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 前三季度税收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助推实体经济稳中向好
发布时间:2017-10-27 20:44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题:前三季度税收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助推实体经济稳中向好
新华社记者郁琼源
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99237亿元(已扣减出口退税),同比增长10.6%。今年以来,税收收入稳定增长,宏观调控政策累积效应持续显现,进一步巩固了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相关税收政策效果如何?在27日举行的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所得税优惠政策取得较好成效
在国家支持“双创”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小型微利企业发展迅猛,数量已占到全部企业数量的80%以上。前三季度,平均每个工作日新办小型微利企业保持在1万户以上。
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商业健康保险税收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司长邓勇说,为加大小微企业税收支持力度,从2017年度起,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税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上限由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在政策实施后的首个纳税申报期,就为企业减税34亿元。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有效降低税负、增加企业现金流的同时,有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扩大产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邓勇说,预计2017年度,这项政策的减税额将突破1000亿元,在所有享受减税优惠的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比超过60%,成为该项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年减税额预计超过600亿元。
此外,税务部门与保监部门共同做好商业健康保险税前扣除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实现了享受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的“零障碍”。今年前三季度,共30万人次办理了商业健康保险税前扣除,政策效应明显。
企业“走出去”有良方
在国内税收制度和税收协定方面,税务总局有什么举措帮助我国企业顺利“走出去”?
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司长廖体忠说,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为我国“走出去”企业提供税收服务,帮助企业规避境外投资税收风险,税务总局最近对截至2017年8月“走出去”企业可能涉及的47个税收制度文件及105个税收协定进行了集成和分类处理,形成了涵盖83个具体事项的《“走出去”税收指引》。
廖体忠介绍,指引在税务总局官网公布,包括税收政策、税收协定、管理规定及服务举措四个方面内容:对29项货物出口、跨境服务、取得境外服务所得等可以享受的退(免)税、零税率、税收抵免、抵扣等优惠政策进行归纳梳理,打造便于企业查阅使用的“政策礼包”;对境外取得的四类所得细分为19项进行解读,帮助“走出去”企业用好税收协定、享受协定待遇、维护自身权益;梳理涵盖税务登记、身份认定、纳税申报以及特别纳税调查调整等各环节21项管理规定及流程,帮助“走出去”企业有效防范涉税风险;整理了包括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申报、《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开具等14项措施。
“放管服”推出硬举措
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司司长饶立新说,总局“放管服”改革若干意见发布一个月以来,已制定出台进一步规范和改进税收执法工作、创新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取消一批涉税事项和报送资料等14个配套操作文件,2017年10月底前需出台的具体措施已提前完成。还有两批具体措施将陆续推出,进一步推动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北京地税局副局长王炜说,北京市地税局取消了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仅保留4项行政许可;取消印花税代售许可审批;将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审批权下放至区局。
除了持续优化税务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大力推进管理上的简政放权,税务总局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和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对原来的单项管理措施进行集成设计,依托税收大数据,全面推行实名办税,建立信用动态监管方式,致力打造“实名办税制+分类分级+信用积分+风险管理”的闭环管理新模式。集成优质服务,推出便利申报纳税、创新发票服务方式、大力推行网上办税等7项改革措施,打造“一表集成、国地联办、一次办结、一网通办”的便捷办税体系。
浙江省国税局局长龙岳辉说,推进税务部门“最多跑一次”改革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审批事项减下来,事中事后管得住,服务水平跟得上。目前,浙江省国税局共梳理147项纳税人办税事项,其中143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占比达97.28%。
饶立新说,在涉税信息报告、申报纳税、优惠备案、证明开具等4类15项涉税事项方面,在2017年底前推进跨省经营企业涉税业务全国通办,方便纳税人就近办理涉税业务。
此外,饶立新介绍,税务总局提出规范税务行政处罚、完善税务稽查执法机制、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等6项改革措施,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权力运行。统筹升级系统,抢占信息时代“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