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部署企业技术改革升级 扶持新兴产业成长
发布时间:2015-11-25 11:25
本周央国企热点舆情主要有:国务院部署企业技术改革升级扶持新兴产业成长、环保部称华电能源等超排系东北雾霾“病因”、央企员工补贴纳入薪资管理、南方电网启动混改、中国联通微博再发声明辟谣等。其中,国务院部署企业技术改革升级,扶持新兴产业成长有关举措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国务院部署企业技术改革升级 扶持新兴产业成长
继上周国常会部署加快消费升级的政策后,国务院常务会议于11月18日再次部署加快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会议确定聚焦《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级工程,支持轻工、纺织、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有市场的企业提高设计、工艺、装备、能效等水平,有效降低成本,扶持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成长。
为此,国务院出台了三个方面措施:一是,发布工业企业技改升级指导目录,编制年度重点技改升级项目导向计划,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二是,简化前期手续,推动并联审批,加快项目落地;三是,推出财税金融支持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创新中央财政技改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地方财政加大对技改升级的支持;完善金融服务,健全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激励机制,鼓励银行开展贷款重组,加大技改升级信贷投放,支持企业扩大直接融资;鼓励采用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融资聚智,突破技改升级难题。
18-19日,《上海证券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集中发布相关报道,引起凤凰网、新浪网等媒体积极转载。
研判与建议:
针对降低成本方面,钢铁、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涉猎其中,摆在这类央企面前的首要问题则是人员分流所带来的隐患。在本轮国企改革之中,人员分流问题格外吸引媒体关注,预示着此类问题将成为央国企改革、发展的舆情隐患之一。当务之急,央企如何达到节支降本的同时,还可做好人员安置工作。
在扶持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成长方面,舆论会关注央国企在市场竞争方面的先天优势如何得到削减,也就是有效平衡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缩短央国企与民企之间的优势差距。由此可引申出,央国企在面对市场竞争时,特别是在面对民企的竞争时,有可能处于舆论的劣势地位。
与此同时,近期国家加速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的方向愈加明确,部分国有资本与“僵尸企业”存在或多或少的关联,央国企如何应对相关政策的落实,也将成为后期舆论的重要看点之一。
环保部揪出东北雾霾“病因”:华电能源等超排
11月以来,舆论持续关注东北地区持续出现的重度空气污染现象,中国新闻网等媒体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对相关信息进行报道,进一步污染了雾霾对人们的负面影响。
11月15日,环保部连发三篇通报,分别介绍东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状况,近期东北地区重污染天气督查情况,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督查情况。环保部督查组在东北三省的督查中,发现了大量环境违法行为,包括齐齐哈尔市黑龙江黑化集团有限公司,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葫芦岛市国电润泽热电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或旗下公司因超标排放被环保部点名。
16日起,多家媒体集中关注此事。《环球时报》以题为“环保部:秸秆焚烧是东北污染主因 贡献率近55%”的文章进行报道;《南方都市报》发布题为“环保部通报东北雾霾督查结果:黑化、华电、国电等上市公司超标排放”的文章。
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每日经济新闻》于17日刊发题为“环保部揪出东北雾霾‘病因’:华电能源等超排”的报道,成为网络媒体转载的核心信息。特别是四大门户网站的转载,吸引舆论聚焦东北雾霾问题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腾讯更将此信息置入到迷你首页进行推送,进一步加大了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研判与建议:
从信息的倾向性来看,媒体报道普遍呈现负面倾向,不仅报道了对环保部的督查、处罚情况,也对企业污染情况进行了报道。网民的观点较为多元化,有声音认为雾霾的产生并非单一原因所致,汽车尾气排放也应算作其中,不能完全怪煤电企业;有声音认为东三省存在多家重工企业,环境治理难上加难;还有声音认为以前也是这样供暖为何没事,对环保部的处罚产生了质疑。
从传播路径来看,《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观点较为鲜明、标题的指向性较强,文章借助人们对雾霾的反感情绪,渲染企业污染的负面效果。而门户网站的积极转载,成为信息集中传播的标志,也成为企业舆情压力骤增的转折点。
正如传播规律一样,媒体的“标题党”式报道必然吸引舆论广泛关注,然而网民的理性态度决定了话题的传播迅速步入了衰退阶段。由此可看出,经过此前舆论对环保话题的许多讨论,公众对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已普遍认识到雾霾为产业布局、日常消费习惯、能源产品质量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对于企业而言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断章取义的“标题党”式文章将难以再兴风作浪;另一方面,企业若发生污染问题,要想以此推脱责任也不是易事,主要原因是人们提高了对环保的认识,自然也就会渴望获得更为良好的环境,对企业的污染行为也更难容忍。
央企员工补贴纳入薪资管理 高管跳槽并非易事
11月21日,《中国经营报》刊文指出,受目前政策影响,公务员和国企员工短期涨薪受到限制,而处于垄断行业的国企高管,跳槽最难。
文章以华能为例,说明了今年央企的薪酬改革情况——“调薪后,内部收入差距较小”。央企在今年规范了薪酬管理,将原有补贴计入工资内,实质上是变相降薪,而这类改革获得了人社部国企薪酬改革人士的认可。文章还指出,目前央企的薪酬改革已与绩效挂钩。
关于外界关注的央国企人员流失,人社部曾进行过调研,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员工依旧愿意留在央企和国企”,这与媒体的采访结果相吻合——在部分行业中,央国企为主要构成个体,高管跳槽也都是在相似的环境中,薪酬不会上涨,成为其不会离开的重要因素。
研判与建议:
上述信息因涉及央国企薪酬改革、员工收入、人才流失等敏感点,所以在周末期间成为媒体集中传播的热点话题。人民网、中国网、环球网、搜狐等多家媒体积极转载《中国经营报》的报道;部分媒体的标题中包含“国企高管跳槽难”、“员工反映类似变相降薪”、“员工年收入少了好几万”等内容,吸引了舆论的关注。
网民评论关注了央国企员工待遇情况、工作成果等方面,总体意见倾向较为负面。部分网民认为此前央企待遇优厚,导致调薪后的不适应;部分网民认为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员工不该为待遇下降抱怨;个别网民则认为央企员工收入与劳动不成正比。
从舆论反馈的情况来看,央企薪酬改革仍具有较强的新闻热度,特别是员工的态度容易诱发负面舆情。正因如此,央企在宣传薪酬改革时,需注意用词的恰当,尽量避免产生误解;尽量不要回避敏感问题,以切实可行的方案回应社会关切,争取获得舆论认同;高管及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要出现负面情绪,规避加剧网民负面情绪借机发挥的可能性。
国企改革配套文件将出台 南方电网启动混改引关注
11月16日,《证券日报》报道指出,国务院正在督促各相关部门抓紧推进配套改革文件出台。除已经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五个改革文件以外,国企功能界定与分类指导意见、员工持股计划指导意见、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方案、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有望陆续发布。
与此同时,央企的混改也同样受到舆论的关注。18日,《中国证券报》报道南方电网混改方案已上报,未来或将在一些大的输变电项目以及有实验创新性质的供电区进行探索;大唐电信混改预计将于年底前完成。
研判与建议:
目前,媒体关注国企改革和混改的角度主要有个,一为关注宏观政策的变化;二为具体企业的改革情况。信息传播渠道主要集中在媒体方面;除了央媒、综合性媒体外,财经媒体和证券媒体也格外关注相关信息。自央企改革至今,资本市场始终关注改革动向,混改、合并、重组等信息均会引起股市的波动。可以预见的是,国企改革、混改等话题对舆论依旧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媒体和网民对此类话题的理性态度,也可以帮助企业达到较为良好的宣传效果。不过,值得央企关注的是,舆论期待通过改革达到央国企与民企之间的部分平衡,如资源配置及分配、投资机会、融资渠道等方面。央国企在宣传之时,需要对此进行理性的引导,并关注舆论变化情况,制定合适的宣传策略。
舆论聚焦央企合并 联通微博发声明辟谣
继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和招商局集团酝酿重组之后,11月19日市场又传出消息称,中国远洋和中海集团合并料将在明年1月前获批,规模至少可达200亿美元。而《中国证券报》于20日刊文指出,航运央企整合大幕开启,未来国资委旗下航运板块四家央企有可能合并为两家。
无独有偶,此前曾盛传的联通与电信合并一下,风波再起。11月初,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将筹备基站共享的信息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此后成为舆论猜测两家企业将合并的主要依据。随即工信部就此事表态称,未对运营商的合并问题开展过任何工作,企业的发展和整合会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
此后,部分媒体发布文章讨论联通与电信合并的可能性。11月17日,“电信联通话费支付已整合”的信息在中关村在线、科技讯等行业媒体中传播,再次引起两家企业合并的猜测。20日,中国联通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相关业务为“积极落实监管部门关于共建共享工作的要求,就扩大共建共享等合作事宜进行探索,此类事宜与合并重组无关。”
研判与建议:
舆论对上述两个“央企合并”话题的关注角度并不相同。在被传合并之前,中远和中海的裁员问题受到了舆论关注,揭示了海内外航运企业普遍业绩不佳的现状,这也成为舆论集中关注两家企业能否合并的基础。除媒体积极报道以外,券商等机构也倍加关注这一信息,资本市场异动成话题广泛传播的主要推手。
在此之前,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合并的传闻曾在舆论场中集中传播,本次的传播与两家业务的合作相关。如果说共享基站引起外界遐想,那么话费支付的整合则让部分媒体“确信”合并的可能性较高。工信部与中国联通的相继否认,恐怕也难以彻底杜绝两家企业合并的传闻再起,一旦有相关舆情可引发联想,还会有媒体再次猜测合并之事。
从舆论关注的角度来看,央企合并仍为舆论关注的重点话题,而企业的回应也往往较为单薄。面对此类舆情时,央企可联合有关部门、业内专家、相关机构等方面共同进行回应,增强舆情应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