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金融委明确政策微调 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服务实体经济
发布时间:2018-08-06 10:14
金融委明确政策微调 疏通货币传导机制服务实体经济
促进“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
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与7月2日召开的第一次会议相比,此次会议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有关部门将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力,从而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聚焦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
对于当前的整体金融形势,会议认为,当前金融形势总体向好,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市场预期明显变化,金融机构合规意识增强,野蛮扩张、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初步遏制,金融风险由发散状态向收敛状态转变。但同时需要看到,我国经济尚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进入易发多发期,外部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需要积极稳妥和更加精准地加以应对。
会议强调,在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条件下,面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必须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点把握好六大方面的工作。一是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在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下,注意支持形成最终需求,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动力和方向。二是处理好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的关系。在把握好货币总闸门的前提下,要在信贷考核和内部激励上下更大功夫,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三是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用好国债、减税等政策工具,用好担保机制。四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大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格局。五是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中人的积极性,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的要鼓励。六是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非法金融机构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认为,金融委此次会议是对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稳金融”工作的具体落实,也标志着“稳金融”的总体框架和实施路径正式明确。当前金融工作的重心由前期更加注重防风险转向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避免社会融资条件过度紧缩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稳金融”的核心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宽货币”向“宽信用”的转变。这些政策既包括货币信贷政策,也包括财政政策、监管政策,还包括金融改革和激励约束等政策,有利于形成政策合力,切实解决好在严监管背景下,融资渠道受阻、信用风险溢价上升等带来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等问题。
政策微调迹象明显
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微调迹象比较明显。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
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则指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财政政策要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认为,本次会议指向的工作重点是精准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本次会议延续了6月以来政策积极调整的导向和7月底政治局会议的会议精神,本轮政策调整的第一阶段是从去杠杆到稳内需,从4月下旬政治局会议提出“持续扩大内需”及“合理充裕”开始;第二阶段是货币政策开始调整,从6月初央行扩大中期贷款便利(MLF)担保品范围开始,包括降准和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第三阶段是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信号出现,从7月初开始,包括银行增配低等级信用债;银保监会指示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此次金融委第二次会议进一步确认了金融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积极调整。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下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稳中有变,外部面临不确定性,内部面临投资消费的回落,针对这一形势和变化,要及时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预调微调,确保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黄益平认为,在宏观经济“稳中有变”的形势下,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这次会议上被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其目的是在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条件下,更加精准地应对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防止信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和过剩产能行业,防止形成“加杠杆”的宽松金融环境。
推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建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为了打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遭遇的梗阻,下半年有关部门将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力。
温彬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整体偏宽松,市场利率较年初有了较大的回落,央行连续降准以及加大MLF的投放,目的是使银行获得资金以后,能够有效地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但是现在来看,这些资金还是堆积到了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上,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并没有有效下降。
他预计,下半年监管部门将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制度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力。今年6月,央行等五部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不仅要在短期内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体制建设方面做出中长期安排。此外,央行也在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通过定向降准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对金融机构MPA考核中的结构性参数进行调降,目标也是希望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可从四方面着手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央行可通过调整MPA考核参数,支持银行扩充资本等方式,保障表外融资顺利返回表内;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打破“预算软约束”,坚决处理“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继续通过定向降准、MLF续作、支持商业银行购买信用债等方式,引导资金流向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同时,也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给予商业银行合适的风险补偿,这样银行才有动力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利率走廊等方式,逐步向价格型调控机制过渡。(记者 吴黎华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