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被查中管干部50%以上线索来自巡视
发布时间:2017-06-23 10:29
原标题:十八届中央巡视实现全覆盖
6月21日晚,随着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的15所中管高校的反馈情况,该轮巡视反馈全部向社会公布。这标志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如期完成对省区市地方、中央和国家机关、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央金融单位和中管高校的巡视全覆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首次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
中央巡视组代表党中央,十二轮中央巡视始终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进行
6月20日,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的第十巡视组向武汉大学党委反馈专项巡视情况。细心的人会发现,在新闻稿里有这么一句话:“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向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韩进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如果翻看此前十一轮的巡视反馈情况,会发现均有此环节。
正如总书记说过的,中央巡视组是中央的“钦差大臣”,代表的是党中央。十二轮中央巡视始终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进行,每轮巡视结束,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都要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情况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都详细审阅巡视报告,并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评判,对重要的整改、处置工作作出指示,对巡视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成果运用、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实现党的历史上首次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
从2013年5月第一轮巡视拉开帷幕,十二轮总共巡视277个单位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开展“回头看”,对4个单位开展了“机动式”巡视,累计巡视党组织297次;而十七大之后的5年中,中央巡视机构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管金融企业、2所中管高校的巡视任务,并对14个省(区、市)和1家中管金融企业进行了巡视回访,累计巡视党组织82次。对比可以发现,十八届巡视党组织总数量是十七届的3.6倍。
之所以巡视数量能够呈几何级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的要求,使得巡视的步伐不断加快。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中央巡视组不断创新方式、加快节奏:巡视组的数量从第一轮的10个增加到第三轮的13个,再到第八轮的15个;每个巡视组巡视的党组织数量从原来的一对一增加到第六轮的“一托二”乃至第八轮的“一托三”,巡视效率不断提高。
从具体战术上分析,中央是通过“板块轮动”逐步推进,将中央一级巡视对象分为地方、部门、央企、金融和事业单位等5个板块,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地覆盖:第一阶段是第一轮至第四轮巡视,实现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第二阶段是第五轮至第八轮巡视,实现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中管金融单位全覆盖;第三阶段是第九轮至第十一轮巡视,实现对中央部门和事业单位全覆盖;第四阶段是第十二轮巡视,实现对中管高校全覆盖。
不仅是中央巡视首次实现全覆盖,省级巡视全覆盖也如期完成。截至今年4月底,各省区市党委已顺利完成8362个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巡视任务,实现了本届党委任期巡视全覆盖。各地还加大了市县巡察的推广力度,截至目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部署开展巡察工作,335个市(地州盟)、2220个县(市区旗)党委建立巡察制度,共巡察基层党组织8.8万个,形成了“横向全覆盖、纵向全链接、全国一盘棋”的良好格局。
从专项巡视到“机动式”巡视,不断创新
6月1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十八届中央第十二轮巡视反馈情况,首批反馈的8家单位包括内蒙古、吉林、云南、陕西等4个“回头看”省区和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扶贫办、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等4个试点开展“机动式”巡视单位。
“机动式”巡视,是在第十二轮巡视首次推出的新招。据介绍,与常规巡视和专项巡视相比,“机动式”巡视规模更小、人员更少,每个机动小组只有五六个人。不同于常规巡视的综合体检和专项巡视的专项检查,“机动式”巡视问题导向更加鲜明,哪里问题反映突出就去哪里,机动灵活地选定巡视任务,类似“游动哨”。
此外,从第一轮巡视开始探索实行“三个不固定”,即组长不固定、巡视对象不固定、巡视组和巡视对象的关系不固定,到第三轮巡视在常规巡视的同时首次探索开展专项巡视,并在第五轮起全面推开;从第六轮巡视探索分类专项巡视、实行“一托二”,到第八轮巡视试点“一托三”;从第九轮巡视开展“回头看”,到第十二轮巡视试点开展“机动式”巡视,巡视的方式方法一直在创新。
从“四个着力”到政治巡视,巡视定位越来越清晰
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巡视定位越来越清晰,使得巡视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威力。一位曾经参加过十八大前巡视的干部告诉记者,原先的巡视时间长,巡视内容包罗万象、重点不够突出,因此很难聚焦重点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往往没能及时整改。巡视反馈时往往是好话说了一箩筐,问题没几条,而且有的还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无关。
翻阅十八大之后每轮巡视的反馈情况可以发现,巡视组都是不说客套话、直接点问题。这是因为从第一轮巡视开始,中央就对巡视工作提出了“四个着力”的明确要求:着力发现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等违纪违法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违反党的政治纪律问题,着力发现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从第一轮巡视聚焦作风、贪腐、政治纪律和选人用人等问题的“四个着力”,到第三轮巡视增加对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组织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到第九轮巡视明确“把政治巡视的要求高举起来”,到后面每轮巡视坚定不移深化政治巡视,反馈意见紧紧扣住管党治党的诸多重要方面,再到第十一轮巡视增加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监督检查,巡视监督内容不断扩展,巡视定位越来越清晰。
不仅发现问题更要解决问题,巡视立行立改成效显著
很多人对巡视存在误解,认为巡视组可以打“老虎”。事实上,巡视组并不直接查办案件,仅仅负责发现问题线索。然而,正是因为巡视发挥了“千里眼”“显微镜”的作用,大量问题线索得以发现,广大群众积极性得到高度释放,才使得巡视的威力不断放大。
统计数据显示,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中管干部中,50%以上的线索来自巡视,特别是挖出了苏荣、王珉、黄兴国等一批“老虎”,揭露了山西塌方式腐败案和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辽宁拉票贿选案等;同时,十八届中央前十一轮巡视工作,仅巡视中央和国家机关就累计受理信访16万多件次,与干部群众谈话1.8万多人次。实践证明,巡视是中国特色的民主监督形式,是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形式。
然而,仅仅发现问题、查处腐败分子还远远不是巡视工作的全部。“我们党一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改正问题。”一位巡视干部认为。十八届中央巡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立行立改”,整改成为巡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被巡视单位和地区在召开巡视反馈会议时,巡视组长都会明确提出要求,自反馈日期起两个月内提交整改情况报告,并向全社会公布。一般在巡视反馈结束两三个月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都会如期公布所有被巡视单位和地区的整改情况,并在文末留下联系电话、地址和邮箱,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视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建议。
不少整改得力的被巡视单位和地区还获得了中央的肯定,有的还将整改经验通过媒体进行宣传,例如天津力克“圈子文化”“好人主义”、江西狠刹隐形“四风”“一桌餐”、全国政协机关党组推进政企分离等。通过整改,大量原先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得到根本性的推动,被巡视单位和地区的风气为之一变。
正是因为巡视的丰富实践不断发展,才使得巡视制度也相应迅速发展。2015年6月,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修订稿)》,对2009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进行首次修订,对巡视定位、内容、方式、程序、纪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规定;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巡视工作条例再“升级”,将总结吸纳巡视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工作、市县巡察工作、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等作出明确规定,为依纪依规开展巡视、推动巡视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记者 姜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