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2 08:31:37
首页 国际 港澳    华人 中国 社会 领导 地方 人物 城市 反腐 财经 金融 证券 科技 汽车 食品 法治 关注 聚焦 舆情 传媒 企业 职场 房产 能源 安全 国内 夕阳红 访谈 电视 军事 教育 理论 文史 历史 文化 旅游 时尚 环保 体育 健康 农业 书画 图片 评论 公益 论坛 交通 娱乐 高层 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与人民民主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16-02-23 18:33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指标,而且也有政治建设方面的指标。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政治建设方面要达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等。可以说,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也是总结当代中国发展经验教训做出的选择。当代中国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这主要表现在民主法治建设迈出较大的步伐,尊重和保障人权有关条款写入宪法,废除了干部权力终身制,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国家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等等。这些政治上的进步也促进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但现有政治体制中仍存一系列缺陷,例如民主机制不够健全,法治程度不高,官僚主义及腐败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等等。所以,必须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完善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

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明确价值选择。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以什么样的政治价值观来引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五中全会有关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一重要论述,为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政治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价值导向,这就是必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国家治理现代化主要是指国家治理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在当代中国,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建设,最重要的是从人民主体论出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即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新形势下既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要通过深化改革,对人大制度运行中所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予以解决,例如,完善和发展人大制度,在目前宜以推进“预算民主”为重点,真正发挥人大在财政预算和决算中的审查和监督职能,因为此问题既涉及到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职能,也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

——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坚持创新发展,在健全社会主义选举民主制度的同时,也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包括了政协协商制度,但又大大超出了政协协商的内容。从协商主体来看,政协协商的主体只是各级政协组织,而协商民主的主体却包括“政党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大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等等;从协商事务来看,协商民主比政协协商的涉及的内容更丰富更广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方面,目前宜以推进“政府协商”为重点。因为政府协商既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也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及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

——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目前,要针对近年在民族关系及民族区域治理方面所出现的一些严峻情况,着力解决民族团结问题。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淡化民族界限、强化国家公民意识、促进民族融合。要强调治理民主,增强各民族的公民意识即增强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民主与法治的意识。在提倡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和实现法律上和政治上的民族平等,因为在法律上、政治上有平等,才能有民族的大团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治久安的局面。这里所讲的平等主要是指机会均等,权利义务平等,而非享有特殊待遇或特别照顾。对各民族居民应一视同仁,逐步建立淡化民族界限的各项措施,这是防止民族对立的根本性措施。要看到淡化民族界限、强化公民意识是少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要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

——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要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进一步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在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方面,目前宜以监督民主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为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如何制约一些基层干部的权力任性和腐败,进一步扩大民主,促进基层民主升级已成为迫切需要。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有助于“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这有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主任、教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