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侨智 护侨益 凝侨心 聚侨力 这五年,中国侨联这样走过
发布时间:2018-08-29 14:51
汇侨智 护侨益 凝侨心 聚侨力
这五年,中国侨联这样走过
2018年8月29日,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翘首以待的一次盛会。
栉风沐雨又五年。五年来,中国侨联和各级侨联组织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怀爱侨之心,恪守为侨之责,办好利侨之事,在凝心聚力中画好最大同心圆,在改革发展中共筑复兴梦。
汇集侨智 同圆共享中国梦
2017年5月25日,北京会议中心。
由中国侨联主办的“黄大年先进事迹报告会”正在这里举行。听众们早早入场落座,近20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格外庄严肃穆。人们静静地聆听着,以此表达对这位归侨科学家的由衷敬意。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是从东北这块黑土地走出去的,当然就要回到这里!”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报告人任波深情地转述黄大年生前曾对他说过的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会,很多人数次落泪,甚至哽咽出声。
黄大年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也是我国新归侨的杰出代表。“心有大我,至诚报国。”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评价黄大年。2009年回国以来,黄大年及其团队曾两次获得由中国侨联设立、旨在表彰侨界高新技术人才的最高奖项——“中国侨界贡献奖”。黄大年生前还曾被聘为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理事。中国侨联主办的“黄大年先进事迹报告会”更是在海内外侨界引起广泛影响,侨胞们被“黄大年精神”感动着、鼓舞着。
“黄大年同志用他奋斗的一生、闪光的一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路。”2017年7月27日,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凝聚更多黄大年式的新侨》的文章。文章指出,“黄大年同志正是各级侨联组织拓展新侨工作、促进新侨创新创业的生动写照。”
五年来,以黄大年为代表的侨界楷模不断涌现。中国侨联全力支持新侨创新创业,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亮点频频,成果丰硕。
为鼓励和支持新侨创新创业,中国侨联重点做好人才服务和平台搭建工作。
通过表彰“中国侨界贡献奖”“新侨创新创业杰出人才”,推荐“中国政府友谊奖”“全国创新争先奖”,联合举办“美中创新创业与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侨联不断发现侨界人才,宣传创业典型,营造创新氛围。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也日益壮大。目前,该委员会已有7个分会、289名专家,积极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并开展基层服务。
中国侨联创新创业联盟目前已吸纳国内理事单位325家、海外委员61名,新建“中国新侨创新创业基地”13家。以“创业中华”品牌建设为牵动,以侨商会为纽带,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为重点,侨联组织与各地方政府联合举办上百场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在参政议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方面,侨联也从未缺席。如加强组织协调,服务和支持人大归侨代表、政协侨联界委员;加强调查研究形成涉侨问题的重要议案,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加强侨情研究,对华侨权益保护等320部法律文件草案提出意见建议,反映侨界群众心声。2018年“两会”期间,侨联界委员的发言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维护侨益 当好侨胞“娘家人”
2016年6月的一个普通工作日,江苏省连云港市侨联迎来了一位“老朋友”。“太感谢了!太感谢了!”罗马尼亚华人商贸总会名誉会长郭先生难掩激动。通过连云港市侨联在侨商会设立的“连心桥”平台,郭先生挽回了10多年前约3600万元的投资损失。他这次专程前来,为侨联工作人员送上一面红彤彤的锦旗。“依法维权护侨益,雪中送炭暖侨心”,十四个金灿灿的大字映着郭先生兴奋的笑脸,分外醒目。
护侨益,暖侨心,这面锦旗承载着侨胞们对侨联组织满满的信任与感动。郭先生的故事并非个例。着力依法维护侨益,不断增强侨界群众的获得感正是侨联工作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据统计,五年来,全国侨联系统累计办理来信2万多件,接待侨界群众来访5.8万人次,答复侨界群众电话咨询7.4万件次;各级侨联法顾委协调处理涉侨案件4500多件,出具法律意见函1800多件次,召开案例研讨会400多次……
一个个侨联组织依法护侨维权的生动案例、统计数据,不仅坚定了侨界群众对“娘家人”的信任,维护了侨界的和谐稳定,更提升了侨联组织的亲和度与执行力。“多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侨联组织和侨务工作者对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深厚感情。”2016年9月26日,归侨代表、94岁高龄的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在中国侨联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深情地说。
五年来,中国侨联切实维护侨益,成为侨界群众值得信赖的“娘家亲人”。如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难题,为侨界群众排忧解难;主动协助我驻外使领馆做好领事保护工作,开展“平安留学”法律知识宣讲和法律援助;开展网上信访,畅通侨界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联合地方侨联举办一系列法律宣传活动……“侨胞之家”暖暖的,侨界群众的幸福感满满的。
新时代,新思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解决涉侨纠纷问题上,中国侨联还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2018 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侨联联合下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涉侨纠纷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借助侨界观察调解团制度,灵活运用诉讼与非诉讼方式妥善解决各类纠纷和案件,使得当事人能够从漫长的诉讼过程中得到了解脱,切实温暖了侨心。
凝聚侨心 画出最大同心圆
2018年农历春节前夕,北京凤凰传媒中心一派喜庆气氛。由中国侨联举办的《远方的惦念——2018华侨华人春节大联欢晚会》正在这里录制。“虽不曾看见长江美,梦里常神游长江水。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开场大合唱《龙的传人》气势恢宏,铿锵有力,饱含深情,令人动容。这是由121个国家的150名华侨华人组成的合唱队。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从20岁到80多岁。虽然排练时间很短,但他们唱出了最和谐、最动人的中华情。
演出播出后,这场大合唱成为晚会最温暖人心的节目,在海内外华侨华人中引发热议。一位来自瑞典的华侨这样评价说:“华人合唱团代表全球6000万海外游子的心声,唱出了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感谢中国侨联。伟大的组合,终生难忘。”
这是中国侨联举办的第四届电视春晚。晚会继续坚持“侨办、侨演、侨看”的特色,突出“侨”的特点,已经成为中国侨联海外联谊活动中的一大亮点。
以心联侨,以情聚侨。五年来,中国侨联着力拓展海外联谊,侨联的朋友圈和团结面不断扩大。
2017年,在中国侨联及各级侨联的精心组织下,“海外侨胞故乡行”活动在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河南等各省市启动。2018年4月,中国侨联海外青年“一带一路”高级研修班在西安举行,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名海外杰出青年参加了学习。
这样的海外联谊活动几乎每年都在各地蓬勃开展。侨联有针对性地组织海外侨胞回国参访研修、参加文化交流等活动,使得海外侨胞直观地感受到祖(籍)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海外侨胞的关爱,感受到侨联组织“家”的温暖。
各地侨联组织也纷纷依托地方优势,丰富联谊手段,积极搭建平台,扩大海外朋友圈。如北京侨联依托“华诞中国·亲情北京”国庆观礼这一品牌活动,向海外侨胞宣传首都发展成绩;福建侨联自2012年起,连续6年举办“两岸侨界交流周——走进台湾”活动,形成了两岸侨界良好的交流机制,增进了两岸人民的亲情和福祉。
故乡山水远,两情总相依。通过打造骨干队伍,紧密团结海外主要侨领侨团,培育侨界新生代,引导海外侨胞认识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的立场和观点,积极拓展与海外侨胞的联谊工作,中国侨联成为凝聚侨心的桥梁纽带,画出了最大同心圆。
发挥侨力 扶贫济困献爱心
2017年11月19日,缅甸实皆省梯桑眼科医院。90岁高龄的缅甸老奶奶杜钦季正在接受一场白内障手术。她年龄大,眼疾时间长,还患有肝炎,手术的难度不小。但令老人宽心的是,手术由来自中国爱尔眼科医院的专业医疗队操刀,且完全免费。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杜钦季老奶奶的视力从仅有光感恢复到了0.5,从近乎失明到重见光明,老人异常欣喜。“谢谢!”她激动地用刚刚学会的汉语向医生连声致谢。
这一天,“一带一路·侨爱心光明行”缅甸站复明仪式在缅甸实皆省梯桑眼科医院举行,来自中国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疗队为缅甸20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帮助他们重见光明。
“侨爱心光明行”活动是中国侨联、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精心打造的“民心工程”,旨在专门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该活动旨在3年内为50万贫困致盲性眼病患者提供免费、精准的眼科医疗服务,目前已覆盖14个省区,救治规模达到2.5万例。通过“一带一路·侨爱心光明行”活动,中国侨联的公益事业走出国门,情谊跨越国界,将“民心相通”真正落到实处。
“侨爱心光明行”活动正是中国侨联扶贫帮困、着力参与社会建设的一个生动写照。五年来,中国侨联致力于凝聚侨界力量,将精准扶贫与为侨服务相结合,开展助学、助教、助医、助困、扶贫等工作。
通过基金推动、项目运作,中国侨联大力实施“侨爱心工程”,募集资金约6.36亿元,捐建侨爱心学校、卫生院、图书馆310个;资助教育、文化、医疗等公益项目3000多个;通过“珍珠班”、“树人班”帮助5万多名寒门学子,其中2万多名学生圆了大学梦;为贫困地区106家医院捐赠医疗设备,为15万婴儿提供免费血管瘤筛查……爱心伴随着华侨华人的赤子情怀,播撒到祖(籍)国的大地上,开花结果。
以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为抓手,中国侨联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向全国27个省份的散居困难归侨侨眷、华侨农林场困难职工、侨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大病患者、南侨机工及其遗孀遗属发放慰问金1880多万元,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侨、难侨心中。
在脱贫攻坚战中,各地侨联组织也纷纷拿出实实在在的“硬措施”。福建省侨联发起“百侨帮百村——联村助户”精准帮扶活动;贵州侨联积极探索“侨联+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模式,以“多对一、线对线、面对面”的全新模式广泛动员侨界力量;吉林省则倡议建立由侨联组织和爱心人士无偿捐助的“爱心超市”,创新扶贫模式。
文化为桥 连起浓浓中华情
2017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二。正值严冬的维也纳,积雪还未消融。然而,凛冽的寒气敌不过华侨华人心中浓浓的暖意。晚上6时,夜幕刚刚降临,紧邻美景宫的维也纳工会艺术中心大门前已是人头攒动。无论是拄着拐杖的老人,还是带着孩子的夫妇,大家见面都会用中文道一句“新年快乐!”晚上7时,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奥地利慰侨演出拉开大幕,为当地民众和华侨华人献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艺术盛宴。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不断引起全场观众的应和,优雅曼妙的傣族孔雀舞令人沉醉,地道的川剧变脸则让观众时而惊叹、时而捧腹大笑……
隔山隔水隔不断中华儿女情。“亲情中华”已成为中国侨联开展文化交流工作的一张闪亮名片。五年来,中国侨联以“亲情中华”品牌为统揽,打造承载祖(籍)国亲人祝福和牵挂的亲情之旅、促进中外人民沟通和交往的友好之旅、展示传播中华艺术的文化之旅,着力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深受海内外侨胞的欢迎和喜爱。
一方面,“亲情中华”坚持 “走出去”。中国侨联五年内组派112个艺术团组出访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巡演470多场。除了巡演,“亲情中华”还组派包括美食、书画、中医中药、武术、华文教育等各类团组,让海外侨胞和当地民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亲情中华”也坚持“请进来”。“亲情中华”夏令营深受海外华裔青少年喜爱,五年来约有3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0名华裔青少年回国参加活动。
中国侨联还积极组织侨界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不断夯实基础,推动华侨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亲情中华·走进侨乡”等活动感染和温暖侨界人心。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世界华侨华人摄影展、海外华文媒体采风活动等系列文化活动影响广泛,尤其是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每届都吸引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万学生参加。据统计,五年来全国建立起164个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7个侨乡文化中心,建成的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吸引100多个团组、近5万名海内外观众到馆参观。
自身改革 从严治会抓建设
“最新数据!出国留学、海归就业有哪些新趋势?”“华侨华人如何参加中国社会保险并领取社保待遇?”“回国定居如何办理?你要知道的都在这儿”……打开“中国侨联”微信公众号,一篇篇及时、实用的推文映入眼帘。急侨胞之所急,想侨胞之所想,“中国侨联”微信公众号成为移动的“侨胞之家”,为华侨华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了方方面面的便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侨务工作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加强网上侨联工作,形成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相结合的工作格局,是侨联组织推进改革的一个要点。
五年来,中国侨联一直走在自我建设和从严治会的道路上,侨联组织的工作面貌和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中国侨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群团改革、侨联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密切与侨胞的联系为关键,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动侨联改革。相关改革措施蹄疾步稳,成效显著。如改革领导机构和领导机关;积极稳妥做好职能优化、机构调整、力量充实等工作;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网上侨联工作,支持和引导由海外侨领自发成立的“侨联之友”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积极带动地方侨联改革等。
在侨联机关和直属企事业单位,中国侨联还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日常监督,引导侨联干部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党性修养、树立群众观点、培养良好作风,努力把侨界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回眸五年路,中国侨联始终心系侨胞,服务大局,初心不改,使命不渝,是侨务工作的实干家,也是广大侨胞的贴心人。展望新时代,中国侨联将继续与“侨”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合力。(本报记者 张红 李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