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证券”蜜月刚过已现磕绊券商发力自建APP留后路
发布时间:2017-08-23 21:19
券商与移动互联网平台之间一场始于“非现场开户”的“恋爱”,如今已经出现新变化。尽管深度合作仍在继续,不少中小券商正在发力自建APP,为有朝一日与互联网平台“分手”进行准备。
2013年初,《证券账户非现场开户实施暂行办法》发布实施,拉开了券商全面拥抱互联网的大幕。伴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生态突飞猛进的发展,券商经纪业务包括引流、交易、增值服务等大量前台环节已与互联网公司的手机客户端深度结合。尤其对一些中小券商而言,与拥有大量流量资源的互联网平台合作尝试弯道超车,已经从最初的创新打法成为标配。
不过,上证报记者从多家中小券商了解到,在蜜月期结束后,券商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模式里的各种磕磕绊绊正在浮现。通过第三方手机客户端处理客户交易指令的合规隐患、居高不下的引流成本等因素都令券商对是否要与互联网平台“一直走下去”心生疑虑。
一边与互联网企业继续“牵手”,一边大力开发自建APP准备“取而代之”,不少中小券商正在如此两手准备。
客户数据流向“说不清”
记者了解到,部分曾经在移动互联网引流中尝到甜头的券商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状: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部门仍把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视为重要合作伙伴,另一方面一线营业部却抓住投资者实地办理业务的机会劝导投资者放弃在外部移动客户端交易,改用公司自建客户端。
这看似自相矛盾的行为自有其合理性。按照目前公认的合规标准,无论是网页开户还是手机开户,所谓引流应当是外部接口将投资者引入券商自建平台操作,客户信息和交易指令等数据更应与券商IT系统直接对接,不应被第三方获得或留存。
但有券商人士反映,在目前券商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中,IT系统如何搭建可谓一滩浑水:“你通过外部手机APP开户或交易,纸面上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只是一个二传手,但实际上他们是否使用我们也说不清。”
事实上,某知名提供部分券商交易通道的股票交易APP,就在内部提供资产净值曲线分析、用户收益率排名等服务,如果没有相应数据留存和分析,上述服务根本无法实现。
去年4月,曾有《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草案)》小范围征求意见,对经纪业务提出明确定义,从而明文规定非持牌机构不得介入证券开户、交易、客户维护等证券业务。尽管相关办法尚未出台,但券商一直对外部APP交易功能何时会被叫停有隐忧。
此前,在自建平台方面颇有建树的大型券商已普遍切断了外部APP的交易功能,在技术开发领域稍逊一筹的中小券商也在近期发力,以求未雨绸缪。
佣金分仓“受不了”
互联网公司对于引流的高收费也令中小券商爱恨两难。
据知情人士介绍,券商与互联网公司在经纪业务领域的合作模式多以“人头费+分仓”进行。即券商一方面为每个通过互联网平台开户的客户按人支付费用,一方面与互联网公司签订时限数年不等的分仓协议,按一定比例分享该客户在时限内产生的佣金。
“通过互联网开户的客户,佣金一般靠近行业最低水平,即万二左右,扣除规费和分成,留给券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固然互联网证券讲的是长尾效应,但这尾巴未免也太瘦了。”一位券商从业人士这样表示。
长尾效应之所以能够成立,“尾”够长固然重要,但能从“尾”上薅出羊毛来,也是不容回避的重要环节。在券商的构想中,海量新增客户中应当有一部分参与融资融券、资产管理等增值业务,从而实现逻辑闭环。但此类增值服务目前很难在外部APP中找到有效接口,这成为券商更希望投资者使用自建APP的重要理由。
某券商互金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券商自建APP此前以同业同类产品作为对标,但现在已经以目前投资者最广泛使用的股票行业APP为参考对象,强化各类行情浏览功能,以求抓住客户痛点,提升投资者使用自建APP的意愿。
不过,尽管蜜月期已尽,但券商与互联网平台的“恋爱”关系尚未结束。多家受访券商相关业务负责人在受访时均要求匿名,“以免惹恼了相关互联网大佬,我们现在还是要抱大腿的。”(浦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