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学生的科学梦将随神舟十一号“一飞冲天”
发布时间:2016-10-10 11:17
新华社香港10月9日电(记者张雅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在即,航天员将在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进行3个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水膜反应”“太空养蚕”和“双摆实验”。同学们期待着实验结果,也希望凭着对科学的热情,为国家航天事业和人类未来生活作出贡献。
“我们预计双摆在无重力情况下会有规律地按着圆周路径摆动。”在保良局罗氏基金中学的实验室里,高三学生侯柏全向记者讲述“双摆实验”的原理和设计过程。这是他和另外3名同学花了半年时间合作设计的实验项目,它与“水膜反应”和“太空养蚕”都是“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的优胜作品。
3年前,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示范了多项失重状态下的科学实验,其中一项是“单摆运动”,激发侯柏全和同学们深入探究航天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构想出“双摆实验”。
“它跟人类手臂摆动相似,可以研发成协助航天员工作的工具,比如用来采集石头样本的机械臂。”同学们拿着双摆模型详细解说,他们期望试验结果能为太空修补工序提供机械技术支援。
“双摆实验”指导老师黄洋表示,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给学生发挥创意和开阔视野的机会,他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保持这份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将来为社会作贡献。
这次神舟十一号升空,航天员将带着蚕宝宝遨游太空。基督教宣道会宣基中学的“太空养蚕”实验设计者之一梁芷韵表示,养蚕抽丝是中国传统工艺,由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这项试验,别具意义。
一个透明塑料箱子里设有蚕虫的“食堂”和“卫生间”,同学们利用物理学的对流原理,将蚕虫粪便输送到一个收集空间,保持卫生。梁芷韵说,养蚕装置经过多番改良,以减低蚕虫在太空中死亡的机会,预计它们升空8天后吐丝结茧。“我们估计在失重情况下产生的蚕丝会比较粗,韧性较强,可应用于不同范畴,包括制作航天服。”
由顺德联谊总会翁祐中学5名高中生构思的“水膜反应”,同样是受王亚平在太空向学生展示的基础物理实验启发,特别是其中一个在失重环境下进行的水膜实验。
学生劳莉欣介绍说,他们参照王亚平的做法并结合化学知识,设计了将聚合物聚乙烯醇溶液及饱和盐水混合,以进行相转化过程的项目,待风干后就会形成固体薄膜,过程最多只需一至两分钟,期望未来可进一步研发成透气但不透水的人造皮肤和透析膜。
这一实验在比赛中获专家称赞有实用性,每张薄膜的成本低至几分钱,而且使用的实验器材较轻巧,方便带上太空。
据悉,这些得奖项目的学生将在本月中旬到访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神舟十一号升空,他们纷纷表示兴奋和期待。
此外,同学们日前还获邀到访礼宾府向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介绍得奖作品。“行政长官对香港科研抱有很大希望,他对我们说‘这不是终结,而是开始’,大大鼓励了我们继续探索科学。”“太空养蚕”实验的另一位设计者黄采妍高兴地说。
宣基中学物理科老师周颖熙认为,让香港学生近距离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期望学生们秉持大胆、严谨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将来创出更优异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