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的革命》出版座谈会(全文)
发布时间:2015-11-12 09:13
图为《老龄社会的革命》出版座谈会现场
主题:《老龄社会的革命》出版座谈会
地点: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5会议室
时间:2015年7月14日9:30——12:00
图为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
吴玉韶: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老龄社会的革命》座谈会。大家知道,老龄社会正向我们走来,如何认识老龄社会,如何应对老龄社会,如何建设理想的老龄社会,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命题。为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老龄社会的革命—人类的风险和前景》,作者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博士。今天,人民出版社和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召开《老龄社会的革命》出版座谈会,目的是贯彻中央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引发全社会共同思考、共同应对我们正在经历的老龄社会的挑战。我们邀请了国内老龄科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结合《老龄社会的革命》这部著作,提出他们关于应对老龄社会的真知灼见!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全国老龄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建军同志;全国政协原常委、中国人民大学终身教授邬沧萍同志;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于青同志;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陆杰华教授;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所博士生导师李军研究员,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原新教授,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徐殿龙总编,全国老龄办政研部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志宏博士。联想控股成员—北京安信颐和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先生。北京关爱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鹏飞先生。《老龄社会的革命》的作者、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博士。同时,出席座谈会的还有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科研人员,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等50多家的媒体代表,让我们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进行专家发言,首先请邬沧萍教授发言,大家欢迎。
图为全国政协原常委、中国人民大学终身教授邬沧萍发言
邬沧萍:同志们,我今天很高兴来参加这个会,我来参加这个会是抱着一个学习的心态来的,这是很实在的话。因为对这本书我是看的比较细的,因为我主要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因此,我看的是比较认真,可以看看书里面眉批、旁批都写了,读书笔记都一把,确确实实很认真。虽然老年学国内国外的老年学都研究,国内我也是最先学老年学的,但是我认为老年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在全世界也都是新鲜学科、是朝阳学科,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说是有很多未开垦的处女地,在这个学科里面很多新亮点,很多新的着力点是值得大家都来研究的,谁也不敢说,我对老龄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想都在试探,因为时间很短。
另外一个我写了一篇书评,今天不想念了,大概有一万字吧,但是我想概括我的想法。现在我简单将我的想法用最简单的话来说说。
我认为总的来讲,我们出过很多书,我们老龄出版物现在也越来越多,但是我认为这本书里面有几个特点:
第1个它是从理论的角度、哲学的角度来探讨老龄化的。我们一般人,现在因为我们国家的情况特殊,我们的老龄化是怎么出来的呢?就是因为控制人口,因此,我们老年学某种意义上是从人口学转过来的,我们大多数人都从人口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老龄化。我认为这本书里面正是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研究的。过去,我们从人口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但很少理论概括。我觉得这本书里面很多是在理论上对一些重大问题做出了解释,因此,我认为这本书是值得我学习的。
第2个特点,我认为这本书也有一个很清晰的说法。我认为这本书基本上是按马列主义,力图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来写这本书,我认为它是里面总的观点和思路,跟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一致的,立论是很正确的,很科学的。符合我们今天讲的四个全面,我认为这本书里也体现了,因为他本人也参加了很多一线老龄工作,因此,他对我们党的政策考虑的比较细致,跟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3点,我认识党俊武有20多年了,但是,我发现他有个忧患意识,很担心老龄化,这一点凡是从事搞理论学科的都有这个想法,包括我开始搞老年学,就怕人家不知道老龄化。我们的行规就是怕人家不认识老龄化,中国的老龄化我认为有点严重,需要忧患,某种程度应该是需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将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都关注。总的来说要有种应对老龄化的责任意识。老龄问题应该是怎么样,他说的也不是没道理,都是合理的。尤其是现在谁也不敢肯定,我们应该拿老龄化问题怎么处理。
第4个问题,书的材料,基本上我们国内外的所有人口统计资料、老龄统计资料里面都有,特点在于它有理论分析,好多地方,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所以大家能看得下去,我认为这是本书很好的地方。
这个书里面也有几个亮点,简单说几点:
第1个他是讲道理,从事实上来分析,分析的不是现状,而且常常能够深层次地分析本质,在理论性上是比较高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都有《老龄科学研究》这本杂志,里面我评价了八个亮点。其中,他提出来人生的意义问题,也是我们搞老年学最根本的问题。我现在93岁,健康以后追求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我们追求的就是幸福,死了幸福就到头了,所以现在很多人健康第一,我们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是不是追求的就是健康长寿就够了?我认为远远超过这个,书里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哲学问题,我们的人生目的,包括马斯洛的理论对不对?我们老年人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等等这些理论问题还值得所有人深思的。
另外,关于年龄平等的问题,本来这个早就提出来了,在社会发展1995年会议就提出这个问题,将这个年龄平等提出来。年龄平等也是个新问题,我们过去讲性别平等,但是年龄平等是上世纪90年代才提出来的。书里这个年龄平等对今后我们处理代际关系是个非常好的理论。
还有谈到关于养老的问题,关于应该怎么样来养老?社会养老的本质?通过这本书可以知道,人人都应该养老,每一代人都应该积极养老,道理应该是这样,除了有特殊情况。如果每一代人不能养每一代人那么我们社会怎么进步呢?包括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包括我们的制度文明都得靠积累,积累什么呢?因为每一代人都要积累再加新一代的积累,这个社会才能前进,所以,他提出来很多我们所谓社会养老本质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通过劳动自己养活自己,才是真正养老的本质意义所在。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以为社会养老就可以,社会养老钱哪儿来呢?还不是大家创造的,通过税收这些,这些道理我们以前都谈的比较少。
其他理论还包括老人的作用等等,我都写了不少,在这个书里面,现在我眼睛不如以前了,所以现在在看小字比较费劲,就不再一一谈了,我在里面提出来八个论点,都是有价值的。总的来讲对这本书总的评价,我认为,对宣传老龄问题,大家要有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才好,我评价这本书是本力作,但是我总的认为作者有点过于担心老龄化了,我认为有点超前,首先要检查的是我自己检查,书的命题《老龄社会》我认为老龄社会也不是他创造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我,因为我是最先介绍全世界第一本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我是第一个介绍这本书,那个时候寿命很短,人生70古来稀,老龄人口很容易让老年人口变成老年社会,后来到老龄委开会的时候公布统计数字里面,1999年我们老龄人口10%了,所以当时我们叫大谈人口老龄化,进入老龄社会,慢慢的传开来,所以现在也使用了。但是我认为应该不准确,应该用“老龄化社会”应该比“老龄社会”。准确得说,因为老龄这个词,联合国写的老龄化从来不用(AGING),从来都用(AGEING),意思在哪儿?所以我认为这个书的命题用“老龄化社会”当然不是他的错误,还可能是我自己本人的错误,我本人开始的时候,好多根据那些在社会老年学也用这个,我认为要用老龄化社会比老龄社会正确,因为用老龄社会容易给人的印象是社会衰老了。
另外,还有关于“革命”,我认为现在应该改为“改革”更准确。老龄化社会的改革,深化改革,我认为这可能更符合它的原书的意思,但是里面还有很多,另外也还有个观点。我知道党俊武是学哲学的,哲学里面最根本的问题是社会发展,决定社会发展的是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他自己写了多少次谈到了一定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的,但是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形态,但是他慢慢的谈进入老龄社会以后,老龄化重要,由于老年人过多,慢慢他也不是用生产力作为标准了,也不是按生产生产方式了,就变成由于老年人多了,社会形态变了。我认为社会形态主要取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所以,我认为某种意义上他书里面有点陷入人口决定论。生产方式决定我们工业社会发展下来,而不应该是个老龄社会作为我们的社会性质,所以这是我对本书里面一些看法。
我的文章里面写了很多了,因为今天我讲多了好多人都要发言,所以我就简单谈谈,我总的认为这本书是有价值的,但是有点超前,也有些地方关于政策里面,比如关于家庭政策他写的很好,我们家庭养老的,我认为总的书里边也是弘扬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跟我们传统文化跟时代精神结合也很好。谢谢大家,我就讲到这个地方。
吴玉韶:邬老师是我们国家积极老龄化的倡导者,也是模范的践行者,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93岁高龄亲自写了一万多字的书评,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再次以掌声向他表示谢意。下面我们有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于青同志发言,大家欢迎。
图为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于青发言
于青:刚才邬老讲的非常好,在邬老后面讲话我觉得是很苍白的,我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
各位领导、专家、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来参加《老龄社会的革命》出版座谈会我感觉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专家党俊武先生在我社出版的第一本出版物,书中可以找到老龄社会条件下人类发展的信心、希望和动力,对于老龄社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具有较强的文献价值,对于有关应对我国老龄化的政策制定者也具备较高的理论价值,对于从事老龄产业的机构和组织具有实践价值。对老龄社会的专业领域研究我个人确实没有什么发言权,但从个人的角度,我对我国正在步入的老龄社会有着特别的感触,前些天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有一个数据让我非常震惊,就是我们的老年人口将达到四亿多,在今后的40年流量要达到近十亿,而我们现在的儿童则是2亿多,大家从数字上就能看出来老龄社会时代已经来临,人类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形态,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人类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危机,因此,我们当前最紧迫的,就是要未雨绸缪,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来提出政策建议,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老龄社会的革命》一书面世,我们同各位专家心情一样激动,我们一起努力寻求如何科学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市场层面为寻求解决老龄社会的难题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人民出版社作为党和国家重要书籍出版机构和公益出版单位,自建社以来始终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在新的形势下我社的出版之路进一步展现中国社会出版特色和风貌的大社和强社,借此机会也对一直以来支持和帮助人民出版社的各位专家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希望各位今后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人民出版社的发展,谢谢大家。
吴玉韶:谢谢人民出版社,谢谢于总对老龄问题的关注,对老龄问题的宣传。下面我们请各位专家自由发言,今天来的专家都是老龄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他们可能是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是来的专家很多,时间又有限,我们只能是讲主要观点,每个人的发言控制在5分钟左右。
图为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陆杰华教授发言
陆杰华:非常高兴能够参加党俊武撰写的《老龄社会的革命》这本书的座谈会,我个人觉得应该说,这几年作为老龄研究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应该是一个力作,我讲两个方面的感受,一个我谈谈作者,第二我谈一下对这本书的感受。从作者来看,我觉得这本书选题有新意,《老龄社会的革命》同时加了一个副标题“人类的风险和前景”,为什么叫《老龄社会的革命》,我觉得书都已经把这个说的非常清楚,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选题非常好。
第二个方面,作为一个读者,我认为这本书非常通俗,可读性非常强,不仅是老年人,年轻人,中年人,也不光是学术界,我觉得学术后边有他的一种可读性很强,我们说一般的老年学、人口学都要有图表的,这个书一张图表没有,我们说人口学是有图有事实有真相,这个是有论点摆事实而不是靠图表,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方面用了一个新的话语体系,去解读老龄社会为什么是一场革命,他的话语体系和别的不一样,这是他非常高的地方,这是第三个方面。
第四个方面,他给读者更多的思索空间,思考空间,借鉴和启示的空间,这是这本书留给我们非常多的,作为一个读者,我个人觉得非常有新意,作为理论工作者,邬老师是我们做老龄科学研究非常老的前辈,我觉得从理论工作者来说,我认为这本书有这样四个新,我简单说,
第1个突出了我们老龄社会的人口变化的新常态,这里面不完全谈的老年人口,谈到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结构的变化、城乡、社会融合,这是他突出了我们在老龄社会中人口新格局的一个新常态,这是第一个新。
第2个我觉得他突出了新挑战,这个书包括社会如何适应老龄社会,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3个突出了新思维,他说的是正思维,我觉得是新思维,老龄社会在革命过程中要摒弃过去年轻社会的老思维,要用老龄社会的新思维,这个新思维包括从生命周期这样全过程去思考老龄社会所带来的一些挑战。
第4个突出了新战略,我觉得最后那章是个重点,但是新战略前面都有很多铺垫,新战略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经济、技术都提出了很好的参考。所以我觉得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从读者,一个从理论工作者对这本书做个解读,正好到了5分钟,我就不说了。
吴玉韶:非常好,下面接着说。
图为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原新教授发言
原新:我是南开大学原新,读了这本书以后,俊武博士也没有要求写什么,我开始就想写一个书评,没有写的像邬老那么长,但是落笔以后也有很多纠结的东西,就把我写的东西大致说一下。
第一个我觉得这是一个大手笔的专著,俊武博士从更高的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开篇,以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为基调,从四个方面四个篇章,从规律性的高度、大时间的跨度、大空间的尺度、大思路的深度展演了人类社会老龄化的历史事件,直面人口老龄化从何而来、本质是什么、老龄社会因老龄化深刻变革,作者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胸怀,对老龄社会的核心问题回答得也非常明确。
第一个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共同的前景,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现象,是工业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必然要出现的全球性的重组力量之一,发展中国家正在一步步的迈向这个社会,他们中间不存在方向性的差异,只存在时间谁前谁后的问题,对于中国的特殊性,计划生育实际上加速了老龄社会的到来,加速了老龄社会的速度,如果没有计划生育这样一个人口控制工程,那么我们国家的老龄化迟早也会到来,那么再加上我们国家又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样一个基本面的情况,他阐述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就是超大规模,现在有两亿多到50年代中期最高峰的时候接近5个亿,世界之最,超高速度,老龄人口以750万的人口增长,是总人口年均增长率的38倍;超高程度,目前老龄化程度15.5%到53年达到最高峰值的时候接近35%与世界最老的老龄国家看齐;再一个超级稳定,很多人有错误的观念认为我们国家经历了三次人口增长高峰,这些人生命结束以后中国老龄化的问题就会缓和,但事实上本世纪后半叶中国人口老年人口将始终占据1/3的高位,所以人口老龄化不光是人类社会也是中国所面临的共同的前景、共同的命运、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和共同的应对,我觉得这是体现了作者大忧患的意识。
第二方面老龄化改变了中国发展的基础,作者深刻指出老龄社会将是刻划我们这个社会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的新的时代符号,是中国社会不可逆转的铁律。的确是这样的,按照人口发展的规律性,我们到这个世纪的40年代老年人口的比例就会超过30%,而到那时这个社会我们是最老之一的,换句话说这个世界40年以后的中国在全世界没有一个可以找到现实存在的例证,同样他把中国发展的两大论选给结合起来,一个是民族宏图的中国梦,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另一个是国之宏图的中国梦,它的人口基础是稳定高水平的老龄社会,从国际老龄社会的经验来回看我们的问题,那么人口老龄化攸关中国的发展,挑战了未来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方向。作者从战略高度提出了经济理论的重塑发展、战略的重构、民族文化的复兴、社会和谐的重建以及老龄社会优势再造的哲学思考,同时对老龄社会正反两方面的解析对于走出困境进行了一个积极的探索。我觉得这是一个大视野的展示。
第三方面,老龄化的本质特征是个经济问题,老年人的本质特征是民生问题,老龄化到底是民生和经济问题的一个争论一直都存在,那么作者明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老龄化的本身不是一个问题,只有当它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的时候才会成为一个问题,对于老龄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样两个问题来看,老龄化是中国社会未来所要经历的一个必然的结果,这是规律性的一个问题,那么这样一个问题是不可逆转的,同时在我们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社会不可能再次年轻。这样老龄社会和经济社会发展它的一个适应关系只能是一个单向的,只有经济社会发展去适应应对老龄化,而我们没法改变老龄化来反过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此路不通,这是一个。
第二方面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之下只有强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把经济社会的蛋糕做大才能积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所以经济社会能否对人口老龄化的形态,迅速做出战略调整是我们应对老龄化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认为经济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本质特征,而老年人的问题则是一个社会民生的问题,是一个分蛋糕的问题。假如没有经济强劲的实力,分蛋糕的量器再怎么样公平公正,你所分到的蛋糕只能是不足的,我想这是明确的观点,就是,老龄社会的本质是一个经济问题,而老年人的本质是个民生问题。这个实际上是我们制定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一个现实基础,这是一个大的思路。
第四个方面破除了传统的思维定式,树立了适合老龄社会的价值观和战略观。作者的文笔是非常诙谐和通俗的,他说我们的身体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但是我们的灵魂还游移在年轻社会。的确是这样,我们的认知比我们老龄社会来得晚,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对老龄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思维,破除年轻型、陈旧型这种思维定势,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开辟老龄社会这样一个划时代发展的新路径,着力避免重蹈西方发展的弊端,把中国最终实现年轻型社会向理想的老年型的全面转变,这是作者提出来大的转变的观念。
我拿到这本书也有几个月了,我现在要求我的研究生、博士生认真读这本书。对我而言还有个特殊的意义,党俊武是跟我做的博士,觉得我有很自豪的感觉,青出於蓝胜于蓝,我希望俊武博士能够在未来科研的道路上,能回答自己书中提出的很多现实性、具体的问题,直接对国家应对老龄化的决策做出贡献。
图为全国老龄办政研部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志宏博士发言
李志宏:首先我认为这本书是老龄问题研究领域多年来罕见的极具分量的一部巨著,这本书基本上集中了了党主任近20多年来学术思想的大成,既有鲜明的理论,同时又有对政策研究和老龄问题研究领域常见误区的批评,对老龄系统的研究,尤其是老龄系统的工作人员而言,我认为是一部令人爱不释手的鸿篇。这本书我读了两遍,读出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创新精神。我们常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但是创新我认为是学术的核心竞争力。据我的了解,党主任在多个领域都是有创新性观点提出,他在国内最早提出推广了失能的概念,党主任也是最早提出“老龄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的论断,邬老实说老龄社会概念是他提出来的,但是老龄社会是新的社会形态的论断是党主任提出的。另外,党俊武主任在多个领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比如第一个提出了老龄金融的概念,第一个提出老年学要实现向老龄科学的转向,也是首次提出要树立老龄社会的正思维和新语法的学者。可以说在老龄科学领域、政策研究领域党主任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老龄工作系统,我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影响国家宏观大势的学者和观点。一种学术观点的提出往往不能为周边学术圈子的人所接受甚至遭到反对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尤其对体制内的学者而言,能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能够提出形成并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我认为是很不容易的,其中冷暖只有他自己知晓。其实在《老龄社会的革命》一书中多次折射出党主任的孤独感,但是我坚信有一条,由少数人的观点逐步转变为社会的主流观点往往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个关键词是战略思维,当前无论在哪个老龄政策领域我们不缺乏战术型的人才,最缺乏的是战略型的大家。党主任是战略研究的始作俑者,可以说是老龄战略研究的第一人。这本书的形成过程我是非常了解的,可以说是战略研究成果的另外一个角度的解读,在这本书中,处处体现着党主任的战略思维、战略忧患意识和前瞻性的思维,提出了21世纪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老龄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民族兴衰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问题,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特征,在这个基础上旗帜鲜明的提出如果应对不当将导致先老富难甚至未老先衰的风险,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今天的认识误区往往是明天发展的陷阱,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现上要警惕将战略行动未来化、将宏观问题微观化、结构问题碎片化的现象,老龄工作应该上升为国家模型,这一系列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认识,可以说党主任紧紧抓住了国家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在潜心研究的基础上,旗帜鲜明了表明了态度提出了建议,表明了他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个关键词是理论素养,党主任在《老龄社会的革命》一书中事实上形成了自己关于中国老龄问题的理论体系,呈现出了扎实的理论的素养,比如提出了思考老龄问题、实际不是单单思考老年人问题而是要思考整个人类的发展问题,认为老龄问题是复合性问题,不仅仅是人口问题,更是经济、社会、文化更是发展的问题,认为老龄问题是经济结构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出从社会兴衰之道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老龄问题,推动经济昌盛、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是应对中国老龄化问题的目标。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是构建理想的老龄社会要实现四个转变。
从书上面的解读可以看出党主任对中国老龄问题的理论脉络是很清晰的。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就是通读全书的感受,我认为《老龄社会的革命》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的标志性著作,他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的新生代的重要代表。
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军研究员发言
李军:先作一个小更正,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不是经济研究所。非常荣幸参加《老龄社会的革命》出版座谈会。我们大家知道,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一种常态了,这就意味着人类经济社会运行将始终处在人口老龄化的大的背景之下。那么,在这个背景下,人类所面临的风险前景是怎么样的?党俊武博士这本新书给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回答,我本人是从数量经济模型这个角度研究经济的研究者,我为什么在近几年关注这个问题呢?就是因为我在从事比较专业性的经济研究当中发现,传统经济学的很多背景都是在以人口结构为基础、前提下建构起来的,所以很多经济学都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成为一种理论研究。人口老龄化实际上改变了这样一个基本前提,在这种前提改变之下的经济怎么运行、经济理论怎么发展,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我基于这样的考虑,近几年一直关注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我看了党主任这本书之后发现,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体会可以给大家进行分享一下,第一个:这本书非常全面、系统地给我们展现了老龄社会已经和即将面临的一些重大的问题。实际上他对当前有关老龄问题的研究现状也进行了非常全面的梳理,而且涉及到众多学科的问题,我大概粗略看了一下包括哲学、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老年学、战略学、文化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所以是非常综合的各个学科的理论都涉及到了。他在谈老年人的问题,非常细致的归纳了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说对于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城镇老人、农村老人,特别提出了一个很有新的概念的名字叫“新生代老人”。我看他指的是建国之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出生的这些人,他们进入老龄社会,情况会大不相同。因为他们受过很好的教育和知识背景以及更好的收入水平,他们进入老龄之后可能不同于以往的老人,这样会对未来的老龄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觉得书里他都有很详细的分析。
第二个特点,这本书提出了一些非常重大的现实问题值得思考,比如他指出了老龄问题不仅仅是养老问题而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共同产生的人口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是从宏观层面看到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发展问题,是复合性问题,战略性的问题,那么,这个概括我觉得是非常恰当的。这本书是把一些非常深奥的理论问题用作者的具体、生动的事例进行了分析。党主任提出了一个观点叫“老年人问题的本质是年轻人的问题”,这个说法对我也是很有启发。为什么呢?这实际上指明了,要解决老年人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就是年轻人,老年人自己不能解决他自己的问题了,他不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了,要解决老年人问题只能通过年轻人解决,我觉得这是一种创新的观点。
第三个特点,这本书是从人类发展的高层次上来看的,出发点高,视野宽阔。特别是从人类发展、从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角度,是这本书的重大特色。这本书提出了全民构建理想老龄社会的应对战略思路,并且从总体战略、人口战略、经济战略、政治战略、文化战略、社会战略、生态战略、农村发展战略、区域战略、国际战略等等十个方面做了非常全面的分析论述。而且他是基于这种战略又提出了非常多的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第四个特点,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老龄化带来的问题,而且他花了大量的篇幅来谈发展机遇。我认真看了一下这里边谈到了农业现代化的机遇、新型工业化的机遇、服务业领域的机遇、老龄金融、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老龄服务、老龄地产、新型城镇化,谈了这么多领域的发展机遇。这个在我看到的老龄科学研究文献中是少见的,也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对企业界的启发最大,对于应对经济下行、主动适应新常态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五个特点,这本书看上去非常通俗,但实际上又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非常接地气。首先这本书例子是来源于自己的工作经历,提出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学科性的东西,比如刚才前面说过的经济学前提的改变也已经讲到。包括刚才探讨过的有关老龄经济的问题,这里,我也说一下自己的观点,因为今天来了很多媒体代表,人口老龄化真的不是单纯的养老问题,更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问题,的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重大经济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人口老龄化实际上是一个人口结构的问题,过去的一百年是在年轻化,劳动力非常高的人口结构,在这种前提下经历发展的,21世纪未来的一百年这种结构已经彻底不在了,这种巨变是大的经济背景的转变,对于整个经济资源配置会发生巨大影响。目前,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多问题,实际上都是跟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有关系,包括欧盟国家出现的一些危机,希腊的债务危机,实际上是养老金引发的社会收入负担急剧加大,年轻人不足以支撑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包括日本经济乏力,都和这个有关系。中国实际上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性节点,2012年中国劳动力的绝对量已经开始下降了,从那时候开始,在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要出现这样的情况,对经济发展潜力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党主任这本书里面也都有很深入的分析,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是老龄领域的一种百科全书式的理论解读。
图为新华社经济参考主编徐殿龙发言
徐殿龙:今天我以媒体人的身份参加这个会非常兴奋,我讲三句话,第一我先表个态,第二说一点感言,第三也是我个人的一点思考。表个态,今天参加这个书的发布会,第一参考报可能不一定能发,但是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听了邬沧萍老的发言和我们的书评,我表态在《经济参考报》拿出一千到两千字的版面给发一个书评,至于发多少于总说了算。第二以后人民出版社和在座的各位教授如果有财经方面的书籍和著作这方面提供一个阵地,大家一起让更多社会的人分享你们的成果,这是一个态度。
第二看了一下俊武先生《老龄社会的革命》,我不像原教授和其他几个专家看的那么仔细,我个人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一下《老龄社会的革命》,对我的感受确确实实还是很深的,我讲两个案例,一个是我们曾经去过日本,我也去过越南,两个国家整个社会形态的变化给我很大的冲击,一个太年轻化,一个太老龄化,我相信大家都去过日本,到日本去的时候,我明确说了地这么小的国度养了这么多的老人,不侵略、不扩张是不可能的,但是到了越南去了以后,这个国家最可怕的就是很少老年人,大多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未来只要社会体制理顺了,整个制度理顺了,这个国家的发展是不可限量的,这是我的一点感受。我通过这本书想到这样一个问题。
第二个我从经济的角度研究老龄产业,大概将近十多年,无论跟我们的老龄委还是跟老干部局还是跟其他地方,包括一些企业,在研究老龄产业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整个国家对老龄产业或者对养老这个产业讲的太多太多了,一定意义上讲都关注了两个不同的类型,第一是把老年人或者老龄社会当成一种负担,第二是想从老年人身上挖一桶金,老人可以发挥一些经济作用,但是这两个我觉得目前中国养老和养老产业有一定误区,这本书我个人觉得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怎么评价我个人认为在理念设计怎么评价都不过分,邬老说是力作,志宏说是巨作,原教授更不用说了,因此怎么评价这本书都不过分,但我个人我读了这本书有两点感受,第一,这是对整个老龄社会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阐述,我个人觉得他是从整个宏观、全面、系统上梳理了整个中国老龄社会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到53年,从社会问题到产业问题到经济问题到等等等等问题,基本上都包括了,因此我说比较全面系统的对老龄社会的阐述,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感受。
第二个这本书基本上涉猎了老龄社会和老龄产业等等方面的问题,当然如果从专业的角度在有些方面还需要细化,但是我个人觉得在一些方面该提到的已经都涉猎到了,只是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上,如果再做专著的话,我个人觉得有若干个专著可以写作,因此我自己对这书的中的看法是,这是目前中国关于老龄社会的一个顶层设计的著作,非常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这是对书的一种感受。
第三个就是一点思考,这个思考一是从财经的宣传角度和个人从养老产业的角度,有几个观点跟大家分享可能也是书外的一些思考。第1个,这本书提到了,我们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阶段了,但是我的思考是,老龄社会不等于社会老龄,因此这一点我个人觉得我们还要创新,无论体制上尤其是在思维和观念上,个人觉得可能更多的不是社会老龄方面更多的做文章,刚才看到邬老93岁高龄箭步如飞思维这么清晰,肯定是老年人但是绝对不老,刚才主持人说了你是健康老人的倡导者、实践者,刚刚原教授说的非常正确,老龄社会是方向问题,无法规避,早晚都要买入,但是老龄社会不老龄。第二个问题可能跟养老产业有一定的关系,这也是很多场合我在说的,目前是提倡社会养老,但是这本书是政府、社会、机构和市场养老相结合,今天就单单社会养老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是持一些疑虑态度,我个人认为社会养老是个伪命题,这是我的个人观点,当然仅供参考。为什么,无论是我们有体制内的老人还是社会上的老人,真正把他放到社会上让一些社会机构在他们身上挣钱的机构去养老,这个老人我觉得未必会幸福,起码幸福感不高。我曾经给很多企业做过产业规划。后来到社会上养老机构,这些所谓为老年人养老的机构和一些地方大多数都变成了经营性的机构,在老年人身上挣点钱。我也马上要进入老龄了,我们以后都会这样,我在新闻单位工作40年,我有三个地方不吃饭,不吃小孩的饭,到幼儿园采访绝对不吃小孩的饭,第二不吃老年人的饭,到养老机构等等看到老人真的不忍心吃饭。我们现在就是说,无论是从自己的角度、做人的良知角度来讲,我们忍心在老年人身上挣他们的钱吗?在70年代-80年代,中国提出一个银发产业,当然是从西方来的,我个人觉得在老年人身上可以挖掘他们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产业价值,但是如果从他们身上想挣钱,我个人觉得是有失良知的,社会养老是个伪命题,这是我个人的一个思考。
第三个问题,现在怎么样让老龄社会,无论是世界其他的地方还是发达地方,变社会的问题和负担为机遇,这本书讲到了我也觉得非常好,俊武讲的是正思维,我还是同意它是一个新思维,正思维还是有点太正了,我个人认为用新思维好一点,肯定是新思维。老龄社会是和我们未来经济发展的机遇不可分的,我们可以从若干个经济现象,无论互联网+也好,金融+也好,老年人绝不可能和中国社会截然分割出来,这一部分人怎么样发挥他们在未来经济社会中不可多得的贡献,比如樱花产业,比如我在企业家们中间倡导的一个理念,我们现在一定要想方设法全身心无私地为老人奉献,这些奉献从哪儿来?从没有退休之前做,让谁来做?让我们下一代子女来做,我们未来能否把我们的老龄社会纳入到经济社会过程当中,作为一个非常好的生力军,千万不要当成负担,否则我们肯定会重蹈西方发达国家的覆辙。所以我说这个机遇,我们从现在开始无论社会机构、媒体机构还是正规的组织机构,借这样一个机会把我们的老龄产业、老龄社会变成我们社会发展的机遇来研究,为中国老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图为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杨燕绥教授发言
杨燕绥:我说一下跟党主任的接触,我们两个接触比较多,是谈老龄化最紧密的伙伴,其实,中国改革开放,大家出国看到国外和谐、公平、稳定、质量就是老龄社会的经济形态,我们从1994-1998年在欧洲留学,其实在网上讲过到大学城一下火车,答的第一份问卷就是老龄化问题,我们看到当时他们那个时代,咱们改革开放他们已经正式从进入老龄社会,而且向深度老龄社会转化时期,咱们看到的就是老龄社会的常态,但是没有注意,所以那个时候法国成立了一个部门叫“家庭团结与代际和谐部”,类似咱们民政与社保部,我不懂法语,所以我问法国人这名字这么长,他们就给我解释,反正我知道这几个名词加在一起,他们部门的名词变成动词了。再看英国90年代把社保部解散了,一个福利国家解散了社保部成立了什么部呢?叫就业与养老金部,到这个时候这个国家强调的是人们要去就业,去努力工作养老。在我留学的时候看到这些部门名称变化给我印象非常深,所以我们可能大家都会说,西方怎么那么悠闲,GDP水平怎么那么低?但是你没看到这是一个非常高级的阶段,我同意徐主任讲的老龄社会不等于社会老龄,恰恰是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我们注意它发达、和谐,没注意它是老龄社会的常态。所以回国以后讲到这些问题,跟党主任接触比较多,我们也谈的比较多,我非常理解他这书里的四部曲,第一步老了怎么认识,谁是老人,怎么认识老人。其实今年我们做“十三五规划”,参与一个课题就是人口老龄化与国民教育,我觉得这个非常好,这里边就提到让人口老龄化进小学课本,从小让大家知道大家庭、小家庭变化规律是一样的,爷爷奶奶上边还有爸爸妈妈,这个国家也变了,所以这个知识要有全民教育。其实谁是老人,这是一个非常的基本一个国民教育的问题,是一个预期寿命减去一个经过精算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颐养天年的平均年龄,我们现在有数据,但我们没有真正丧失劳动能力,丧失一般劳动能力应该颐养天年养老金平均的期数,所以其实国民平均寿命减去这个期数就是老人的年龄,我们现在只好假定15年这是最奢侈的,我们去年应该城市人口平均寿命达到78岁,减15就是2014年中国老龄人口应该是63岁,这个问题应该从小孩到老人,都知道这一点。63岁是我们就业、养老金、家庭生活怎么安排的基本依据。这本来是个社会常识,但是我们没有这样的教育。所以把它变的很突然,好像是个不尽人意的事情,其实这是一道社会变化的算术题,真的应该进小学课本。所以党主任的书第一个就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老龄社会是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健康长寿的社会,而且也构成了银色经济的内涵,真的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个被动或负担问题,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高级阶段得有高级阶段的认识和姿态,我们做这个课题的时候,网上搜了一下什么叫老龄社会文化,发现所有讲的都是老人文化,其实真的不是,所以党主任的第二部分说我们要看到这种风险,正确分析这个问题,恰恰这个问题不是到老了才做而是要从年轻做准备,所以大家注意,50年代初期的三个诺贝尔奖,贝克的人力资本理论,他告诉你站在任何一个时点都能到你退休那天有多少人力资本,接下来弗里德曼的平滑消费,是说你工作40年、50年创造养老30年的和谐,要想活80、90岁,就有14年需要别人抚养,这是全世界的公认,剩下70年、80年工作多少年才能使后面几十年是平衡的,如果我们国民教育告诉别人工作15年领养老金,后面70年别人养,这个社会是没法平衡的,我们公共管理叫政府实力,但是我们国家投资决策体制是短缺的,和这样一个需要未雨绸缪的事情发生了天大的偏差,需要我们在十三五期间解决,不能这样看,老龄社会文化就是老年文化吗?我原来用一个词老说“银发经济”,后来为什么改了,今年论坛叫银色经济不叫银发经济了,因为我被我孙子给教育了,我连着两个星期没去看他,他问他妈,奶奶怎么没来,他妈说奶奶给别人讲故事去了,讲的什么呀?讲的老龄化,什么叫老龄化,我孙子说,老龄化就是老人多了呗,两岁半的孩子认为老龄化是老人多了,他这样看问题,让我们25、35、45岁的人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老龄化不是这么简单的,所以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怎么面对高级阶段,党主任在第二阶段分析了风险我们怎么面对。
诺贝尔第三个奖是财富生命周期理论。是说工作多少年到退休多少年这之间要有平衡,是要有努力的。三个诺贝尔奖其实回答了党主任的第二部分就是老龄社会的文化是什么,不是“养儿防老”,也不是“常回家看看”,是人就要学会终身自立,代际和谐,先教育我们每个人要学会终身自立,要都像邬老师这样就不得了了。人要学会终身自立,先要有这个理念,工作第一天就要想到活到90岁自己怎么平衡,变成一种文化,变成理财的观念,变成国家制度、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的理念,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代际和谐,两代人毕竟要和谐帮助。要像过去传统社会养儿防老的,没儿子的怎么办?不管走多远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能解决养老吗?其实这都是一个白皮书,一个宣传,真正的文化是学会自立,代际和谐。
我们谈了很多下一步怎么办,在这本书上提了几点共识,讲的很多的是人口问题,下一步怎么办,党主任的第三部分讲重塑发展,我们讲转折,后面是憧憬,也谈了很多老龄人口红利,这个是后边的总结,为什么这个理论一直没出来还需要很多实践,怎么办有个基本的常识,要尊重人口老龄化的时间表,这个国际有共识了。
政府要非常关注两代人的问题,老龄人口占到7%这边10:1,整个收益比达到1:8,人口进入老龄社会绝对不是统计问题,如果看成人口问题、统计问题就是一种失策,这时候两代人进入一种边界,要高度重视怎么进入这个边界。这个问题是个非常严肃的边界问题。2012年劳动人口下降,1963年出生高峰的人2013年开始退休,其实那些女性不到50岁就退了,这些高峰2012年出现了,2013年是典型的,2014年出现两个转折,养老医疗基金全部出现不平衡,14年开始我们内部赡养比从三比一以上降到二点九七比一以下,一路往下跌,这些故事标志着中国的转折,问题暴露出来了,就说明我们中国实际上已经在深度老龄社会阶段,其实各国都一样,从深度到超级老龄社会这个阶段哪个国家都不超20年,15年左右,从进入到深度最好的是美国,是60多年有8个策略调整他的人口,但是从深度到超级阶段都不长,为什么堆了那么多老人,到超级就是活到75有100个老人中间活到90岁的可能只有10个老人,这一段非常快,留下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我想说的是老龄社会发展是有个严格的时间表问题,这个时间表告诉我们必须倒计时的解决问题,凡是耽误下来就要加倍弥补,我到重庆他们讨论养老服务到底补砖头、补人头,按照这个倒计时时间表,养老金进入老龄社会必须全覆盖,深度老龄社会必须全部合理,面包可以保障但黄油得自己买,全部努力工作,努力工作的人有所得,自己帐户里自己存一笔,而我们现在鼓励提前退休,占小便宜吃大亏,所以我们有些政策的引导值得深思。
我们今天解决的是结构问题,而不是总量问题,到了超级老龄社会只剩下了精细社会,老人服务业一样,到了深度老龄社会补人头,所以现在都在研究补砖头还是补人头?该补砖头的时候没补,现在就得全补,这就得精打细算了。这个时间表是严格的、残酷的,所有的都得加倍的偿还,我们要尊重这个时间表,按照倒计时的策略解决问题。中国已经足足慢了一拍,我们已经逼近深度老龄社会还没解决进入老龄社会阶段的问题,第三步来的非常快,稍不留神中国就是超级老龄社会了,我们就得三步并一步走了,所以我们的情况还是挺紧迫的,必须认真对待,非常赞同刚才大家说的问题,党主任这本书其实是书里做了一个贡献,我们希望能在“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真正能转折,我们把老龄社会的常态挖掘出来,老龄社会的发展战略确定下来,关于老龄社会发展战略我们有一个基本的描述,老龄社会是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基本要进入买方市场,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注重有备而老,注重向老年人的分配,让老年人有良好的资产结构,不是挣老年人的钱,而是让老年人有钱花,是消费拉动的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他们的消费能力非常关键,所以发达国家日本、德国、瑞典已经都是先行进入超级老龄社会的国家。大家想想,从0-90岁谁在花钱,消费曲线高峰在60-90岁,美国是30-60岁,中国是从0-9岁,第一个高峰20岁,第二个高峰30岁,这样的消费曲线怎么能健康地拉动经济?其实有备而老就是从年轻做起,尽快让年轻人买房子、养孩子,所以首付房很重要,千万不要把第一套和第二套房混在一起讲房价,第一套房是限价,第二套是市场价,不给年轻人解决买房子养孩子,就没机会买健康买养老,这是值得得尊重的规律,只有这样到老年才能有良好的资产结构。养老金制度也一样,全由政府都包下来,最后自己老了以后就等着政府发钱,这是行不通的。所以其实老龄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老年人的资产结构,这个资产结构是转移支付,自己劳动进行收入,财产收入和资本利得三份平衡比例,现在国际上中国是最差的国家,美国是最好的国家,各自占1/3这就是进入老龄社会老龄人口的增长结构,为了这个我们需要动员大家就业,纠正我们的分配政策、做好养老金融,让老年人最后老了坐在那里有个良好的资产结构才有购买力,老年人有购买力企业才有订单。其实,老龄社会规划成两句话就是科技推动,要让我们的劳动人口有良好的人力资本,三个孩子干五个孩子的事少两个算什么?但是人力资本高的得有人买单,谁买单?老年人口,都说老年人习惯不消费,问题是一身的压力哪有消费的能力,有钱还想着孙子的房子,所以其实给老年人从现在开始已经有点晚但是可以做,让老年人有良好的资产结构老年人要买单,年轻人那么高的人力资本谁买单?所以老龄社会也是个高级社会,实现和谐的社会得有个条件,劳动人口人力资本要改善,提高生产力,老年人提高购买力,这是我们对老龄社会银色经济发展的战略判断,但是现在我们就要努力,所以党主任也描述出了这个愿景,当然他很细致,把这些东西一步步的作为资料、思想都记录在这本书里了,真的很感谢他。
吴玉韶:谢谢杨教授,下面请联想控股成员-北京安信颐和有限公司赵军总经理发言。
图为联想控股成员-北京安信颐和有限公司赵军总经理发言
赵军:各位教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的身份可能跟各位不太一样,我跟党主任并不像各位有那么长时间的交集。我认识党主任是在半年前的养老产业的高峰论坛上,听过党主任的演讲,极简短的演讲,印象很深。第二个跟大家的区别,我是从事养老产业的实践者,这是一个自己给自己的定义,我们这家企业是联想控股下面的一个独资的子公司,现在在做养老产业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也做了一些机构、居家的服务甚至还做了相关产品的研究,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挺矛盾的,因为现实当中有很多的问题让我们做企业的挺头疼,像徐主任讲到的挣不挣钱的问题,杨教授讲怎么样支付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现实当中我们都遇到过。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我也跟企业的人说,每个月甚至每天都为这些事情找不到解决的方案,面对现实其实很痛苦,有的时候也很无奈。后来因为有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这本书,本来以为这是个讲养老的书,因为跟党主任有一面之缘拿过来翻一翻,这一翻就没放下,我大致用了三天到四天的时间,因为在出差的路上、飞机上、宾馆里三四天的时间一口气把它读完了,就说明这本书可读性非常强。而且让你拿起来之后不像有些理论书读得很吃力,而是很吸引人。逻辑性也强,包括各部分结构都可以让你一段一段地畅读,甚至用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读一节,这书的结构非常好。我也觉得对从事养老产业的人士来说,这是一本必读书。
读完之后有几个感觉,原来我以为要讲养老问题,接下来书告诉我,其实养老这件事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都会有这样的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实这个速度是越来越快,中国的老龄化速度要比西方国家快得多,这就是我们没有准备好的一方面原因。
从这方面讲,这本书其实不是讲养老理论的,其实是讲老龄化战略的问题。实际上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企业应该怎样布局、怎样谋划,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这样,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就说一定要跟党主任再见一面做一些交流,后来简单做了一下交流,感到大家越谈越像是做产业,而不是做生意。
再有这个书明确指出了,老龄化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伺候老人怎么生活的问题,可能涉及到社会结构的变化,最终这种变化可能会涉及到社会层面的各个角度,没有人能躲得过去。这本书我觉得因为今天我身后的人大部分年轻人居多,这本书最应该读的是你们这群人,我觉得你们应该多读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介绍了你们将来生活或者现在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再像我们年轻时候的活法,所以我觉得应该读完这本书理解了之后,从更多的层面去做相互联合的、综合的、积极的应对,这个不是企业或者是政府单独能够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全社会共同来解决的问题。
最有感触的是这样,党主任把老龄社会描绘得激动人心,因为其实做企业有的时候面对老龄社会是悲观的,因为面对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内心是很悲观的,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党主任给了一些指引,无论是从政治、文化、金融甚至从互联网的角度都在讲如何去积极应对,那么我觉得这本书对我的巨大启发就是我要知道企业应该怎样去做趋势管理和战略安排。
最后,我给党主任提个建议,除了我们今天这样的论坛,可能更大的层面把这本书放到比如像企业层面或者是更大的媒体层面,一些实践者层面去研讨,然后给更多人一个指引,可能更好。谢谢大家!
吴玉韶:谢谢赵总,下面请北京关爱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李鹏飞总经理发言。
图为北京关爱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李鹏飞总经理发言
李鹏飞:谢谢大家,今天非常高兴参加这么高层面的论坛,听到各位专家精彩的、深入浅出的非常专业的发言和观点,对我们这样的实践者来说,对我们的提升和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我想简单说一下我的体会和学习的心得。在这本书读完以后特别更加坚定了我之前的一种思路,也是我们目前做老龄通讯技术这一块的一个方向。第二我觉得中国要解决养老问题其实它不是一个养老问题,为什么?我觉得它是个老养问题,根本不存在养老,大量老年人用他一生的收入还得养着年轻人,我觉得这是一点。再一个我特别同意各位专家,特别是杨教授等等提出来的价值再提升,其实本身经济的迁移就是随着人口迁移而迁移的,这是很明显的,像邬老这样到了这个年龄本身还能创造巨大的价值,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说实话我们北京关爱行这家公司本身定位就是从老龄产业,也是立志为天下所有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的通讯信息服务,看了党主任的书其实也改变了我们很多的思维和经营的理念。我们还有一个子公司叫关爱老年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这种公司是我当时起的,本身起这个名字的时候也是想为老爸老妈做点事,现在看整个老龄社会到来以后,问题比我们想象得更为复杂,但更重要的是老龄社会带来的发展空间很大,而且积极应对老龄社会也会为我们通讯行业带来巨大的机遇。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思维,在这方面我们可能还要做得更深入一些,做的是移动互联网,就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再往下延伸,移动互联网,在这方面能为我们的生活,为老人的生活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结合老龄社会的到来,特别是各位专家指出的老龄社会的巨大发展机遇,我们希望能够在全国老龄办领导下深入分析市场的潜力,更多的开发中老年通讯信息技术产品,不断的提升智慧养老、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为智慧、大数据养老提供一个技术支持的服务,将移动互联网这种技术融合到老年人的生活当中去,为老龄产业发展,为建设理想老龄社会要求的的通讯信息技术体系做出努力、贡献。谢谢大家!
吴玉韶:下面请全国老龄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作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图为全国老龄办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建军讲话
王建军:《老》这部著作从整个老龄社会的宏观角度、战略角度对人类、特别是我们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我认为,我们应对老龄社会的矛盾和机遇并存,但不能低估挑战。应对老龄社会非常复杂,需要高度关注,做好顶层设计。党中央高度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各级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面临的问题还十分严峻。《老》这部书,我看了之后,第一感觉就是,我们老龄办不是养老办。如何共同应对,我们还要做一系列工作:一是要审时度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重大政策,我们既要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也要提升老年群体的“自立自强”意识,也就是要强调老龄社会之后,每一个人都要做好自我养老的充分准备。二是应对老龄社会,加快制定老龄事业十三五规划,一定要充分考虑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考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要求,并根据老龄化的速度和实际的刚性需求,通过刚性的指标确定老龄事业的各项任务。三是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老龄问题。老龄问题不单是老人的问题。《老》这部书最大的贡献,就是扉页上的几句话,就是要让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的人看了之后都能行动起来。中国的老龄问题如果能够解决,不但能够拉动内需,充分释放巨大的养老潜在需求,也是对人类的贡献,是对全世界的贡献。另外,大家还要一起思考一系列问题:一是老龄工作、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养老服务业究竟是什么关系?二是未来的养老格局究竟应当如何设计,居家、社区和机构如何融合发展?三是需要考虑对老年人进行物质保障的基础上,如何从精神上保障?《老》这部书提出“思维要转变”,也就是我们不能老是从年轻人的角度考虑老龄问题,从年轻社会的思维看待老龄社会的问题。四是如何统筹解决城市、农村和区域老龄问题。五是要认真研究发挥低龄健康老年人的作用问题。六是科学研究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应对老龄社会的责任划分问题。我认为,应对老龄化是全社会的问题,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通过共同行动,从国家的法律、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来共同应对,形成合力,老龄化的挑战就可能变成机遇,潜在的需求就能变成现实的需求,从而助力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如期实现!
吴玉韶:最后请本书的作者党俊武博士做一个回应。
党俊武:我就说三句话,第一:各位领导和专家给我的过奖我感觉很惭愧,下一步根据各位领导专家提出来的意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且在下一部书里面认真全面吸收。
第二句话: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媒体朋友、北京安信颐和北京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