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09:38:42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农业频道 > 看点

领跑现代农业新征程——“十二五”以来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就综述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25 18:59    点击量:734    

  本网讯 “十二五”以来,都市现代农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板块。担负着一头“服务城市”,一头“富裕农民”责任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不断创新,产业功能不断聚集。

  2012年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规划明确提出,率先在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业区实现现代农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从国家层面对都市现代农业进行“顶层设计”,自此,都市农业踏上了领跑农业现代化的新征程。同年4月,农业部在上海首次召开全国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拉开了都市现代农业加速发展的序幕。

  服务城市: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 都市农业当仁不让

  2015年,我国生产出了8625万吨肉类,2999万吨禽蛋,3755万吨牛奶、6690万吨水产品和78727万吨蔬菜,除去牛奶,以上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水平。在充足的“菜篮子”中,35个大城市蔬菜产量约11400万吨,约占全国14%,肉类产量约1400万吨,约占全国16%。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呈现出连年丰收,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的形势。

  这样的供应保障,是在大都市耕地资源匮乏,农业资源禀赋不足,务农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狭小空间”里“以小搏大”的战果。

  充足的农产品供应保障是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都市现代农业与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承担着“保城市供应、稳市场菜价”的责任。从数量上来讲,都市现代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大多是鲜活的,不能完全依靠周边地区长途运输,必须保障一定的自给率和应急保障能力;从质量上来讲,农产品必须是安全的、绿色的,必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如何让市民对菜价满意,让农民对收益满意。各大城市在完善调控保障机制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综合运用财政、价格、税收、保险等手段,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到“菜篮子”产品产销的各个环节;从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入手,加强“菜篮子”产品产销全过程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动态产销信息,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通过统筹规划批发市场建设,扶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落实好“绿色通道”政策,发展农社、农校、农超对接和社区便民菜市,促进货畅其流。

  “三天不见青,两眼冒金星。”是上海市民喜食青菜的生动写照。作为不适宜长途运输的绿叶菜,上海的自给率达到90%,每天有超过4000吨的地产绿叶菜上市。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的浦东朝意蔬果合作社理事长沈学国说,“之所以有这么稳定的地产供给量,是因为在上海首创了绿叶菜价格保险制度。蔬菜价格一旦低于‘基准线’,保险公司就会对菜农理赔。”菜农有了稳定的收益,上海市民吃青菜,就有了“实打实的保障”。

  农产品电子商务更是为传统农产品营销注入了现代元素,在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促进产销衔接和公平交易、增加农民收入、倒逼农业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大城市郊区涌现出一批如北京任我在线、沱沱工社、上海菜管家、武汉家事易等为市民提供日常生鲜农产品的电商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富裕农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挖掘农业潜值

  2016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其中。都市现代农业延伸了产业链,扩展了多元功能,在一二三产融合上走在了前列。

  世界葡萄大会、世界种子大会、世界食用菌大会、农业嘉年华……北京近几年接连举办了多项令人瞩目的农业盛会。据北京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市共举办4项农业会展活动和27项农事节庆活动,其中农业会展接待游客110.7万人次,总收入5021.7万元;农事节庆活动接待游客233.4万人次,总收入达1.8亿多元,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协调联络处处长任荣分析说,会展农业不仅是经济、生态、生活功能融合的平台,也是农业研发、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农产品加工等价值整合的平台,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提升了农业附加值。

  农产品加工业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带动作用强的基础性产业,成为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拉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农业部在12个试点省大城市郊区,选择一批资产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大型主食加工企业,支持它们建设现代化生产线、改造升级技术设备、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创新营销模式。

  广州市都市农业总收入比农业总产值约高出4.5倍,都市农业增加值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8.4%;郑州市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25家,拥有好想你、雏鹰农牧等农业产业化集群11个,以三全、思念为代表的速冻食品产业集群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都市农业已经建立起了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到成品、从生产加工到消费休闲的经营一体化、产品多元化、文化内涵丰富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望得见的乡愁: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都市现代农业任重道远

  2014年4月,农业部在成都召开全国都市现代农业暨“菜篮子”工程建设现场交流会,都市农业的“六大功能”得以明确,服务城市、宜居生态、优质高效、科技创新、富裕农民、传承农耕文明。

  作为“为全国人民搞饭,为农民搞钱,为城里人搞绿”的有效载体,“十二五”期间,35个大城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占全国22%以上。2015年,35个大城市城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8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5.2%。

  4月11日清晨,南京小伙儿唐辉站在了南京市江宁区的“最美田园赛道”上。和他一起完成这次“牛首山杯”2016南京•江宁春牛首国际马拉松赛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8000多名跑者。

  这是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跑程,进入人间四月天,江宁西部旅游环线可谓一路风景:两侧桃花仍未落尽,晚樱已经盛开,万亩油菜花田和郁郁葱葱的麦苗令人目不暇接。江宁区横溪街道、谷里街道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西瓜加油站”和“黄瓜接力棒”。在西瓜加油站,跑者可以品尝到横溪的品牌农产品——西甜瓜。作为南京市最大的蔬菜基地,谷里给跑者准备了“黄瓜接力棒”。数千名跑者一边跑步,一边品尝甘甜的西瓜、清爽的黄瓜,成为此次宁马一景。

  农田是城市天然的绿色屏障。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保留下160万亩水稻面积,让绵延的稻花香成为季节性人工湿地。在南京,政府制定出台生态补偿办法,以水稻种植、生态公益林、湿地和水源地保护为生态补偿重点,形成了9.7万公顷的城市“绿肾”和“保护网”。

  挖掘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在生态涵养的整体规划下,清洁生产已成为都市现代农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是安全、卫生、优质的绿色农产品,通过推广精耕细作,使用有机肥,严格监管高毒剧毒农药的使用,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都市农业在开发生态种养模式,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做着种种有益的探索。

  示范带动: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在农业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终究要依靠科技,而都市农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保障,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工业反哺农业的强大推动力,在科技领域成为现代农业真正的领跑者。

  截至2014年底,35个城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均值达到69.2%,比全国水平高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百户家庭计算拥有量达到31.2台,比全国平均水平多7.1台。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农业占GDP的比重早已不足1%。但是,北京每年选育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数量和种业销售额占全国1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与北京遥遥相望的大连,围绕渔业、畜牧、水果、蔬菜、花卉“五大”优势产业,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积极组织院校、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和攻关,有力提高了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含量。“十二五”期间全市获得国家级奖励的农业科研项目30余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土地产出率达到每公顷14.8万元。

  围绕建设种源农业、生态农业、装备农业和数字农业,一大批自主创新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都市现代农业中大显身手,也使农业成为“吸金”产业。通过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加快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智慧农业和“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链延伸与产业门类增加使农业投资领域极大扩展,投资需求大大增加。目前,社会资本加快进入都市现代农业领域趋势逐步显现,国内外各种资本力量纷纷涉足农业,出现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热潮,联想控股、龙大集团、东信集团等高调进军农业领域,KKR、凯雷投资、黑石集团等外资私募股权基金(PE)也纷纷投资中国农业。

  已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持续推进,我国将出现更多“世界水平”的都市现代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都市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的领跑者,舞台广阔,生机勃发。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