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信贷逼近3万亿天量 表内外冷热对比鲜明 监管效应显现
发布时间:2018-02-13 10:50
在早投放早获益的驱动下,几乎每年1月,信贷都会迎来“开门红”。但不是每年都像今年这样“红”。
央行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9万亿元,同比多增867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旧强大。
表内热,表外却冷得惊人。在当月社会融资中,表外融资占比仅4%,表内占比达90%。在金融严监管的大背景下,表外向表内腾挪的趋势更明显、速度更快,今年这种态势仍将持续。
监管效应显现 表外向表内大腾挪
1月信贷数据,比此前市场调高预期后的数值还要高出一大截。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信贷年初大幅增长,除季节性特征外,部分原因也来自受去年末考核的影响,部分可投贷款顺延至今年初进行投放。
“1月份金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在此背景下,货币当局进行适度对冲,允许贷款阶段性升高,避免通道和非标等融资收缩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中金固收团队解释道。
与信贷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表外融资的冷清。央行同日公布的社会融资数据显示,1月表内融资2.7万亿元,表外融资,即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之和仅1178亿元。
看比例对比,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表内与表外之间的落差。1月社会融资结构中,表内融资占比90%,表外融资占比4%。
“这意味着金融监管对于资金投向和融资渠道的限制正发挥作用。”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表示。确实,近期随着监管对同业、非标、通道等业务的规范力度加强,以及MPA考核压力等因素影响,银行表外向表内腾挪的趋势愈加明显。
从信贷结构看,1月企业贷款增加1.78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33万亿元,也印证了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很旺盛,资金脱虚向实和监管政策效应正在显现。
记者采访的多家机构预计,在目前的监管背景下,这种结构性特征,即表内强、表外弱、表外转表内的趋势将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延续。
M2统计方法完善 货基部分口径扩大
受贷款增加导致派生存款的影响,存款增量虽然没有破纪录,但也创下历史次高。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86万亿元,同比多增2.38万亿元。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广义货币(M2)增速。截至1月末,M2余额172.08万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针对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释放了一定流动性,促进了M2增速反弹。
据央行介绍,M2的统计方法进一步完善,在统计口径里,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了货币市场基金存款。经完善后,本期M2余额扩大1.15万亿元,去年同期M2余额扩大8249亿元,数据可比。
中金固收团队认为,把货币基金算入M2是参考了美国M2的计算规则,把货币基金也算作高能货币。这也反映了在货币基金规模持续升高之后,监管重新审视此类业务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近期召开的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指出,今年央行主要任务之一是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促进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这意味着,1月份这样的高信贷增量不会持续,再结合农历新年因素,预计2月信贷会收缩较快。在这一背景下,M2增速也会保持稳定。
连平强调,市场不宜过分夸大信贷单月增量的影响,1月实际贷款余额增速为13.25%,仍保持在13%附近。而且,MPA考核规则下,信贷和M2增速较此前的稳定性都有明显增强,预计未来会延续这种增速波动小的态势。记者 李丹丹 见习记者 张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