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批复万亿项目 投资仍是稳增长主要力量
发布时间:2016-09-05 08:22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开幕。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3日表示,中国今年首次将投资政策协调纳入了G20议程,提出制订《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并提交峰会审批。这是全球首份关于投资政策制定的多边纲领性文件。
今年1-8月,发改委累计批复基建投资项目逾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在全球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投资对各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中国来看,今年以来,投资仍是稳增长的主要力量。在适时扩大总需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投资在稳增长的同时,还在“补短板”和培育经济新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托底经济
今年上半年,发改委批复一系列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近8000亿元。7月、8月两个月又密集批复1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规模达2849亿元。1-8月,发改委累计批复基建投资项目逾万亿元。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和收益预期的不稳定可能导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态势延续。因此,要保持经济平稳,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依然是主要动力。需要注意的是,民间投资下滑是加大政府主导投资力度的原因,而非结果。稳增长的担子更多地落在基建投资上,导致民间投资占比下降。未来民间投资能否有起色,决定于基建投资力度是否足够大,是否能重新唤起各方对经济前景的预期。
尽管基建项目批复速度加快,但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仅9%,回落到个位数增长水平,十来年尚属首次,促投资、稳增长的压力增大。
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当前投资下行压力大,民间投资回落较快,政府投资要加大力度,包括使用专项建设基金,干一些应该干、必须干、早晚都要干的事情,起到促投资、稳增长的作用。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预计,如果房地产投资不出现大幅下滑,下半年基建累计同比增速可能反弹至25%左右,从而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年底回到10%左右,大致与去年持平。
补齐短板
基建项目批复加快的同时,发改委近日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关于完善“十三五”规划实施机制的意见》,已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已确定了22个重点专项规划,今年将全面出台。
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纲要提出的165项重大工程和项目就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布局,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能源发展工程、水安全工程、扶贫攻坚重点工程、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点工程、民生类工程等,都是补短板的重大工程。
发改委政策研究室日前发布的《更好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一文指出,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大“补短板”的力度,努力增加合理有效投资。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此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可进行有效投资的部门非常多,包括中低端产品升级中高端品牌、高端制造业研发生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在他看来,中国可在四大领域增加有效投资。一是产业升级。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产业基本上在中低端,可以往中高端升级。二是基础设施。过去,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飞机场等方面的投资非常多,但主要是连接城市与城市的跨城际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还相当短缺,如地铁、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这部分的投资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回报。三是环境改善。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代价是环境污染严重。要改善环境,应在现有的生产基础上改进技术,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这方面投资的社会和经济回报会非常高。四是城镇化。中国要向高收入国家迈进,还要不断地城镇化,人口进入到城镇,需要住房、交通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公共服务,这方面的投资也会有很高的社会和经济回报。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有效投资的新方向是深度城镇化,投资的目的主要是提升未来2.7亿农民工以及既有的5亿城市人口的综合生活质量,这需要新一代公共基础设施,如城际铁路、地铁、地下管线、新一代互联网、教育、医疗、文化设施等。
培育新动力
从投资产业结构看,补短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科技创新的“加法”,不仅带动了有效供给的增加,而且促进了新动力的生成。
数据显示,1-7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2%,比总体投资增速快6.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9.6%。业内人士表示,高技术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双双较快增长,说明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果,经济增长新动力正加速培育。
申万宏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在制造业投资增速总体下滑背景下,专用设备、交通设备、通信设备和医药制造等高科技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说明制造业升级在加速,中高端制造业产业推进的步伐在加快。
李慧勇称,与去年相比,今年传统基建投资增长不多,以地下综合管廊、钢构、城市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新基建投资增长较快。综合管廊把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 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建造一个集约化的隧道或地下构筑物,目前在许多城市尚未形成具体规模,后续将会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虽然我国投资规模和资本存量很大,但大量资本形成集中在房地产等固定资产上,无形资产、公共服务、创新等方面的资产形成还存在很多短板。未来政策定位要从中长期布局,从基本制度、基础性制度和牵引性制度改革来做,而不是简单地通过短期刺激的方式。他建议,利用创新打造新经济,构建新动力,同时通过结构性改革,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在部分要素增长上要有所发展,如劳动力方面要从人力大国走向人力资本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