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怪为美,怪相频出,这是哪门子创新!社会要有审美和文化底线
发布时间:2018-02-21 15:38
怪诞“尬舞”走红、网络直播千奇百怪、另类书法大行其道……一些以搞怪为美的现象层出不穷,持续引发社会争议。有些标新立异的事物在遭到质疑时,往往会给出这样的解释——“这是创新,一般人不懂!”通过对多种搞怪为美现象调查,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些以创新为名的“创作”,不过是哗众取宠,背后存在利益驱动。
搞怪为美,怪相频出
从2017年初开始,郑州“尬舞”持续引发媒体关注。
这种舞蹈最开始在郑州一处公园进行,其动作怪异夸张、毫无章法,不少舞者动作轻佻下流,摸胸、掀裙子、男扮女装互撩,甚至为吸引眼球而不惜跳河。
8月下旬鼎盛时期,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外的一处沿河空地,每天下午围观群众达两三百人之多,其中不乏老人和儿童。
与线下观看群众的数量相比,线上观看“尬舞”直播的网民更多,也引发了巨大争议。很多市民和网民认为“尬舞”低俗下流,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和城市形象,“简直就是群魔乱舞,神经病”。
但也有人认为其动作自然洒脱还能锻炼身体,只要不扰民不违法就无可厚非。
半月谈记者在网络上调查“尬舞”直播时还发现,当前网络直播内容千奇百怪、良莠不齐,有人直播玩游戏、有人直播闲聊、有人直播夜闯鬼屋、有人直播吃饭、有人直播发呆、有人直播睡觉,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主播还能获得不少粉丝关注和打赏。
在“尬舞”直播风行之际,一些写法怪异的书法作品也屡屡引发社会关注。鼻书、性书、脚书、嘴书等各种江湖把戏,遭到网民疯狂吐槽,令人啼笑皆非。
知名度加快变现,追求失度适得其反
走访多位“尬舞舞者”后,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这些舞者大都认为自己的舞蹈很特别,跟以前所有的舞蹈都不同,是对舞蹈艺术的一种创新发展。
对于创新之说,许多群众不认可,认为这是在混淆视听,低俗不堪的“尬舞”以创新为名,以丑陋和搞怪博人眼球,为个人牟利找借口。
半月谈记者在调查过程还发现,几乎所有的“尬舞舞者”都开设了网络直播,以此赚取粉丝打赏。一些“尬舞舞者”还表示,从没想过自己能够获得这么多人的关注,很有成就感。
与“尬舞”直播一样,互联网的发展为主播知名度变现提供了更多可能。
业内人士称,知名度一般与收入呈正相关,利益驱使之下,一些主播甚至不惜逾越道德和法律底线,通过制造争议赚取知名度。
无独有偶,在社会浮躁的文化心态影响下,一些人不是通过学习经典,提高书写与审美素养,达到厚积薄发、守正出新。
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展览和培训强化所谓的创作能力,学习所谓的参展的窍门。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史忠平直言:“有些人积累不足却急于求成,为创作而创作,就是曲解和背离创作,如此一来,出现哗众取宠,把书法变成‘杂耍’等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创新探索要有内涵,哗众取宠不可取
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共文化处处长孔红梅认为,并非不违法的内容都适合在网上直播,低俗无聊的内容不仅污染视觉还会影响受众思想观念,社会要有审美和文化底线。
郑州市文化监察执法支队副支队长袁文良表示,对于“尬舞”、搞怪直播等,目前亟待认定“低俗”文化活动的细化标准,对相关活动采取引导措施,以消除不良影响。
针对媚俗怪异的文化搞怪之风,孔红梅说,文化产品必须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但同时也只有充满艺术内涵、饱含社会正能量的作品才更有生命力,仅仅披着创新的外衣搞怪,而无艺术实质,最终只能哗众取宠,被社会淘汰。 (记者 牛少杰 《半月谈》第三期 | 原标题:《尬舞”“鼻书”,搞怪为美是伪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