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红军》借鉴美剧叙事手法 创出新式主旋律
发布时间:2016-10-17 17:46
《十送红军》中,由刘威饰演的老兵钟石发在寻子时遇见了由佟大为饰演的神枪手张二光。
本报记者 李夏至
主旋律影视可以多好看?对大多数中国电视观众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在2014年前似乎难以回答。而对70后作家李修文而言,《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绝命毒师》等好莱坞影视,则是他心中的答案。
借鉴美剧手法,他在国产主旋律题材上创新,并大胆在红军长征的题材上小试牛刀。一开始有些石破天惊,也难免遭遇质疑的眼光,而最终一部让众人惊叹的电视剧《十送红军》,证明了这个可能。
缘起
“中国式美剧”的执念
“我看上去怎么都和主旋律题材八竿子打不着,很多人听说我来写这部剧,也是很疑惑的。”坐在长江边的一家茶馆里,一身黑色、看上去像非典型文艺中年的李修文,回忆起当时做《十送红军》编剧的契机,也是径自地笑了。
2014年,由李修文编剧的电视剧《十送红军》在央视一套首播,旋即在影视业内和普通观众中引起巨大震动。该剧播出三天便登上CSM全国网收视首位,在百度指数统计的搜索人群中,低于39岁的人群高达77%。
《十送红军》值得被铭记的,不只是收视数字。作为一部反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的主旋律电视剧,它首次采用了单元剧的形式,十个单元的故事,彼此独立,将镜头对准了长征史上的无名战士:四子全部牺牲于战场的老兵钟石发;跋涉千里坚持与战士贺坚在战场上完婚的少女叶小桃;女扮男装掩护大部队渡河最终自毁容貌歌喉的女文艺兵戴澜;惨遭断指的神枪手张二光……不再只着眼于领袖们的高层决策,《十送红军》塑造了一个个可爱又有个性的红军战士,让长征故事有了浓厚的人情味儿。
这正是李修文的本意。在成为电视剧编剧之前,李修文的本业是一位小说作家。这位70后作家因其作品展示出的残酷青春主题与独特笔法,曾被评论界视作“中国的村上春树”。虽然以小说闻名,但他对好莱坞影视的熟稔,使其在转型做编剧前就对美剧的叙事手法驾轻就熟。他心里也一直装着一个“中国式美剧”的执念,而题材恰恰就是做主旋律故事。
“如果回过头去看美国,它们很多大体量的大片,其实就是我们所谓的‘主旋律’。主旋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歌颂或赞美人之为人的主流价值。”说到这里,他有些激动,提高了声调,“为什么大家看到《十送红军》里护送红军战士小满遗体回家的故事,会认为我是在抄袭《拯救大兵瑞恩》?这明明就是彭德怀部队里发生过的真事,而人们认为它只可能发生在美剧里。”
正是抱着这种对当下主旋律影视创作的一丝不满,李修文接下了让其他编剧知难而退的《十送红军》剧本。在他看来,这片“无尽的、还可以更开阔的大海”,正有待开发。
缘定
让无名者站到历史前台
要写好一段自己并不熟知的历史,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亲自走一遭。
李修文笑谈,一开始制片方安排了海南蓝天碧水的写作环境,可他却写不出一个字来,“就像唐玄奘取经,摩西带着门徒出走一样,你只有真正踏上那片土地,才能感知到历史真实地发生过。”他沿着红军当年长征过的路线走,一开始很难有太多灵感,因为大部分地方已变成纪念场所,难以再现当年样貌,“但走得越多、越远,心理状态就改变了。作为一个创作者,我感觉到我和红军战士们建立了联系,和他们走过的那些山川大地建立了联系。这样一部作品是没有办法坐在家里开剧本讨论会来完成的,它必须知行合一。”
他意识到,长征这一人类奇迹,落实到具体的时空里,其实就是一个个人组成的故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没有在历史中留名,但正是这些无名者,组成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的每一个零件,我们的每一次革命和进步,就寄托于这些无名者身上,革命的成功史其实就是他们的人物史。”
敲定了为无名者立传的理念,但具体怎么写,也是问题。过去的革命英雄叙事,常常将战士置于绝境中,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做出牺牲,“看战争戏就是比惨”似乎已成定律。抱持着“中国式美剧”执念的李修文,显然不想用这样的技巧来结构故事。在他看来,“这其实是对长征的矮化”。
多数情况下,成熟的编剧们会选择用编剧教材里那些制造矛盾冲突的方法,通过事件反映人物性格,可李修文拒绝这样“攒本子”。他坚持从红军长征的史料里找寻灵感和原型:老兵钟石发四子全部战死的故事来自自己的老师邓一光的家史,文艺女兵的故事原型是西路军,而送小满尸体回家的故事则取材自彭德怀部队。他笔下的十个故事,每个战士都不是天然的英雄,而是在陷入一种绝境之后,基于信仰最终做出的超出常人的选择。
李修文说,过去主旋律作品常常以意识形态为先,而忽略了“人”的因素,而这恰恰是价值观足够可信的支撑。“《十送红军》里的每个战士,其实都很像希腊悲剧里的英雄西西弗斯,满怀热情地做着一件看起来不可能胜利的事情,但最终胜利了。”他希望能够写出当年红军对革命理念的一种执着,当年红军的热忱对现代人来说也许很难体会,“但当一个活生生的靠信念才能活下去的人摆在面前,他为什么相信一个政党的未来,又为什么愿意为之牺牲,就都成了人之常情。”
缘续
主旋律影视是市场蓝海
大片式拍摄、美剧式结构,还有佟大为、王雷、李小萌、万茜、刘威等明星参与,《十送红军》成了年轻人了解长征历史的影视教材。歌剧、舞剧、话剧等版本相继出炉,不少舞台演员都是看这部剧得到了表演灵感。
李修文回忆,《十送红军》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在播出前需要经过严格审查,但这部剧成片送审后,仅仅收到了六七条修改意见,“这意味着我们的主管部门其实十分乐见其成,当你把具备一定艺术水准又真正符合主流价值观导向的作品拍出来了,大家都是希望它尽快与观众见面的,并且由衷欢迎这种创作风格上的创新。”
不过,李修文也有一些遗憾,“这部剧一开始是想奔着剧版《建国大业》去的。”显然,成片及效果没有达到他的预期,这也随即牵出了《十送红军》背后制作公司小马奔腾的命运更迭。当时,李修文是作为小马奔腾签约编剧的身份参与该剧创作。小马奔腾的灵魂人物、创始人李明一手主导了这部剧的摄制,但该剧尚在制作阶段时,李明突然猝死,撒手人寰。该剧原定的总导演韩三平因为退休问题无法拍摄,毛卫宁导演临时救场。同时,李明的离去也导致了演员班底阵容的变化,“想做到当初设想的《建国大业》水准,显然是有心无力。”
原计划《十送红军》打响头一炮之后,在主旋律影视剧上大展拳脚的小马奔腾,也就此搁置了各项计划。李修文说,当年他手头其实已经写好了另一个建国题材的剧本,但到现在还未能投拍。凭借《十送红军》撬开的主旋律市场,眼瞅着没有同等水平的力作跟上来,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公司停摆、剧本搁置,与此同时,两年内国剧市场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IP”(网络小说)成了大热门,历史剧、正剧一夜之间无人问津,这时候的李修文哪怕对主旋律影视仍心有猛虎,也是空余无力之感,“资本对电视剧题材有天然的取向,情节性强的抗战谍战以及有粉丝基础的仙侠玄幻是投资热门,乏于创新的主旋律影视不会成为资本热衷的类型。”不过,他还是坚信主旋律影视在分众市场的潜力。这两年,他痛定思痛,自己直接与资本对接,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除了把握剧本走向,还参与投资,希望能够保证作品按照自己的意愿,借此再续当年的“中国式美剧”,“当年的市场情况下,《十送红军》为公司创造了不错的利润,放到今天也未必是大多数所谓的大剧能做到的。另外,每年电视台也有固定档期的需求,我们应该看到这片蓝海。”李修文仍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