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查屡现阻挠执法 谁在纵容企业?
发布时间:2017-05-22 11:30
新华网 韩家慧
环保督查屡现阻挠执法,企业不开门拒绝检查,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其实督查也好,问责也罢,只有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意识,生态保护成效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正在进行中。为了此次督查,环保部从全国环保系统中抽调了5600名环保执法“精锐”,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展开督查。
但是,自4月初督查开展以来,已发生多起拒绝督查组检查的事件。20日环保部通报,近期又出现7起拒绝检查、阻碍执法事件,其中邯郸市3起,衡水市2起,石家庄市1起,焦作市1起。和此前发生在山东济南的企业强行扣留执法人员的情况不同,这7起事件中,被检查企业均采取了“拒不开门”的方式,拒绝检查。
多家企业阻挠环保督查,不是个例,也不是偶然。而阻挠环保督查的招数除了暴力抗法和拒不开门以外,一些地方还有更“高级”的玩法,例如一叶障目,人为干扰采样装置,篡改监测数据;打游击战,在环保组督查期间停工,督查组刚走又开始生产等等。
一些企业“叫苦”声称安装治污设备、按标准排放“成本难以支撑”。诚然,如果企业按照环保标准生产,竞争企业则靠偷排偷放,降低生产成本,获得市场竞争力,那环保企业无疑是自绝后路。加之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理念根深蒂固,对污染企业处罚不疼不痒,如此顶风生产便前赴后继。
犹记得,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讲话,“期盼每一个人不要成为环境问题的旁观者、指责者,要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者、贡献者。”放在当下语境中,每一家企业既是污染者,也是受害者,既是保护者,也是享有者。环保督查不仅是一场单纯“问责风暴”,更是一场深刻的“灵魂革命”。当排污企业人人喊打,按照环保标准生产排放成为所有企业共识的时候,当地方主政者真正有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的觉悟的时候,环境污染问题才能真正解决。
建立环保意识,离不开严肃问责和外部监督。针对此次7家拒绝环保检查的企业,环保部要求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发生一起、严厉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环保督查不是软柿子,问责处理也决不能蜻蜓点水。真正发挥环保督查的监督作用需要将严厉查处落到实处,将排污企业到地方主政官员的问责结果公开透明化,将环境保护和地方官员的政绩、升迁真正挂上钩。此外,落实奖惩机制,用环保基金奖励环保企业,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当然,治理环境污染不是一个人的事,不是一个部门的事,相关部门应竭力配合支持。督查也好,问责也罢,只有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意识,生态保护成效才能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