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刘晓超 袁志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在决胜“十三五”、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如何发挥精神文明的作用?就这一话题,新华网独家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向利。
新华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当中,都强调了要着力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决胜“十三五”,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这一过程当中,如何正确看待和发挥精神文明的作用?
田向利:我认为,民族复兴,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明的复兴。
这些年,精神文明建设总体上成效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但在一些地方“一手硬一手软”的反差依然存在,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还较为普遍;有些创建活动上热下冷,群众参与度不够,热情不高。
究其原因,有考核导向不明的问题,刚性要求不硬;有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认为精神文明建设短期内不易见政绩;还有方法创新不够的问题,不能有效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我认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才能实现中国梦,决不能一手硬一手软。统筹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协调理念的必然要求。决胜“十三五”,实现中国梦,需要注入更多文明的力量。
新华网: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在树立大国形象、增强中国软实力提升方面,您又有哪些思考?
田向利: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驾齐驱”才是文明大国风范,决不能一腿长一腿短。中国是文明古国,也应是文明大国。如果说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那么国民素质体现的则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没有软实力支撑的硬实力是不可持久的。
近几年,我国公民出境游快速增长,一些游客在境外的不文明行为,也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的认知。国家的文明风范,是要通过每一个公民的文明行为展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增强中国软实力。
新华网:对于城市管理与社会文明不同步的现象,您怎么看?应该怎样改进?
田向利: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令世人瞩目,但在许多城市,高楼大厦比比皆是,社会文明却多有缺失。
我认为,城市管理与社会文明“内外兼修”,才能统筹发展,决不能重面子轻里子。
文明如同血液一样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达城市每一个神经末梢,保障着城市有序运转,引导城市的精神形象向善向美。
新华网:对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您有何建议?在这方面,河北是怎么做的?
田向利:克志书记到河北后,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河北正通过集中整治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旅游等举措,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
对于如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我提三条建议:
一是强化宣传教育,以成风促化人。精神文明建设应作为各级党委的硬性考核指标,强化刚性约束,将文明创建纳入城市管理、融入国民教育,推动“当文明人、做文明事”成为社会风尚。建议全国政协今年能就“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开展一次专题调研。
二是强化立法执法,以他律促自觉。文明行为的养成,都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建议全国人大尽快制定《公共文明促进法》,强化执法管理,严厉惩治不文明行为。
三是强化文明创建,以活动促活跃。精神文明建设虽然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但只有高潮迭起,才能排浪推进。建议像当年搞“五讲四美三热爱”一样,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再掀精神文明建设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