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资金现“两头热中间冷” 金融机构有收有放小心谨慎
发布时间:2016-09-30 08:12
过剩产能行业融资环境实现实质扭转尚需时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山西、黑龙江、内蒙古等典型的资源大省政府部门欲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延长贷款期限、发放专项贷款等方式帮助过剩产能重点企业化解债务风险,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虽然整体的信贷政策也是“有收有放”,但出于对未来风险的考量,对整个行业的新增授信仍持谨慎态度。政府和企业较为积极、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比较谨慎的“两头热中间冷”现象较为明显。
9月28日,作为市场风向标的环渤海动力煤指数报收561元/吨,连续第十四周上涨。而近日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利润总额224.8亿元,同比增长15%。不过这一切并未让煤炭业人士乐观起来。
“当前煤炭需求持续回落、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的态势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梁嘉琨表示,要高度重视企业债务风险问题,控制企业经营风险。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负债总额3.66万亿元,同比增长4.7%,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70%。
另一去产能大户钢铁业的负债状况也不容乐观。截至6月末,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负债总额3.25万亿元,同比增加31.2亿元,增长0.10%;资产负债率70.0%,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
黑龙江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防范去产能过程中所产生的债务风险方面,政府部门将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定向并购贷款、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支持煤矿主体企业(集团)化解过剩产能。该人士还表示,支持龙煤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利用优良资产、优质资源相互担保,通过采矿权抵押、发行企业债券、公开上市融资等多种形式融资。创新支持煤矿企业发展金融衍生产品,降低煤矿企业银行融资成本,增强融资能力和还贷能力。
山西银监局局长张安顺在日前举行的银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逐步推进,银行业支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关键是落实“有扶有控”的差别化信贷政策。违规生产建设、关停淘汰煤炭企业属于“控”的范畴,省属七大煤炭集团则是差别化信贷政策“扶”的对象。
记者获悉,在内蒙古的过剩产能企业中,除去包钢集团,均以民营企业为主,涉及企业债务约68亿元,这些债务部分属于民间借贷,存在一定的化解压力,但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协调和解决。另外,贵州省政府也正在对高负债企业进行鉴别梳理,六枝工矿债转股正在加快实施。
在政府引导下,金融机构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整体政策也是“有收有放”。一位股份制银行内蒙古地区分支机构人士表示,一方面对产能过剩行业中的一些优质企业仍给予信贷支持,同时又对劣后企业进行压缩退出。他还表示,正在积极协助政府组建去产能基金,通过政府牵头,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利用兼并、重组等措施对过剩产能采取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的退出。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产能过剩企业经营困难的态势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金融机构面对煤炭、钢铁行业的企业,态度还是小心翼翼,一般会通过严格的信贷准入标准、上收审批权限等方式,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授信规模。
鸡西市一家商业银行负责人对记者坦言,目前对于去产能的金融支持是“两头热、中间冷”。地方政府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希望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给予企业金融支持,帮助一些优质企业渡过难关。而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则对此非常谨慎,因为产能过剩行业容易产生不良贷款,上级银行对于下级银行领导在工作中产生不良贷款的处罚比较严重。在目前形势下,银行放贷非常谨慎,这就导致产能过剩行业想得到金融机构支持确实比较困难。
中债资信评级技术副总监霍志辉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对于产能过剩行业规避情绪有所缓和,但钢铁、煤炭融资环境尚未明显改善。他表示,从融资利率比较来看,相关行业主体发行评级为AAA的一年期短期融资券的融资利率在4.5%至5%之间,较5月没有明显下降,但是投资者认购债券的积极程度较5月有所提高。
“现在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抽贷,如果金融机构抽贷企业的资金链就得断裂。”黑龙江省一个煤炭企业负责人说,目前企业只能通过借贷再还贷,不停地“倒贷”,保证资金链不断裂。
霍志辉表示,短期内,尽管随着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加速,行业供需矛盾有所缓和,钢铁、煤炭价格探底回升,企业利润增加,但是行业整体处于底部运行的趋势尚未根本性改变,投资者对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倾向仍偏谨慎,因此融资环境实现实质性扭转尚需时日。(张莫 王璐 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