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奇迹男孩》 收割今年第一波眼泪 非常打动人
发布时间:2018-01-22 14:26
电影以奥吉、维娅、杰克和米兰达(从左至右)的不同角度进行叙事,片中所有的小演员都表现非常出色。
电影推广大使陶虹很喜欢罗伯茨饰演的母亲。
NO.557 《奇迹男孩》 78分
观影地点:百老汇影城国瑞城店
观影人数:15人
上周末上映的新片中,4部外片都属于口碑过硬的“票房爆款”候选者。其中由美国狮门出品、斯蒂芬·卓博斯基执导,茱莉娅·罗伯茨、欧文·威尔逊,及凭奥斯卡最佳影片《房间》中出色表现被大众熟识的雅各布·特瑞布雷主演的《奇迹男孩》,去年在北美上映时就收获了IMDb8.1分、烂番茄新鲜度85%的超高口碑,据CinemaScore所进行的调查显示,观众的评价于A+与F间落于A+,这也让《奇迹男孩》成为CinemaScore史上少数获得A+评分的电影。没有特效噱头、也不是商业巨制,投资仅2000万美元的小成本电影,目前全球票房已累计突破2亿美元。同时,该片的豆瓣评分上也位列5部新映影片之首,评分达8.4分。至截稿前,影片在内地的累计票房达5300万。新京报专访导演及电影推广大使陶虹,谈对影片的拍摄及观影感受。
诞生 人人都为原著着迷
《奇迹男孩》改编自全球畅销小说《奇迹》,原著的作者R·J·帕拉西奥曾说,因为一次与3岁儿子去雪糕店,当时儿子被店内一个脸部有缺陷的小女孩吓得大哭,仓促安慰儿子的那一刻,她更多地是为那个女孩感到心痛,从那天开始,她决定要写本小说,以此更好地教导孩子们明白他人生活的难处,于是有了《奇迹》这本书。一经面世,这本书的累计销量已超过了800万本。
大约三年前,导演卓博斯基第一次读到《奇迹》,那时,他的孩子刚刚出生,初为人父的他就想拍部电影将这本感人的小说化为影像。同样出于对《奇迹》小说的喜爱,茱莉娅·罗伯茨遇到这个剧本时二话不说就将其接下,她最欣赏原著的一点是每件事、每个想法都和现实如此贴近,“例如奥吉姐姐维娅,她内心在想什么,她为何那么听话又那么冷淡,每当看到维娅微笑的时候我都忍不住眼泪。”
拍摄 选对了演员是种幸运
卓博斯基介绍,《奇迹男孩》的拍摄共花了45天,虽然不是很长,好在每个演员在有限的时间内都能够给出最精妙的表演。事实上,卓博斯基特别让原著作者写了5页关于家人的浓缩剧本,让几位演员迅速融入故事发生的背景,“我只能说选择了对的演员就是种幸运,我很难去形容他们之间很快就产生的默契。”
至于控制并启发片中的7个小演员演戏,卓博斯基则表示全凭感觉,“很多孩子第一次演戏,不用刻意去教他怎么做,只要记录下来真实的情况,就是最好的表演。”被问到现在影片很成功,很多观众想看奥吉长大后的故事,卓博斯基表示会不会有成人版的《奇迹男孩》全看原著作者会不会将故事继续写下去。
化妆 挑战90分钟化妆
最惊艳的莫过于年仅11岁的小演员特瑞布雷扮演的奥吉,他挑战长达90分钟的“扮丑”特效化妆,化妆师阿尔杰·图特公开表示,他无法想象哪个孩子能戴着这样一张完全人造的假脸进行表演。除了脖子、脸需要黏上大量的假皮,特瑞布雷还需要戴上硅胶的头套、假发、假牙和隐形眼镜,“假发下面,需要有碳纤维支撑,其中包含能够将他眼睑往下拉的机械,隐形眼镜是为扩大他的虹膜,从而让眼皮显得下垂。以此模仿患有特雷彻·柯林斯综合症(先天怪脸病)的孩子的样子。”
拍摄时间正是夏天,特瑞布雷说演戏过程中时常透不过气,也觉得很痒,但他认为这是演戏的一部分,从不会介意。事实上,他将这个非常有难度的角色演绎得极具感染力,罗伯茨夸赞说,“当他画上奥吉的妆容时,在那一刻,他就是那个奇迹男孩。”
■ 业内观影
陶虹:我也能演罗伯茨的角色
新京报:在你看来,《奇迹男孩》最好的地方在哪里?
陶虹:好的地方太多了(笑),这个故事并不平常,但导演却将这个事情当成很平常的生活来展现。事实上,一个电影的容量就那么大,但影片不仅让一个角色立起来,每个角色都能让你感受到个体的内心,这非常打动人。
新京报:最打动你的情节是?
陶虹:站在妈妈的角度,我觉得奥吉的父母很了不起,他们不因为他有特别之处就把孩子宠着、养着,而是教他、引导他去与社会接触。另外,影片把家庭表现得很真实,其实妈妈本来有很好的前程,为了小孩完全放弃了。有个片段妈妈拿了个软盘出来,说打印店的人已经不知道这是什么了,我也有类似的经历。
新京报:你最想尝试片中哪个角色?有没有想过自己演罗伯茨的角色会做哪些准备?
陶虹:扮丑和扮其他的对我来说都没有问题。如果我演罗伯茨的角色的话,和她相同的优势是我也有不少生活积淀,和角色有阅历的连接,表现起来应该不是难事。但罗伯茨也有很独特的一面,她总能够在不同情节下变化,有时很成熟严肃,但和丈夫二人世界的时候一下就变成了少女,我似乎看到她第一次演《风月俏佳人》的样子,我太喜欢她在戏中的不同感觉。
新京报:影片不是商业巨制,也没有特效噱头,作为推广大使,你认为业内该如何推动观众注意到这些佳作?
陶虹:现在的电影市场很多电影开头默默无声,后来经过口碑发酵就慢慢逆袭,所以不能低估如今观众的自我审美,他们对电影越来越有判断能力,他们的成长是让人很惊喜的,业内的电影人就应该更多地把好作品推介给大众。正是因为《奇迹男孩》是个小片,我反而更愿意去做这个推广大使。可贵的恰恰是这个电影不难拍,但我们却少有这样的好作品,真应该“不以事小而不为”,去思考怎样拍些打动人心的好电影。
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