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有底气 调控有空间 A股不具备持续大跌基础
发布时间:2018-06-20 14:17
近期,A股指数出现震荡下跌情况。多位专家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从韧性和质量看将好于市场预期。金融监管协调性更强,政策工具箱充足,完全有能力化解市场风险。
中国经济韧性十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生产来看,工业稳定增长,1月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增速与1月至4月持平。从消费来看,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月至5月增长9.5%,总体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从投资来看,尽管整体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是投资结构在优化。制造业投资增长速度加快,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PMI长期保持在景气区间内,特别是5月制造业PMI为51.9%,比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
“从就业来看,5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8%,环比、同比均下降0.1个百分点。从价格来看,5月CPI同比上涨1.8%,保持温和上涨态势。5月份PPI上涨4.1%,涨幅尽管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但总体保持在比较合理水平。所以,价格平稳,就业向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
从经济基本情况看,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刘锋表示,当前我国工业生产依然稳定,内需有进一步提振空间,通胀温和压力有限,消费总体稳定。通过着力扩大内需,可有效对冲外需变化。下半年,从稳定内需,防范系统性风险角度,货币投放在稳健中性基础上有望边际宽松,为稳增长、防风险、去杠杆营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
“中国经济增长从韧性和质量上看将好于市场预期。”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日前表示,例如,消费不断增长、民间投资持续回升,进一步抵消国有企业、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中国消费增长目前来看仍将延续强劲势头。尤其当前中国就业市场火爆,将使职工工资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加速上涨,从而对消费继续走高提供支撑。
中诚信国际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闫衍判断,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经济增长韧性仍存在。从短期视角来看,过去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一直维持在6.8%的水平,短期企稳趋势比较明显。“如果我们再把视角放长一些,在过去七年当中,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回升势头。因此,基于对短期和中期判断,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已处于企稳回升的趋势。”
“经济基本面不支持中国股市连续暴跌。”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说,5月份经济数字不错,国民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势头,经济增长韧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是资本市场稳健运行坚实基础。
估值处于低位流动性无忧
分析人士认为,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低估值带来高安全边际。目前位置机会大于风险,市场在反复磨底之后,仍会回到基本面主导轨道上。
“整体来看,A股市场仍处于良性发展状态。从盈利角度看,在经过2017年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过程后,实体经济活力已获得一定程度修复。从一季报情况看,在剔除金融股后上市公司平均利润增速达23.53%,处于相对健康状态。”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从估值情况看,无论是全部A股还是上证50、创业板指等主要指数目前估值水平均大致等于甚至低于2016年初水平,表明在盈利修复驱动下,当前股价对估值已有较好消化,估值绝对水平不算高。
从流动性情况看,陈雳认为,在去杠杆情况下,今年金融市场流动性水平仍比去年水平更加平稳,显示货币政策调节机制日益灵活。近期央行连续续作MLF,表明央行维持货币市场流动性平稳整体意图未发生改变。“中国股市估值不高,系统性风险可控。”田利辉表示,我国上证50市盈率仅为12倍,市净率仅为1.6倍;标准普尔500市盈率为22倍,市净率为3.3倍;道琼斯综合平均指数市盈率为20倍,市净率为3.3倍。
央行再次释放积极信号稳定市场预期。央行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展望未来,央行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形势预判和预调微调,加强监管政策协调,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积极有效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稳定市场预期,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展望下半年A股市场走势,不少券商认为,防范风险和新经济转型仍是核心主线。2018年A股市场最悲观的时候正过去,积极看多下半年。从政策方面看,扩大内需、金融开放、鼓励新经济等有望提供较好政策环境。从流动性方面看,在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下,下半年A股仍是存量资金博弈行情。从全球股市视角出发,A股盈利能力较强,估值和风险溢价水平合理,下半年可相对乐观。
政策红利料持续释放
从亚洲金融危机到美国次贷危机,市场“逢八危机”担忧未散。实际上,2018年全球经济迎来复苏之春,全球政策正加速从需求侧刺激转向供给侧改革。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先行者,中国供给侧改革已经初具成效,短期来看,中国稳增长政策储备充足,后续有较大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的空间。中长期来看,各领域改革将加速推进,成为中国经济新韧性的基石。
“2018年下半年将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新起点,更多超预期的、实操性的改革开放措施有望陆续推出。”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第一,供给侧改革迎来新接力。下半年,中国供给侧改革政策重心将转向要素价格市场化,精准化、长效化改革红利将加速显现,驱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第二,结构性通胀翻越小高峰。随着供给侧改革由第一阶段转向第二阶段,下半年结构性通胀将震荡走强,形成一个小高峰,此后将在2019年渐次回归温和走势。第三,中国经济再立改革潮头。更多超预期的、实操性改革开放措施有望陆续推出。第四,中国经济培育结构性投资机会。得益于改革新接力和通胀小高峰,下半年,新经济、消费升级、“一带一路”、国企改革等投资主题值得继续关注。
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秦培景表示,预计后续还会有政策出台,明确“政策底”。首先,宽财政和扩大内需导向会越来越明确。例如,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已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次,去杠杆需相对宽松货币环境。从近期央行没有跟随美联储加息而再次上调MLF利率就可看出端倪。在资管新规落地过程中,因为准备金要求,影子银行回表会发生广义信贷漏损,连续降准释放可贷资金的可能性也不低。随着政策逐步落地,明确“政策底”后,A股市场风险偏好会得到有效支撑。
田利辉强调,在有效可控的货币环境中,资本市场不具备持续暴跌的基础。目前,央行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货币闸门适度调节,有效引导市场预期,货币流动性合理,宏观调控灵活性正在增强,能够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逐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田利辉强调,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多种举措,我国基本形成能够协调一致的金融监管体系,不会再度出现“九龙治水,无人负责”的局面。在中国当前金融体系中,金融监管当局具有调控股市的多种手段,政策工具箱充足,完全有能力应对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