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团队:张杂谷育种人的春节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2-14 11:33 点击量:882 大
中
小
“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和他的团队“小伙伴们”每年都要往返张家口和海南,像候鸟一样来回迁徙,不过冬天大多时候会在海南度过,特别是春节期间。
2月5日,当记者再次联系赵治海时,他说:“今年春节,我和我的团队又在海南基地的谷田过了。团队成员从农历新年前开始进驻,现在还都在坚守岗位。”
赵治海从1982年大学毕业后即到张家口市农科院从事杂交谷子研究工作;1984年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赵治海在冬季把杂交谷子实验室放到了海南。从此赵治海开始了连续三十多年像候鸟迁徙一样的生活。
“育种是个长期工作,周期很长,这一季的种子要到下一节种植才能知道好坏。为了一年种两季,一年当两年用,加快育种进度,缩短育种年限,所以必须开展南繁育种。1月底至2月初正好是海南基地的谷子开花期,这一时期对于我们来说尤其重要;而农历的新年也多会在1月底到2月初,这注定了团队成员要在海南度过一个又一个春节。”赵治海几乎没休过节假日,他已经有三十多个春节在基地过了。
刚刚在海南建立谷子基地时,条件极为艰苦。1980年代、1990年代,每年10月底,海南雨季刚过,蔬菜短缺而价格特别高;但当时赵治海每天的生活费只有2-3毛钱,而一斤空心菜就要一块钱,他不敢买菜吃,大部分是把从家里带来的黄豆当菜吃,就这样赵治海一待就是一冬天,直到春节过后。赵治海幼年时母亲去世,是父亲、祖母和外祖母含辛茹苦将他抚育成人。但在1983年、1984年、1985年三年的二月间,3位老人相继离世,他都因在海南工作而未能为老人送终,这成了他终生的遗憾。
赵治海介绍:“今年在海南进行谷子育种的基地有三个,分别是:位于三亚崖城区梅东村的‘梅山基地’占地10亩,主要进行新亲本的组配工作;位于乐东县九所镇的‘九所基地’占地200亩,主要进行亲本繁殖工作;位于乐东县尖峰岭镇老罗村的‘老罗基地’占地88亩,主要进行育种材料中间世代的加代选育工作。三个基地都位于不同的地方,都有相当面积的张杂谷种植,春节期间我们五个人要在三个地方来回奔波,不停劳作。”
春节期间,也恰恰是赵治海们最忙的时候。赵治海是所有试验方案的设计者,他进行的主要工作有资源创新、新材料加代选育、新组合测配、光温敏两系不育系繁种以及热带栽培技术研究等。除了做专家的事,还要干农民的活,尤其是春节时期很难雇到工人,往往都得亲自上阵;时间最紧的时候,赵治海的除夕和初一都要在谷子地里过。而赵治海已年近花甲,且多年劳作身体患有慢性疾病,他都要对一棵棵谷子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记录和研究,他脊柱不好,但每天都要有数不清的弯腰、下蹲动作。
2017年的春节,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所有五人留守在海南,分别是赵治海和范光宇、冯小磊、李双东,宋国亮,其中赵治海已经58岁了,宋国亮是“70后”,其余三人都是“80后”。他们都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段,而团队中学位最低的是硕士,职称最低的是副研究员。
“我的幼女刚刚一周半,由于工作原因,总是聚少离多,孩子和我的交流大多数是来自视频。我爱人也是张家口市农科院员工,所以对我们的工作也能理解。李双东夫妇是所里新引入的两名博士,现在李双东爱人魏薇正处于怀孕期间,他已经在海南工作两年了。宋国亮来海南已经11年了,也是经历了相同的过程,只不多现在孩子大了。我们基本都把爱人交给丈母娘,嫁给育种人就要适应这样的生活。为了有更多更优质的谷种,这需要每一个育种人家庭的付出、奉献。”赵治海的助手范光宇说。
(张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