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迎“升级版”
发布时间:2018-03-04 19:33
原标题:多个指标超预期完成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迎“升级版”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多个指标超预期完成,“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与此同时,创新驱动作用逐步增强,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相关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展望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入“升级版”,或在“三去一降一补”基础上构建更丰富体系,涵盖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产权保护等内容,系列支持政策也有望陆续出台。
“三去一降一补”亮点频现
“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表显示,去产能方面,2017年预期目标为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实际完成5000万吨以上;计划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实际累计化解2.5亿吨;计划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实际完成6500万千瓦。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去产能作用下,煤炭、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回升,采集业和加工业业绩大幅上升,行业整体进入复苏。目前去产能还在向水泥、发电、化工等领域深化。“在此过程中,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龙头企业效应进一步发挥,低水平的产能得到很大程度化解。不仅如此,去产能的效应还体现在行业组织结构的提升、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治理的改善上。”
“2017年金融杠杆、企业杠杆、投资杠杆有了较大程度下降,特别是通过资产管理市场、同业市场、非标市场的清理整顿,潜在金融风险有所化解。降成本方面,企业的财务成本、制度性成本明显下降。”杨成长分析指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显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促进市场价格回升和企业利润增加。数据显示,2017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1%,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24.5%。
补短板方面,2017年,基础设施投资和民生方面的投资不断加大。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分别比上年增长23.9%、21.8%和16.4%。
“投资区域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从中心城市向郊区转移,从城镇向农村转移,从硬性基础设施向包括信息技术设施在内的软性基础设施转变。新兴产业特别是包括电信和交通运输在内的新兴基础性产业增长体量巨大。”杨成长说。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传统高耗能产业通过技术或数字化转型正实现“浴火重生”。以区块链、人工智能、云服务、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带来了空前的技术变革,创造出新应用场景、新运行模式、新发展业态,满足变化更快、要求更高、形态更多的社会需求,加快驱动生产力跃升以及生产关系变革。
多方发力振兴实体经济
多位代表、委员和专家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和主题,而振兴实体经济将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权健集团董事长束昱辉表示,当前,我国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仍然面临挑战。欧美发达国家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印度、印尼、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则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在高端制造回流和中低端制造分流的双重压力下,虽然我国制造业规模依然保持世界第一,但一些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知名品牌仍然缺乏。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要以振兴实体经济为目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发展实体经济上聚力发力,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孙丕恕表示,在迈向“中国制造2025”,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要解决高污染、高耗能以及制造业与信息化无法深度融合等关键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好加减法,通过新旧动能转换,补强产业结构短板。“建议政府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鼓励双创,支持科技企业与制造业企业深度合作,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明晰的路径、技术与产业支撑。积极参与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助力中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王新哲指出,目前,银行信贷资金占到我国实体经济融资的2/3以上。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改进优化信贷条件,支持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发挥好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推动作用。
未来改革内容将更丰富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三去一降一补”基础上构建更丰富的内容体系,包括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更大力度扶持创新创业,加强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等都将纳入其中。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在高端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等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在量的方面已经比较大了,但在核心技术等方面还不能算强。未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就必须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创新,以改革的思路来解决发展问题。”
杨成长指出,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重大思路上有所调整。一是更加强调广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产能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的提升等,使得供给和需求更加匹配,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二是更多使用经济的、市场的、法律的手段,减少行政的手段。三是更加强调制度改革的关键作用。包括各个要素市场、要素定价机制以及完善产权制度等。
迟福林也认为,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内涵。“一是在发展实体经济聚力发力。二是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推动供给体系和供给质量的变革,进而促进更有效的投资。三是在乡村振兴上有更大作为。四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建创新型国家,让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发挥更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杨成长判断认为,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优化和细化的政策也有望陆续出台。“比如,通过更大力度推进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行业整合来实现产业优化;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税制,以市场化手段解决产能过剩;进一步推动和完善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充分发挥高质量指标体系的引领作用等等。这些是我们过去用得相对不多的政策手段。”(记者 班娟娟 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