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铭:加强实践性教育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发布时间:2017-03-10 16:10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于3月10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或实践性教育是指青少年通过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参与社会活动等形式获取知识、经验和能力,并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古人对实践性教育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早有论述。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他认为,人经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过多地将青少年禁锢于书本和课堂之中,大量重复性训练致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普遍缺乏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不少儿童、青少年的身心正常发育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情况有向低龄化蔓延且愈演愈烈之势。几年前在一次家教讲座上,一位母亲问我,“小孩做作业太慢,经常做到晚上十点多,您有什么办法么?”看着这位年轻母亲,我心中十分困惑,就问她,“小孩几年级?”“9月开学上大班……”一位资深小学校长对我讲,他们学校入学时已有30%的新生戴眼镜。今天我可以说,你走进任何一所学校的任何一间教室,都难以找出几个握笔和写字姿势正确的孩子。另有一位小学校长告诉我,他们学校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平均识字已经超过600个。儿童早些获得阅读能力不能说是一件坏事,但我们都知道,这常是以牺牲儿童游戏和接触大自然的时间为代价的,而这些是儿童成长必需的生活。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中国学生多次夺冠,但同时“夺冠”的项目还有中国学生的家庭作业量,上课外班的情况名列第二,而问题解决能力则名次倒数。
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教育的短板,这与我国教育重书本、轻实践不无关系。参加全国政协教育调研时,我看到一段小学自然课的上课情景。老师认真地让学生把投影屏幕上的内容读了两遍,然后说,抄在本上,回家背下来……其实,走出教室就是大自然,那里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内容。人的创造激情和原始灵感源于实践。在一份中学生科技活动报告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中学生发现蚯蚓钻土时能分泌一种降低摩擦力的黏液,于是发明了一种减少阻力、提高船速的方法。青少年在实践性学习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方法和能力,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许多创新项目不仅源于孩子的兴趣,也源自他们增进生活福祉、服务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意识。这样的学习本身就是立德树人的过程。
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在开展实践性教育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些教育工作者和民间机构已经开发出不少优质实践性课程,如自然乡土课程、博物馆课程、户外体验课程、游学课程、社会实践和营地课程等。但学校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重习题训练轻实践体验仍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有些学校出于学生安全考虑减少甚至取消了必要的文体和实践活动。因此,建议:
一、加强宣传,更新教育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倡导实践性教育,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青少年教育过程始终。
二、完善相关法规,为学校开展实践性教育提供法律安全保障,减少学校后顾之忧。为学校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三、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扭转用单一指标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错误倾向。加强对学校的全面督导,鼓励学校在开展实践性教育方面大胆探索,并及时推广成功经验。
四、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地方特点的实践性教育活动。努力挖掘各地区的历史、政治、文化、自然、社会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学生实践基地或营地,为学校开展实践性教育活动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