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金融扶贫新思路:捐款变保险 放大保障“杠杆”功能
发布时间:2018-07-26 08:51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江孜县的普珍今年23岁,刚刚从贫困农村考上大学,但这并未给她带来应有的喜悦和憧憬,因为过去短短几个月内,普珍的父母相继因病去世,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人。普珍成了孤儿。
青藏高原上的日喀则是西藏的深度贫困地区,普珍正是生活在这里。无论是疾病还是意外死亡事故,对这里的贫困家庭而言都是沉重的打击。
不过,幸运的是,“不幸”的普珍成为上海探索“保险扶贫”新思路的受惠者之一,她拿到了已故母亲的一笔5000元疾病身故保险赔款,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
日喀则是上海对口援藏的区域,在上海第八批援藏干部的协调下,去年7月份,上海农商行捐款200万元,和上海保险交易所、人保日喀则分公司等多方金融力量首次进行合作,为日喀则市萨迦、拉孜、江孜、亚东和定日5县23万余农牧民推出“吉祥安康”农牧民意外伤害保险项目。通过“保险扶贫”新思路,为当地贫困户筑起了一道风险保障墙。
经测算,在保险机制下,人均不到10元、共计200万元的捐赠保费,最终变成了保额高达86亿元的风险保障。这样的金融扶贫新模式,撬动了保险放大保障的“杠杆”功能,不仅体现了扶贫攻坚的“全覆盖”精神,更为扶贫攻坚插上“可持续性”的翅膀。
“这是多方共同协作的结果,上海援藏工作组牵线提供了精准扶贫的信息,上海保交所精心设计了以保险方式帮助农牧民的方案,人保日喀则分公司则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承担了人工等各类成本30余万元,使得更多的项目资金能惠及需要帮助的农牧民。”上海农商行董事长冀光恒表示,扶贫项目运行一年以来,300多名西藏农牧民和他们的家人得到了帮助,获得了保险赔付。
山高谷深,路险坡陡,在交通环境恶劣的西藏山区,交通意外是当地农牧民的“梦魇”。因为路况较差,路灯又少,农牧民们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很高。
人保日喀则分公司副总经理次罗表示,上海援建的日喀则市5县,每年七成的出险都是因为交通事故。贫困群众抵御风险能力差,一发生意外事故或疾病就很容易致贫、返贫。
西藏拉孜县柳乡柳村的村民拉巴正是在村道上驾驶三轮电动车时,车辆失控后侧翻,拉巴严重受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之后受益人多拉获赔了3万元保险赔偿金。
正是锁定当地农牧民的痛点和保障需求后,这场多方联合协作的金融扶贫攻坚战才拉开上述创新金融扶贫新模式的序幕。
第一年运行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共受理案件323笔,赔款金额241.6万元,其中已决182笔,赔款金额171.1万元,未决141笔,未决赔款70.5万元。
“保险扶贫的创新价值在于,发挥保险的功能,为扶贫工程修‘防洪堤’,不仅能雪中精准送炭,而且防止发生‘因意外返贫’现象,是扶贫攻坚事业的重要创新。”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联络组组长倪俊南表示。直接捐赠是授人以鱼,把鱼吃完了很可能又返贫了,并非扶贫良策,也会助长一个地方“等靠要”的集体社会心理。
近年来,金融企业已经成为扶贫大格局中资金投入的主力军之一。在脱贫攻坚战中,改变传统的送钱给物模式,金融机构通过行业合作、发挥杠杆撬动作用,让扶贫事业不仅有力度也有温度。
上海保交所副总经理李峰表示,保险扶贫变事后应急性救助为事前预防性扶贫,推动保险公司发挥风险管理优势,事前介入,帮助扶贫对象认识风险、预防风险、化解风险。
捐款变保险,实现了扶贫资金与保险项目的有效对接,为遇到困难的农牧民家庭提供了亟须的帮助,真正实现了精准施策、靶向治贫。
冀光恒表示,上海农商银行今年将继续捐赠保费延续该保险扶贫项目,保证项目可持续长久运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保费金额和保障额度,让当地农牧民在遇到困难、发生意外时多一份保障,多一份安心。(记者 王涛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