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余额达7.26万亿 银监会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发布时间:2016-09-03 08:16
绿色金融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尤其在成为G20研究议题之后。银监会昨天召开发布会披露,至6月末,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达7.2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银监会下一步还拟完善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另外,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巡视员叶燕斐认为,还有必要设立专业性的担保机制。
据叶燕斐披露,在7.26万亿的绿色信贷余额中,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余额5.57万亿元。
另据披露,部分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直接融资业务,扩大绿色信贷融资来源。2015年以来,农行、中行、浦发、兴业、青岛银行等先后在境内外发行了绿色金融债、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今年前七个月,中国发行了1200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占同期全球发行量的40%。
绿色信贷带来的成效有着数据的支撑,比如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贷款,按其贷款支持资金比例,预计可年节约标准煤1.87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4.35亿吨,相当于北京7万辆出租车停驶298年或相当于三峡水电站发电7.4年形成的二氧化碳减排当量,减排化学需氧量397.73万吨、氨氮43.45万吨、二氧化硫399.65万吨、氮氧化物200.60万吨,节水6.23亿吨。
这一公益性质的领域,落地到金融并非纯公益。叶燕斐说,首先节能减排效果肯定非常公益,但绿色信贷不仅从公益着手,也从商业角度来发展,到目前为止,7万多亿的绿色信贷中,没有一笔贷款有国家贴息,银行业完全是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实施的,目前该领域不良率只有0.41%,远低于其他领域贷款不良率。
无论从商业性还是公益性角度来说,绿色金融都有推广的必要。据了解,今年绿色金融首度成为G20研究议题,在这一窗口期,8月31日,央行、银监会、财政部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令我国成为全球首个建立较完整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
银监会昨日对外披露,下一步打算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银行绿色评价机制的建立,支持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加大对绿色、循环、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此前,银监会及中国银行业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引起了许多国家银行业监管部门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关注。在中国的影响和带动下,孟加拉国、越南、蒙古、印度尼西亚、秘鲁等国的银行业监管部门或银行业协会先后制定了本国的绿色信贷制度,指导本国银行业开展绿色信贷工作。
而在其他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同时,叶燕斐认为,设立专业性的担保机制是必要的,因为很多银行不太能分析好项目本身到底减排节能效果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