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民:2017年深化供给侧改革 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发布时间:2016-12-18 08:55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发表演讲。新华网 陈杰 摄
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 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今日于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围绕主线、着力攻坚、稳中求进、进中求好。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主论坛上,做题为“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演讲中指出,2016年以“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作为抓手取得了突破成效。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各位老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再次参加中国经济论坛。根据会议安排,让我解读,我觉得解读这个题目太吓人,所以我就学习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谈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主要谈四方面:一是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工作。今年经济形势总的特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八个字来概括: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之所以说是缓中趋稳,就是经济增长速度在中高速这个台阶上比去年虽然有小幅放缓,但是增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季度之间非常平衡。前三季度,大家已经知道增长了6.7%,预计全年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11月份数据已经出来了。这是符合预期的。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潜在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在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当中,复苏仍然乏力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我觉得这样一个速度已经很不错了,同过去两位数相比算是中高速,但是同世界上各大经济体相比已经算是高增速。之所以说是稳中向好就是经济发展出现了很多积极变化,经济结构在优化,创新的支撑作用、消费的拉动作用等都在进一步增强,就业岗位持续大幅度增加,居民收入基本上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也有所好转,这些方面的积极变化正是党中央所期待的一些变化。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经济工作作了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四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政策框架,主要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做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把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开始的时候,大家可能还不太适应,我觉得现在企业、市场、政府越来越习惯于在新常态下发展了。
第二,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形势,要求经济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样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这四年多来,党中央对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创新驱动发展、能源革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第三,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党中央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同时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刚才说的这三个方面或者三件大事,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回答了怎么看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对经济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决策,解决了在新常态下干什么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一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了在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究竟怎么干的问题。
四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判断、一系列的决策和思想方法是符合实际的,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中国经济正在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这样一个方向继续发展。
第二,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这样一个年度背景下做好经济工作,首要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已经提了很多年,我记得大概有四年,明年贯彻好这个总基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但是稳不是不作为,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要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来奋发有为。
按照这样一个总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还要把握好这样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整个“十三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主线。去年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今年拓展为四个方面:一是继续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二是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第二,坚持宏观政策要稳,要适度扩大总需求。这主要是为了稳定大局,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防控金融风险、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的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这样一种需要。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虽然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要在增强汇率弹性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明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第三,加强预期引导,稳定大局必须重视引导好预期。要通过两个方面来稳预期:一是通过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扩大开放来稳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同时,另一方面要通过在政策上加强与市场的沟通来稳定市场预期。第四,社会政策要托底。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引导舆论的思路,深入细致的做好社会托底工作,扩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方面,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努力推进,应该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要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供给侧改革本身就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工作层面出现的问题表明,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肤浅的、片面的认识。
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需要把握好两个逻辑:第一,我国经济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的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这也是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指出的。第二,这些重大结构性失衡虽然有政策上、工作上的一些因素,但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的障碍,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是政府没有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所以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内涵是三个方面:第一,最终目的是满足需要,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第二,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第三,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体制机制,打破垄断,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领引导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加强激励,鼓励创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劳动力能力,潜在增长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实践创新,是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以“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作为抓手取得了突破成效,比如PPI由负转正,54个月的连续下降由负转正。企业利润增长在提速,部分行业的供求关系,政府和企业的理念和行为等等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明年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总的要求是总结今年工作,落实已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的进展。去产能要紧紧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通过处置僵尸企业来达到去产能的目的。要继续推动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妥善处置企业债务,做好人员安置工作。这两方面是去产能当中的突出矛盾。要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同时用市场法治的办法做好其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去产能工作。也就是说去产能不仅仅是钢铁和煤炭,要扩围,但是办法必须是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
去库存要因城因地施策方针,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做到四个结合,同促进一亿农业人口市民化、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住房租赁市场等更好的结合起来。
去杠杆要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去杠杆和降杠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总杠杆率而言,去和降可能有所不同,因为短期之内总杠杆率可能是降不下来的,但是去杠杆更是一种政策的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否则像现在这样一年要付利息就要吃掉当年新增贷款和当年新增社会融资的很大一部分,用于新增支持GDP的比例会越来越小,这是终究不可持续的,借新还旧,借新还息,最后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循环。所以要控制总杠杆率。
就企业杠杆率而言,要坚定去杠杆的方向,也要试试再在的降低企业杠杆率,否则像现在这样,企业负债100多万亿,按照4%的利率计算,一年支付的利息就是4万亿,相当于2015年全年GDP增长总量。长期下去会掏空实体经济,提早进入产业空心化的时代。企业降杠杆的政策措施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这个文件正在做。第二,加大股权融资力度。第三,加强对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的约束等等。
降成本要在减税降费降要素成本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的交易成本,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要提高劳动力的市场灵活性,同时要推动企业眼睛向内来降本增效。
补短板要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从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既要补硬的短板,也要补软的短板,既要补发展短板,也要补制度短板,不能单纯从保增长、扩投资来入手补短板,否则补短板就变成一个筐。
第二,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十分迫切的,现在总量过剩,但是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所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方向上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建设、质量安全监管,同时在源头上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大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力度,这样从根源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在政策上要积极稳妥的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加大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粮食库存的消化工作。在市场主体方面,要通过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等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使之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支生力军。在产权制度方面明确农村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利。
第三,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富民之基。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中等收入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是实体经济,今后要跨越高收入国家也只能和必须依靠实体经济。这一战略思想必须坚定不移,不能有丝毫的动摇,近两三年来,金融业占GDP的比例快速提高,但制造业比重却在快速下滑,这种变化是不正常的。
振兴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质和量的关系。在实体经济面临产能过剩和优质供给不足的条件下,振兴实体经济一方面要去产能,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只有低质产能才会过剩产能,成本上升劣势只能用产品质量实现对冲,所以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核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
二是新和老的关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要注意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要支持双创,支持新产业、新企业的成长,也要支持老产业、老企业,因为传统产业其实永远都是增长的主体。传统产业和老企业只要瞄准国际同行标杆,推进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其产能就会变成满足需要的优质产能,否则就会变成过剩产能。
三是内和外的关系。振兴实体经济必须坚持扩大开放,继续依靠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现在制造业外资“进”在减少,“走”在增多,对此必须高度重视。所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是大和小的关系。振兴实体经济要优化产业组织,既要提高大企业素质,也要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提供条件,支持他们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针对今年以来房地产泡沫扩大的问题,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专门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和“三去一降一补”当中的房地产去库存相互补充,房子本来是给人住的,在一个稳定的制度和市场环境下,也可以作为投资品购买来出租,通过收取租金来取得回报。但如果政策不当,特别是制度不完善,住房的投资属性很容易演变成投机行为。所以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
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要抑制房地产泡沫,又要防止出现大起大落。金融政策宏观上要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主购买,严格限制信贷资金流向投机性住房。土地政策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限制和低效用地。
在住房租赁政策上要坚持购租并举,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培育和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的租赁企业发展。在市场监管政策上要加强住房市场的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高泡沫和高库存并存的局面,必须调整和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空间结构,功能集聚过大、人口压力过大的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中小周边城市的发展。
第四方面,关于明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完成明年的目标任务必须着力推进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改革。
第一,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要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这几大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投资改革试点。第二,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抓紧编撰民法典,加大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坚持有错必究,纠正甄别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
第三,稳妥推进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落实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直属责任划分方案,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政府收入划分总体方案,抓紧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的方案。深入研究并积极稳妥的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革,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序推进民营银行发展。此外,还要完善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方案,扩大对外开放。在改革的推进机制上要完善跨部门的统筹机制,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城镇化、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基础性重大改革的推进,既制定方案,又推动落实。同时既要抓好重大改革的顶层设计,也要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上就是我对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己学习的一点认识,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