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鸿:面对"一带一路",香港要"重新开始,重新学习"
发布时间:2016-07-29 08:34
新华社西安7月28日电(记者郭鑫)不少人知道陈文鸿的名字,是通过他在香港报纸上每周一到两篇的专栏文章。这位知名专栏作家是一名有着40余年教龄的资深教授。花白头发,宽边眼镜,第一眼见到陈文鸿时,儒雅的举止、娓娓道来的言谈,让记者感觉与报纸上嬉笑怒骂的印象有着不小的“落差”。
陈文鸿今年67岁,9月份将从香港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中国商业中心主任的职务上正式退休。“我已经超期服役7年了。”陈文鸿笑着说,退休了反而可以放手思考和写作。
作为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陈文鸿此番随同研究会参访团一行来西安考察“一带一路”建设,这是他感兴趣的领域。
“退休后我会致力‘一带一路’的研究。”陈文鸿说得很干脆,他当下正和一间私立学院联系,争取组建一个“‘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打造更好的研究环境,整合香港的研究力量。
陈文鸿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在香港大学、中文大学、理工大学执教,见证了香港社会的发展变化。他的学术专长是内地的区域经济,重点关注珠三角地区,“一带一路”这两年成为“显学”,他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
“我的研究方法是中欧式的(侧重田野调查),不是美国式的(侧重定量研究),所以我更愿意到处走走看看,顺便归纳一下想法。”陈文鸿说。这次来到西安这个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无论是走访现代化的开发区,还是参观积淀文明的博物馆,陈文鸿都认真观看并听取讲解。
尽管早已年过花甲,但陈文鸿依然笔耕不辍。除了写作专栏文章,对于学术研究的“主业”,他更愿意打开话匣子。陈文鸿坦言,目前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学界,对于“一带一路”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缺少系统性的挖掘,需要跟上社会形势的变化。
在参访团一行与西北大学相关专家座谈时,陈文鸿提出“一带一路”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得到不少学者的共鸣,在记者面前,他更加详细地解释了这一点。陈文鸿说,目前对于“一带一路”的研究,我们更多的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于沿线国家的研究情况了解不多,“其实也许我们正在做的人家已经做了”。
陈文鸿介绍,目前国际上进行丝绸之路研究的国家并不少,比如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就一直在搞,欧盟还有一个丝绸之路国家研究对话机制,俄罗斯也在对“丝绸之路北线”——即历史上福建至莫斯科的“茶路”进行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是多元的,研究也应该是多元的。”陈文鸿说,“一带一路”战略提倡的是一种共享精神,也是中外学界互通有无的机会,希望我们的学者能走出书斋,多到沿线国家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对方是怎么规划的,怎么研究的,把当地的情况弄清楚。
谈到香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陈文鸿建议一是大力开拓欧洲的市场,二是着眼于珠三角地区的合作。他说,香港除了要利用海上丝绸之路,也要注意开拓陆上通道,比如与东莞等地合作,依靠铁路将货物运送到中亚,乃至中东和欧洲国家。
陈文鸿说,香港具备优势的金融和贸易领域,长期以来都是跟欧美国家合作,“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之后,可以加强和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他强调,香港在每一次大的转型机遇面前,都是会“重新开始、重新学习”,面对“一带一路”战略,香港也要“重新开始,重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