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区域发展"新"格局将在十三五期间初步实现
发布时间:2016-11-03 08:18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将围绕“扩规模、优结构、增动力、强基础、促平衡”这几个关键词展开。例如,在扩规模方面,将着力培育一批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服务企业和服务品牌。到2020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将突破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在全球占比逐年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十三五”规划将细致描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区域和路线图。在区域布局层面,将围绕“三核心、多中心、广覆盖”的布局展开。即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三个核心,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国际化的服务领域,以省会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等为中心,结合自身特色错位发展服务贸易,再结合部分口岸边境或是服务业有特色的城市,最终形成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全面覆盖的布局。
此外,在行业布局层面,将培育引导新兴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
将参照商务部发布的《服务出口重点领域目录》,引导服务贸易向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广“互联网+服务”等。当前,从区域来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虽有改善但仍然明显存在。2015年,我国东部地区服务进出口占比为85.8%,其中,长江经济带沿线、京津冀地区、珠三角经济圈服务进出口就占到全国总量的约四成。
“发挥典型城市的示范作用将有利于全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商务部研究院服务贸易研究所副所长李俊表示,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服务贸易加总就占到全国的近一半,因此,这三个核心城市的服务贸易率先发展起来,会在全国范围形成示范效应和借鉴效果。在他看来,三地各自也要错位发展。
例如,北京主要依托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发展服务贸易,广东主要是面向港澳地区,从实现服务自由化的角度来发展服务贸易,上海则是建设面向全球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等。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3624亿美元增长至7130亿美元,年均增长14.5%,为同期世界服务进出口平均增速的2倍。我国服务贸易的全球排名从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
今年以来,我国服务进出口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3至8月增速超过20%。截至8月底,我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为18.1%,比去年全年提升2.7个百分点。不过,李俊说,我国服务贸易占外贸比重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其中服务出口占全球比重仅6%,远远低于美国。而且,我国服务贸易行业结构也存在扭曲:一是逆差长期存在,二是从出口来看,旅行(旅游和留学等)出口占比达到约一半,其他行业潜力仍有待开发。从全球来看,旅行虽然也是服务贸易第一大行业,但占比也没有超过25%。李俊表示,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虽然增速比较快,但总体滞后于货物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短板”。所以,尽快实现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十分必要。这既符合全球经济服务化发展趋势,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发展。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负责人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将迎来难得机遇。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产业的深度分工和加速融合趋势更加明显,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服务业跨国投资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服务的可贸易性在不断增强。从国内情况来看,新常态下服务经济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服务业在带动GDP增长,扩大投资、消费和就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生产要素加快向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转移。此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世界贸易强国和加快“一带一路”建设,都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如果“十三五”我国加快服务贸易开放和服务业市场双向开放,使服务贸易实现14.5%至17%的增速,到2020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将达到约20%,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将提高至约10%,传统服务贸易和现代服务贸易均衡发展的贸易结构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