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外汇局点名批评了这些人,累计罚款数百万!华侨们要注意了!
发布时间:2017-12-14 16:36
中国侨网12月14日电 题:国家外汇局点名批评了这些人,累计罚款数百万!华侨们要注意了!
不久前,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通报了一批涉及购汇、逃汇的违规案例,引起了华侨们的注意。
除了某些公司及金融机构的违规行为,通报还列举了若干个人违规案例:
比如非法买卖外汇的——
去年9月-10月,河南籍褚某为向境外转移资产,将3000万元人民币分3次打入地下钱庄,兑换外汇后汇至其加拿大账户;
2015年2-8月,山东籍刘某通过本人账户,将1355.1万元人民币分7次转入地下钱庄,由其亲属在澳大利亚非法兑换为澳元。
还有分拆逃汇的——
2015年7月-16年12月,内蒙古籍宋某利用本人及亲友共计54人的购汇额度,以出国留学、就医、境外旅游等伪造借口,将个人资金分拆购汇后汇至境外账户。
连同上述案例在内,这次通报共包含个人非法买卖外汇/分拆逃汇案件7起,罚款合计人民币近900万元!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公布的案例,与以往相比,处罚比例和幅度都有所提高。“个人违规行为往往带有明显的羊群效应,如不予以严惩将引发风险。”
近些年,国人的钱包日渐丰盈,与境外的资金往来也逐渐多了起来;然而在这过程中,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外汇局严格管控+大力处罚的举动,无疑是想形成一种震慑,给暗处蠢蠢欲动者警醒。
相较于一般民众,华侨往来中外更加频繁,拥有更多海内外资源,接触购汇的机会也往往更多。
在有些情况下,华侨们本无意违反法律法规,却因对有关政策不了解、不熟悉,无意中触碰了红线,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那么,在购汇过程中,到底哪些行为做不得?小侨这就为您梳理一番,让您在2018年不再无端“中枪”。
购汇有哪些基本原则?
1、每人每年购汇额度:5万美元(或等额外币)。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额度不可累加,当年不用即作废,不能顺延至第二年。
2、购汇需提供有效身份证,无身份证者也可用中国护照证明身份。
3、合理的购汇用途包括:因私旅游、境外留学、公/商务出国、境外就医、探亲、货物贸易、购买非投资类保险及咨询服务。
4、如果因经常项目购汇(如括进口货物、支付运输费、保险费,劳务服务、出境旅游、投资利润、借款利息、股息、红利,缴纳留学费用、维持留学生活等),超出5万美元额度,可凭有交易金额的真实性证明材料办理,不存在任何障碍。
哪些行为属于违规范畴?
1、虚假申报个人购汇信息:谎称出境旅游,其实并未出行;借口境外就医,实则子虚乌有,等。
2、提供不实的证明材料:例如,明明只需1万美元,却伪造10万美元的交易证明。
3、出借本人便利化额度协助他人购汇:如,亲友想要投资移民,需将50万美元投资款汇至外国,因此类境外投资不被认可,所以需要动用9个亲友再加上自己的额度,才能凑够款项。亲友找你帮忙,而你欣然同意出借额度,这就属违规行为。
4、借用他人便利化额度实施分拆购汇:道理同上一条,只是把需要大额购汇者换成了自己。
连同上一条在内,此类行为统称“蚂蚁搬家”,多用于海外投资及购房。
5、在境外买房、进行证券投资等:这些对外资本项目目前尚未开放,以此为目的购汇,也属违规。
6、参与洗钱逃税、地下钱庄交易等活动:这些就不用多解释了,除了违反外汇规定,还可能触及其他法律“禁区”。
违反购汇规定,会面临哪些后果?
1、被列入关注名单:2016年1月,中国外汇局“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在全国上线运行。凡出现违规行为者,第一次将被银行予以风险提示,第二次则列入“关注名单”管理,未来的购汇行为将面临严格监控。
2、个人信用受损:违规行为被纳入信用记录,涉及贷款等行为,或将受到影响。
3、一段时间内禁止购汇:通常执行的标准是,当年及之后两年,不再享有5万美元的便利化额度。
4、罚款:视情节轻重,处30%以下,或30%以上等值罚款。
5、移交司法机关:情节严重者将接受反洗钱调查,甚至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关于外汇,还有哪些你应该了解的规定?
1、个人出境时,最多可携带2万元人民币(或等值于5000美元的外币)。
2、中国银行卡在境外发生交易行为,金额在1000元人民币以上的,发卡机构将向外汇局报送信息。
3、跨境转账超过5万元人民币(1万美元等值外币),发卡行会发送报告;超过20万元人民币,银行将上报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