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理性认识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
发布时间:2018-08-10 11:34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同时也应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强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新变化的背景下,理性认识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把握经济运行基本面,既要看经济运行态势和发展走势,也要看经济发展的结构、动力、质量、效益改善情况。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力加快转换,经济效益继续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初显,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进一步积累。这些都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经济增速保持平稳,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经济保持在中高速增长平台运行。上半年,经济增长6.8%。虽然二季度经济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为6.7%,但依然稳定在6.7%—6.9%区间。就业保持平稳态势,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3个月低于5%。物价涨幅总体温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贸易顺差比上年同期收窄。在对外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态势,经济增速、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各项指标比较匹配,表明经济运行的质量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增强。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消费贡献率和服务业占比继续提高。从需求结构看,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5%,比上年同期提高14.2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7.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从生产结构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5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3和1.4个百分点。从外贸结构看,上半年进出口中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到5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消费贡献率上升,服务业占比提高,外贸结构改善,反映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发展动力加快转换,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继续较快发展。从新产业看,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个百分点。从新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88.1%、23.9%和15%。从新业态看,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7.4%。从新模式看,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加快发展。总体上看,生产方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继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得到提升。
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居民、企业、政府收入都保持稳定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上半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与一季度持平,人均收入增长快于人均GDP增长。企业利润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7.2%,增速比1—5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6%,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居民、企业、政府收入增长都保持稳定,经济效益改善势头仍在延续。
民间投资继续回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民间投资摆脱了过去两年低迷走势,上半年同比增长8.4%,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2.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在民间投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6.8%,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内生性强、市场化程度高,是反映企业和市场预期的重要指标。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表明社会投资信心有所改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要素生产率继续回升。去产能不断深化。上半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76.7%,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供需关系更趋平衡。去库存进展明显。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4.7%。降成本成效继续显现。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2元,同比减少0.37元。补短板持续推进。上半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农业的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5.4%和15.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29.4和9.4个百分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2015年以来的回升态势,增速已接近2%。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初显,宏观杠杆率逐步趋稳。金融体系无序膨胀势头得到遏制,同业和表外业务规模明显收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势头放缓,PPP乱象得到治理。去杠杆取得进展,宏观杠杆率趋稳,微观杠杆率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各方面风险防范意识得到强化,“刚性兑付”和“隐性担保”的市场预期正在改变。
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2%,降幅高于3.0%的年度预期目标。清洁能源消费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7.2%,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2.0%,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全国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8.3%,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
高度重视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国内经济面临新问题新挑战,经济运行稳中有变。从国际看,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的外溢效应影响增大。从国内看,一些潜在风险释放和投资增速放缓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美国对我加征关税措施不断升级的影响。美国越过多边机制,依据其国内法对我国商品采取加征关税的措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6月15日,美国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并于7月6日对其中340亿美元商品实施加征25%的进口关税,中方同时采取反制措施。7月11日,美方再度公布对中方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清单。8月1日,美方又提出要将征税税率由10%提高到25%,中方随后决定将依法对自美进口的约600亿美元商品按照四档不同税率加征关税。目前,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外贸出口的直接影响较为有限,但我们要关注其对市场预期和供应链调整的间接影响。美方挑起贸易战的行为遭到世界普遍反对,因为这不仅会对中美两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将给正在复苏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带来冲击。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的外溢效应。今年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步伐加快。美国上半年已连续两次加息,全年预计加息三到四次。欧洲央行宣布今年10月份开始将每月购债规模从此前的300亿欧元减少至150亿欧元,年底结束购债计划。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推动全球流动性收紧,利率中枢水平上升,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一些负债水平较高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出现汇率大幅贬值和资本外流现象,增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慢。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同比回落2.6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的影响。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回升,房地产投资高位运行,但基础设施投资仅增长7.3%。控制地方政府负债、规范金融企业为地方政府融资等政策实施,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同时,也使得融资渠道收窄,对基础设施投资有较大影响。如何在不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拓宽基础设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保障在建项目建设,是下半年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应该看到,外部环境变化和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基本面。虽然外部环境明显变化带来一系列严峻挑战,但只要积极应对,就可以化压力为动力,倒逼国内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回顾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当时外部环境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冲击要更加严峻,但我们主动作为,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和结构升级,不仅顶住了外部压力,而且推动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变化,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整的结果,如果应对得当,不仅能深化结构调整、有效释放风险,而且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以稳中求进巩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
面对外部环境明显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变化,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以稳应变、以进促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加强宏观政策协同,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积极挖掘内需潜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结构性去杠杆,有效稳定外贸外资,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巩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
保持经济稳定运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基础。为此,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有效稳定市场预期。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加大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力度,降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税费负担,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财政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保障在建项目合理资金需求。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促进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资本市场预期引导,妥善处置各类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积极挖掘内需潜力。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要着力稳定就业,稳定和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向高端化、个性化和服务化升级的新需求,增加高品质、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供给。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等失信行为。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重点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切实解决对民间投资准入明放暗不放的问题。鼓励企业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投入,增加新兴产业投资。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破除无效供给力度,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和化解过剩产能,畅通低效产能退出通道,明确国有企业低效资产价值评估和银行不良债务的处置原则,解除企业和银行的后顾之忧。加强政策支持,完善退出机制,加快“债转股”落地进度。加强科技创新,强化知识产权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释放科技人员创新潜能,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增加优质增量供给,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促进行业内竞争,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实体经济运行的基础成本。
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宏观杠杆率较高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各类金融风险的根源,去杠杆势在必行。要看到,去杠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当前要集中力量清理企业债务特别是“僵尸企业”的债务,释放被沉淀的金融资源。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避免不同部门去杠杆的压力叠加,实现去杠杆的平稳有序推进。
有效稳定外贸和外资。中美贸易摩擦对外贸外资领域的影响较大。要加强贸易摩擦对行业、企业和就业影响的评估,建立预警和应急救济机制,最大程度减少损失。支持企业开拓替代市场,推进进出口市场多元化。优化出口退税政策,加强对出口企业的出口信用保险和融资支持。对于贸易摩擦对国内需求量大的进口产品的影响,要加强评估,鼓励企业调整进口结构,降低替代国产品的进口关税和门槛。有效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强化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对于美方不顾世界反对、单方面挑起贸易战的行为,我们应增强底线思维,做好充分准备。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减少具体审批事项和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推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产权保护,强化政府履约践诺的约束机制。进一步深化土地、技术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消除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流动障碍,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落实取消和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的承诺,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推进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总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化压力为动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就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巩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