蒙古的包头市,一个是东南沿海的福建连江。电影中王景春和咏梅饰演的夫妇最初在包头生活,因为儿子溺水去世之后,便搬到了福建连江。两个地域相差几千公里远,导演想表达这对夫妇在面对生活发生巨变之后流浪的心情。
电影中几位主人公的背景都是工人阶级,在中国多年的变革中,从过去的“铁饭碗”到后来的“下岗”,变化和影响相对比较大。而中国有重工工厂的,东北、西北偏多,包头有钢铁厂等重工业基地,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而福建连江当地的方言,外地人完全听不懂,比英语、法语还难,比较适合片中夫妇作为逃避过去,重新开始新生活的地方。本来原剧本中故事发生地还有海南,现在成片中精简掉了,只留下齐溪饰演的茉莉的一句台词:“知道你们去过海南,后来又到这儿,以为你们还会换地方,没想到一待就待下来了。”
片中包头和连江的场景绝大部分都是美术重新搭建的。包头的场景中,美术组会找一些废弃结构的房子,又重新在里面做了一些细节和搭出所有布置。而在连江场景中,本来剧组可以借用现实的场景,因为那个地方几十年来变化不是很大,但是王小帅觉得要到老百姓家里拍这么重场的戏,也不太好调度,所以,片中海边的小作坊、家都是重新搭建出来的。导演王小帅说,这已经不是一部电影了,这就是生活,我们带过来的就是扑面而来的生活。
触碰内心情感
反复强调“演员千万别哭”
《地久天长》在柏林电影节首映时,1000多人大厅安安静静,电影放到多年之后,王景春和咏梅给儿子上坟那场戏,老两口在墓地拔草、焚香、烧纸,然后坐在坟边喝水剥橘子……突然,观众群里有人嗷一下就嚎出来,泣不成声了。
王小帅和同事之前在剪片的时候,被这种情感触碰之后也会有这种反应,但他以为是自己太投入,给其他观众放映的时候没有这种预想。他不喜欢煽情,在他之前的电影里,有些戏演员明明马上要哭出来,观众的情绪也马上被煽到了,他却剪掉了,“我不想让你哭,不想煽情,我的本意也不是说这是一个很煽情的片子。”
王小帅知道,两家人20年后在医院重聚的那场戏,对观众来说可能是个泪点。在拍摄前,他反复强调“演员千万别哭”。在王小帅看来,按照生活常态,20年不见的老朋友,见面时不会上来就哭的,有可能在聊天喝酒时触碰到某个点才会引起情感共鸣,才会哭。但特效团队给演员做的老年妆太逼真,再加上每个演员都经历了前面的故事,每次拍都忍不住哭,“后来我也不想劝他们了,他们要激动了你是劝不住的。”
“我觉得是这个隐忍的力量,善良的力量在感动别人,不是电影本身技术上要求别人哭。”王小帅不希望观众抱着哭的心态走进影院,他认为电影就是讲述普通老百姓的普通情感,他们没有被自己的苦难和遭遇弄得撕心裂肺,而是不经意间触碰到观众内心的情感。
■ 关键词
选王源并非出于商业考虑
片中饰演王景春和咏梅继子刘星的王源,是制片人刘璇推荐的,王小帅说选择王源的初衷并非出于商业考虑,而是因为合适。电影中刘星这个角色的年龄大概在16岁左右,而王源去见王小帅的时候,也是16岁,年龄上比较合适。第一次见面,王源给王小帅留下了个好印象。王小帅本来以为王源会太过水嫩,结果一看到他,“透出男孩子的那个劲儿,再加上那时候他脸上有几颗青春痘,我觉得这就是真实的,最好的。”
王源在片场很主动,会跟其他演员在表演上有交流。但每次他想去和导演交流时,导演都会避开,因为导演觉得,王源第一次接到这么重要的角色,内心肯定是惶恐的,“我希望他能保持住自己本真的样子。如果给他多一些信息,他就会去想,照着你的想法去构思,就不准确了,这样他第一次出来已经不是白纸了。”
碰了壁之后,王源就会自己去寻找角色,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一个孤儿,会有点小叛逆。等王景春饰演的养父也不跟他交流之后,两个人在片中有一场肢体上的对抗戏,王源的自然反应就出来了,白纸上直接画出了他最本真的东西,这个就够了。
还有两种备选的结局
王景春接到养子打来的电话,养子带着女朋友回到老家,电影以一家三口在电话中的聊天结尾。在观众看来,这种结尾方式是大团圆结局,但在王小帅看来,他们是一个非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这个家庭其实是令人心酸的,是对生活发出探究和真正的疑问,是微笑着流泪的团圆。
在最初的剧本中,王小帅还设想过其他版本的结局,比如,老两口又回到他们原先住的老房子,两人围着桌子吃饭,递个馒头。还有一个版本,在现在成片的结局之后,夫妻二人回到他们原先住的筒子楼,咏梅在楼道里做饭,恍惚间她的孩子回来了,然后她又恍惚了一下,对王景春说刚才做了个梦。王景春问,梦到什么了?咏梅说忘了。
【特效化妆】 如何呈现出“时间”最自然的状态?
因为故事跨越30年,主要角色开篇时的年龄大概在27岁左右。拍这部戏时,王景春44岁,咏梅47岁,恰好处在角色年龄的中间,影片最开始他们需要“年轻”15年,到影片结尾,他们也需要“老”15年。为了让两位演员看起来与角色年龄更为接近,导演找了一家特效工作室,用电脑特效将演员的面部做了年轻妆,看起来更年轻一些。除了王景春和咏梅之外,片中饰演沈英明的徐程,饰演李海燕的艾丽娅以及饰演美玉的李菁菁都做了年轻化处理。新京报记者采访了负责特效化妆的郭家宥,谈特效化妆的细节。
A 推断年轻模样
郭家宥前期和导演沟通,要了演员的一些照片,去推估演员更年轻时候的样子,皱纹纹理是什么样的,比如,找一些王景春笑的照片,看他的眼神、嘴型是什么样的。郭家宥大概设定了几个年代,把每个角色在不同年代的不同表情、神韵做出一个类似菜单一样的概念,让导演知道每个年代的角色长什么样子,“我们有做成比较制式化的流程,导演在对照镜头的时候会更明确。”
B 特效妆有五六十分钟
在前期的拍摄中,导演也为年轻妆做了一些准备,在演员脸上画满了黑色跟踪点,以方便后期在做特效时抓取。后来郭家宥在做特效的过程中,特效镜头数量已经远远超过导演画的跟踪点镜头数。如果只使用了一部分年轻妆特效的话,观众会发现演员前后的状态不一样,后期调色就像磨了皮一样,丢失一些细微表情,导演就让郭家宥在片中加大了特效镜头的使用,让表演整体更顺畅。据郭家宥透露,特效化妆镜头在电影中大概有五六十分钟,“上世纪90年代的一些镜头稍微做了修整,为了让演员在银幕上看起来更有精神。”
C 难度在于受表演限制
在郭家宥看来,做年轻妆的难度主要是受表演上的限制,因为大动作的表演就会导致动态模糊,如果模糊严重的话,后期在做光点的时候技术上会很难突破。并且,导演的镜头很多都是长镜头,年轻妆的修整要跟着演员的移动而移动。有时候动作幅度比较大的就需要置换成数字头,有一场戏是几位主要演员跳舞,动作比较大,只能将每个演员的头做成数字头,直接在数字头上做完修复,然后再贴到原始影片中,修饰一下光感,更融入到故事中。
D 艾丽娅最复杂
相较于王景春和咏梅,艾丽娅的年龄至少要大5岁,年龄差有点大,郭家宥就需要将演员的年龄统一在同一个年代内,年龄差在两三岁左右。然而,在做年轻特效的时候,郭家宥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艾丽娅的发型。因为她前额有刘海,会遮住抬头纹,有些镜头在换数字头的时候,在表演上会有头发的遮挡,所以郭家宥和团队还要考虑如何让头发的摆动是自然的。
E 看不出修整
王小帅曾经做过实验,把王景春和咏梅做得非常年轻漂亮,甚至从某种程度已经认不出是他们了。在郭家宥接手这个项目时,导演就提出了一个要求:不要让人感觉出演员是被修饰过的。他希望演员呈现出最自然的状态,所以,片中年轻妆的处理很有分寸,有时候,导演自己都不知道做没做特效,看完回放会问:“这个镜头修改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