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成立 48家医院加入
发布时间:2017-02-20 21:47
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宫晓倩)一谈到肿瘤,人们便色变。恶性肿瘤不仅是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恶疾,而且是整个健康事业发展中需要攻克的难题。“很多专家将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当中。”2月17日,在中国抗癌协会(CACA)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以下简称“协作组”)启动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工作启动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季加孚表示,家族遗传性肿瘤是肿瘤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精准医疗方针的政策指引下,制定符合中国人群特色的家族遗传性肿瘤的评估、筛查、诊断、管理的规范迫在眉睫。
大会现场
据了解,会上协作组正式启动,季加孚当选为协作组首届主任委员,包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在内的全国48家三甲级医院成为协作组的首批成员,共有152位协作组专家加入。
预测家族遗传性肿瘤的风险性 进行有效干预
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患者的数量不断攀升,全国每天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已达到12000例。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肿瘤也一样。”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解释道,造成肿瘤的外因主要是环境等因素,内因主要是遗传等因素。
“过去肿瘤治疗的大部分手段都是用来抵御外来因素,但实际上,现在精准治疗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我们发现了遗传在一个人的健康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詹启敏指出。
据悉,部分肿瘤有家族集聚性以及家族遗传性的特征,例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甲状腺癌等。
“家族性、遗传性肿瘤是有源头的,通过检测源头可以预测下一代发生肿瘤的可能性有多大,再通过预防治疗措施,阻止肿瘤的发生或在最早阶段就发现肿瘤,这是遗传性肿瘤不同于非遗传性肿瘤的最大特点。”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兼临床免疫室主任李金明表示,科学的顶层设计以及精准的实验室检测是科学抵抗肿瘤发生的关键。
据介绍,协作组将帮助临床医生掌握肿瘤易感(患)基因检测的临床标准,规范遗传性肿瘤的基因检测,联合各学术单位建立中国人群遗传性肿瘤数据库,发现中国人群遗传性肿瘤易感(患)基因,推动中国“肿瘤遗传咨询”的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培养适合中国国情的“肿瘤遗传咨询师”,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肿瘤遗传咨询门诊”的发展。
培训班开课 提高临床医生的肿瘤遗传咨询水平
对于协作组未来的发展,詹启敏建议:一、做好资源库和大数据。拥有家族遗传性肿瘤的资源,就会在其防治过程中掌握话语权。二、利用资源优势,开展科学研究。我国资源丰富,且遗传性肿瘤的种类比较多,应该做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研究。三、要做好咨询培训。提高临床医生家族遗传性肿瘤的知识水平,提升临床技能。四、要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能够满足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诊断、防治、治疗的标准规范指南。五、做好协作工作。将数据的多个渠道打通,提高资源共享。
据悉,2月18日-2月19日,2017年第一期肿瘤遗传咨询培训班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班,帮助临床医生掌握并提高肿瘤遗传咨询水平。同时,此次培训班还采用了在线直播模式,向更多对肿瘤遗传咨询感兴趣的学者传递学术信息。
同时,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官方网站(www.cfhtc.org.cn)正式上线,该网站启动了中国首个智能家系图绘制平台。在平台上,通过仔细收集、分析个人和家族的患癌史,可以初步评估遗传倾向,为中国家族性、遗传性肿瘤数据登记工作的开展提供便捷条件,未来将在此基础上搭建中国家族遗传性肿瘤数据库。据了解,该平台将对所有中国临床医生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