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北京“四大神秘组织”参与社会治安防控
发布时间:2016-08-06 08:41
【法治中国行·基层故事】
“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朝阳群众”,被很多网友笑称为京城的“四大神秘组织”。作为活跃在北京大街小巷的治安志愿者群体,他们如何参与社会治安防控?背后有怎样的故事?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这些群体一探究竟。
“我们是‘流动的摄像头’”
今年63岁的柳大妈家住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社区。2012年退休后,她就成为一名社区治安志愿者。红帽子、红马甲、红袖章,平日里的她经常一身标准的“西城大妈”式的打扮。
去年12月份,柳大妈发现社区内有一户出租房,无论白天和晚上都有货车来装运印刷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柳大妈发现这些印刷品就是让很多外地游客深受其害的“北京一日游”虚假小广告。她立即向社区民警反映,派出所随即组织警力进行检查,收缴了12000余份虚假小广告。
过去,丰台区永善社区门前的街道总是存在小商小贩肆意占道的情况,治理起来十分困难。社区劝导队成立后,利用人熟、地熟、关系熟的优势,占道问题一举得到解决。
冯大姐是永善社区劝导队的一员。“我们的任务就是搞调解、排隐患、抓防范。看见有可疑的陌生人,我就会问他,如果回答得支支吾吾,我就会及时向社区民警汇报。我们就是‘流动的摄像头’。”冯大姐笑谈。
网友也是群防群治生力军
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上,平日这里车流量、人流量都非常大。
去年的一天,中心安保负责人小陈巡逻时,发现一名30多岁的男子正在低价出售一辆新的电动自行车,形迹有些可疑。小陈偷偷用手机拍了照片,用微信发送给管片民警谭飞。谭飞根据线索,很快联合同事抓获了该男子,并顺藤摸瓜,在其家中起获了多辆被盗电动自行车。
如今,海淀公安分局大多数管片民警都建立了微信群,他们将片区里热心治安的居民、物业、摊主等拉进群里,大家随时分享治安线索。
今年1月4日,“海淀公安”微信公众号正式开通了“海淀网友”互动平台。迄今,平台共接到网友举报1122条,其中警务类线索达649条。据了解,包括微博、微信网友等在内的“海淀网友”骨干力量已达17万人。
人人都是“朝阳群众”中的一员
近两年来,通过“朝阳群众”的举报,北京警方查获了一些名人和明星吸毒、嫖娼案件,“朝阳群众”一下子引起了很高的关注度。
“其实‘朝阳群众’并不神秘,我就是一名普通的朝阳群众。”家住朝阳区华严北里西社区的崔大叔说。
今年3月份,崔大叔发现社区里有一家出租户有些异常。一套普通的两居室,房租却高得有些离谱。出租屋明明是被用来存放烟酒的,却没有顾客来购买。崔大叔把发现的情况向社区民警报告。经工商、食药等部门联合检查,发现该出租屋为一处存放假酒的窝点。
社区民警宋万周告诉记者,华严北里西社区已经实现了连续10年“零发案”。社区群防群治队伍除了志愿者外,还有一支120余人的党员巡逻队、300余名义务巡逻员、200多名治保积极分子。“或许他们只是在树下乘凉的老人,或许是几名一起晨练的大爷大妈,可一旦发现社区里有啥风吹草动,他们便会立即向我们反映。”宋万周说。
平时常有人问宋万周,到底谁是“朝阳群众”。宋万周总是回答:“生活在朝阳、工作在朝阳,甚至路过朝阳的人,都是‘朝阳群众’。”
北京市公安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日常社区群防群治力量达到50万人以上,重大保卫时期达到80万人以上。广大群防群治力量,为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首都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报记者 靳昊 任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