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基建补短板 首季地方债供给或达到了1万亿元
发布时间:2019-01-11 16:11
经全国人大授权提前下达的1.39万亿元地方债,国务院要求力争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专家认为,今年地方债将发挥稳投资促消费的作用,力促交通、水利等领域补短板。算上全年地方债发行规模,一季度地方债供给或达到1万亿元。
东北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刘辰涵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要求1.39万亿元地方债尽快发行,从目前经济形势来看,PMI已经低于荣枯分界线,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亟待基建托底和补短板,基建投资与财政密切相关,而在“开正门堵偏门”、打击影子银行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城投融资对基建的支持逐步减弱。
刘辰涵表示,从过往发债历史来看,由于两会尚未审议批准发债额度,一季度地方债发行量较小,二季度、三季度才是发行高峰。2017年一季度发行量占全年发行量10.9%,2018年一季度发行量占全年发行量5.4%。此次国务院要求尽快发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发债资金尽快发挥作用,稳投资促消费。
如是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李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本次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债务限额并将发行完毕时间前移,便于地方政府提前启动发债工作,有效避免上半年发债节奏停滞的情况。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资金面较为紧张,要求地方债尽快发行旨在加速地方政府开支,保障基建等重点项目的资金提前到位,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表现。
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更好发挥专项债对当前稳投资促消费的重要作用。专项债募集资金要优先用于在建项目,防止“半拉子”工程,支持规划内重大项目及解决政府项目拖欠工程款等。在具备施工条件的地方抓紧开工一批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重大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李畅认为,专项债是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2018年8月份至9月份地方专项债大量发行后,基建投资增速于当年10月份开始回升。2019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依赖基建投资托底经济的需求凸显,地方债提前发行有利于拉动一季度至二季度基建投资托底加速回升。同时,考虑到专项债目前统计在社会融资口径中,发行节奏前移也会对上半年社融增速起到提振作用,社融回升拐点可能提前。
刘辰涵认为,目前财政政策的发力已有时日,要求加快发行,也是政府希望政策执行效率提升,政策对经济起作用的时滞能够尽快缩短,看到经济的企稳。此外,目前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已处在历史低位,要求9月底把提前下达的1.39万亿元地方债发行完毕,也有希望在目前利率水平相对较低阶段尽量多发行,减少政府融资成本的意图。
李畅预计,2019年全年地方债发行规模将在4.3万亿元左右。从过去三年数据来看,2016年发行规模达6万亿元,2017年、2018年发行规模也超过4万亿元,总体来看供给仍处于可控范围。如果按要求将1.39万亿元提前下达额度平均分摊到前三季度,总体剩余发行规模平摊到全年四个季度,那么一季度地方债供给可能达1万亿元至1.2万亿元,处于历史绝对高位,短期内或存在一定的供给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