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两项医药相关议题引关注
发布时间:2016-02-19 20:02
【一周舆情综述】
2月1日至2月14日期间,医药行业药品价格问题、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竞争激烈等受到舆论关注。春节假期结束后,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出现两项医药行业相关议题,医药行业开年即受到较大关注。会议提出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确定进一步扶持中医药发展措施。国家对医药产业创新的推动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的数据造假整治风暴只是开端,2016年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将进一步受到舆论关注。2月2日,《北京商报》等媒体刊文报道了康美药业宣布进军中药配方颗粒市场,针对多家药企进入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的情况,媒体普遍表示担忧,首先,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暂不统一、不规范;其次,国内药企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能力也受到质疑。2月初,一些财经媒体关注了国家发改委开出2016年首张药企实施协议垄断抬高药品价格的罚单,舆论呼吁建立完善的价格监管体系以及实施更严厉的惩罚措施。
【医药行业舆情热点解读】
1.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 确定进一步扶持中医药发展措施
据中国政府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发挥传统医学优势造福人民。
国家对医药产业创新问题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15年一系列被业内人士称为“地震”的医药行业数据自查令推出,驳回对临床试验数据造假的新药注册申请,加快新药审批速度,让医药企业经历了刻骨铭心之痛。医药产业创新的根源整治开始。2月14日,农历新年假期后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议题之一就是部署医药产业创新升级,足可以看出国家对医药产业创新升级的推动力度不断加大。其中,李克强总理在会上的发言:“不允许在'审批'名目下搞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所谓‘新药’:‘还不是为了涨价’”最受媒体关注,许多媒体以此为标题进行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的文章还指出总理特别强调医药产业“惠民生”在前,“稳增长”在后意义重大,表明了医药产业具有满足群众基本健康需求的特殊性。医药企业放弃生产廉价特效药、任性涨价等行为难以获得舆论认同,药企宣传中加强社会责任方面的议题设置尤为重要;同时媒体对创新药是否真的创新的关注,将成为药企的负面舆情隐患。
中医药扶持方向进一步明确。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事件是最受关注的年度热点事件之一,引发国人对传统医药的关注。舆论场中虽然对中医药的科学性有争议,但总体上看国人期待中国传统医药能够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为治愈疾病以及人类健康作出贡献。此次会议明确将从保护中医药资源和文化、促进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以及放宽中医药服务准入等方面进一步扶持中医药发展,舆论对中医药新政持续保持较高热度,并普遍认为对中医药相关企业的发展有利。在中西医如何结合发展对健康事业作出贡献上,舆论场中观点多样化,也是容易引发争议的要点。
2.康美药业进军中药配方颗粒市场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月底发布公告披露称公司计划投资6.5亿元在广东省普宁市建设中药配方颗粒项目。2月2日,《北京商报》等媒体关注了康美药业进军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并指出随着国家对该市场的逐步放开,以及中药颗粒市场被纳入医保范畴的地区增多,以华润三九、天江药业、康仁堂药业等原六大试点生产企业为代表的中药颗粒生产地盘或将面临重新分割。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统一问题是舆论关注的首要焦点。《中国经营报》、《北京商报》等媒体撰文指出,近十年来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被6家试点企业分食,由于企业各自“闷声赚钱”,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各自为政”。行业人士指出,6家企业未能推动质量标准确立,有可能导致自身国内市场份额遭到侵蚀。国家层面缺乏统一标准,企业进入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没有门槛,随着进入该市场的企业增多,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不统一将导致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控制。
其次,国内药企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能力受到舆论质疑。《北京商报》等媒体分析了国内药企中药配方颗粒的核心技术掌握情况,指出6家试点企业也不全掌握核心技术。《中国产经新闻》指出,中国相对于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而言,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起步较晚。此前媒体对《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相关报道中,全产业链控制是关键词,媒体对企业能否在生产的上游原料质量控制到下游的医院配送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提出质疑。
中药配方颗粒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舆论呼吁质量标准尽快统一。对于企业来说,全产业质量把控能力提升尤为重要,同时核心技术掌握对提升话语权有重要作用。
3.国家发改委开出2016年首张药企实施垄断协议罚单
1月28日,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调查处对5家国内公司因在药品别嘌醇片上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开出2016年首张罚单,合计罚款399.54万元。2月初,多家媒体刊文对原料药价格垄断现象进行评论,廉价药消失问题再次引起关注。
舆论呼吁建立药品价格预警制度以更好监督药企不正当竞争行为。媒体以及行业人士对此次监管部门的严惩措施表示了肯定,例如《经济参考报》指出虽然药价已经于去年6月放开由市场决定,但是药企“抱团”涨价,确实应该由政府出手监管。《法治周末》评论认为首张罚单“很具有威慑作用”。舆论还认为监管力度应该进一步加强,建立更完善的监管体系、实施更严厉的惩罚措施杜绝此类现象发生。具体来说,《法治周末》援引行业专家的观点认为政府部门应建立药品价格预警制度。由于药品价格上涨因素多样,建立价格预警制度有利于监管部门更快速更准确地判断药品价格上涨是否源于药企协议垄断。《经济参考报》、《法治周末》等媒体的采访显示,许多专家都认为政府部门应该依赖反垄断法加大对不正当竞争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大企业违法成本。
原料药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为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途径。此次事件还引发媒体关注原料药企业、低价药生产企业的发展情况。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原料药企业因人工成本、环保成本的大幅提高导致利润低下,铤而走险采取操控价格的方式提升利润成为医药行业的公开“秘密”。药价不正常地“飞涨”、廉价药频繁消失成为2015年公共卫生领域热门话题之一,公众对此类事件的敏感度较高,媒体在评论中指出鼓励原料药企业转型升级能够一定程度上遏制产业链上游药企操控价格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