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成我国医疗服务短板 教育部:完善医学生培养体系
发布时间:2017-10-07 20:15
央广网北京10月6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又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至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力争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全科医生的服务。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的缺口还有近10万,这也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国家如何放大招让全科医生“下得去、留得住”?
全科医生,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也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截止去年年底,我国累计培训全科医生20.9万人,仅占整个临床医生总数的6.6%,而欧美发达国家占比一般为30%到40%,这与我国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安徽省马鞍山市立医疗集团副总院长王质文表示,从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的匹配比例看,马鞍山市目前在岗的全科医生不足三成。“目前,看病无序。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中心门可罗雀,这样大医院看小病也浪费了我们专家的资源,小医院也清闲,没事可做。因此要打造有序的诊疗体系,三级医院主要解决疑难重症,而基层看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提到,“到2020年我国要培养全科医生30万名以上”。依目前的形势看,还存在近10万人的缺口。“现在的问题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我们从培养、培训上存在问题,现在有些高校有全科医学专业,原来对全科医学的教育很少,现在全科医学科目、教研室、学院一套的教学体系不完备。大医院里面都没有全科医学科。第二是岗位吸引力差,待遇低、职称晋升也比较难,职业发展路径又不清晰,所以吸引力弱。”
长期以来,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感较低、收入水平不高、职称晋升空间狭窄,严重制约了全科医生队伍的快速优质发展。
医生1:很多人认为大医院那种能做开胸、能开颅手术的都是水平比较高的医生,觉得我们基层的人员水平比较低,最重要是待遇比较低。
医生2:干了这么多年了,编制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但是跟这社区也有感情了,也不舍得离开。
社区医院的负责人:最突出的问题是招不来人,招来人留不住人,全科大夫一个月能发3000元,资历深一点的觉得待遇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质量是医学教育的“生命线”。此次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要创新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多途径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针对全科医生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回应,“进一步完善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政策,实行“县管乡用”(县医院聘用管理、乡镇卫生院使用)的用人管理制度,保证定向生回得去、用得上;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提升基层卫生岗位的吸引力。”
全科医生,已经成为现阶段医学人才队伍里最短缺的一类人才。为留住人才,鼓励全科医生更好地从事医疗服务,各地也是多方施策。河南郑州市北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建魁说,他们积极调整待遇,给全科医生更多的发展空间。“把实习期从以前一年调整为三个月,只要科室愿意留,本人愿意留,工作能力能接的上的情况下,都享受正式职工的同等待遇。在绩效激励家庭签约全科服务方面,根据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实行每签约一户,团队每人1块,回访一次5块,上门服务10块,在慢病管理上,新发现、新增的是5块,通过4次管理可能会拿到20块钱。”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面向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积极扩大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规模。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司长秦怀金表示,除了转岗培训等措施,重要的是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全科医生基层岗位的吸引力。“提高待遇,提高职业发展的前景。通过两端,一个是培养端,一个是使用端,两端发力,使我们的医学生愿意毕业以后进入到全科接受培训成为全科医生,然后他们通过工作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待遇,让有尊严的收入激励他们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分级诊疗制度核心就是基层要有合格的医生,要有合格的全科医生,老百姓信任信得过的全科医生,这样我们医改实现目标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