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4 08:53:41
当前位置:主页频道 > 农业频道 > 渔业

七连屿渔民捕捞南海探秘
文章来源:中国干部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21 11:32    点击量:486    

  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在南海经营、开发岛屿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还在诸多岛屿礁滩上种植林木、放养繁殖各种动物,给海岛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祖先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目前,海南省三沙市所属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永兴、赵述、北岛、晋卿、甘泉、羚羊、鸭公、银屿和美济等9个社区居委会管辖的岛屿上,约有渔民共700多人长期居住。他们在三沙耕海牧渔,守候着这片祖宗海。

  在这些岛礁中,要数七连屿工委下辖的赵述岛上居住的渔民人数最多,常住的近200多名居民中,多是以捕鱼作业为主。他们常常潜入七连屿的海域中捕获海参、法螺、鲍鱼、龙虾,以及各种经济鱼类和贝类等。

  “下氧”潜水20米水下捞三宝

  日前,在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工委书记王春的陪同下,笔者见到了岛上的捕鱼高手——符名友和符明岗兄弟。符氏兄弟都是70后,一个属虎,一个属龙。两兄弟皮肤黝黑,身体都很结实而魁梧。

  等着两兄弟吃完晚饭,我们一起来到码头边,坐上他们的“琼三沙0002032“号渔船,这是一艘长约6米左右的玻璃钢材质渔船。

  启动发动机,出海,现场感受特色的岛礁捕鱼作业——潜水捕捞。

  在西沙南沙海域捕鱼的渔民与其他沿海地区渔民在船上捕鱼、在水面劳作的方式不同。渔民基本都在三沙的珊瑚礁中潜水捕捞海洋珍品。哪里有珊瑚礁,他们就奔向哪里。也因此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捕捞方式,没有任何先进设备,嘴里含着一根输送空气的管子就潜到水下10米~30米的礁盘上捕鱼。

  天气晴朗的西沙海域,湛蓝的海水与天空色形成了一个蓝色世界。很快,船就开到了目的海域。符名友从弟弟手中接过方向舵把手。符名岗从船舱里拿出水镜、脚蹼和潜水衣。穿戴完毕后,翻身下水。不一会儿,符名岗浮出水面挥了挥手。“下面有鱼”,看到弟弟的手势,哥哥符名友赶忙打开发动机舱,用一根皮带将发动机与旁边的空气泵连接起来。这会儿,可以清晰听到船尾舱里发出“呲呲”的声音。将一卷拇指粗的塑料管递给弟弟后,符名友告诉笔者,这根管就是水下作业时用于呼吸供氧用的空气管,因此这种捕鱼方式被渔民称为“下氧”。

  除了“下氧”外,还有一种称为“单气”的潜水方式。潭门老一辈渔民从小就练就一身潜水的好功夫,不带呼吸管一个猛子能扎到水下20米或者30米的深度,身手矫捷地抓活鱼、割海参、捡公螺(马蹄螺)。这三样被称为“潜水捞三宝”。

  符名友告诉笔者,由于“下氧”捕捞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严重时会因为患“减压病”而失去生命,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作业中会交替下水,可以互相照应,同时也给对方一个体力恢复时间,在水中作业时,不宜在深水区中停留时间过长。

  说话间,符名岗又浮出水面,一条刺鲍鱼(又名气鼓鱼)出现在他的网袋中。左手接过有鱼的网袋,符明友右手又顺势递给弟弟一个空网袋,这一递一送整个过程中没有一句话交流,也没有多余的手势动作。“在水下,都戴着呼吸管,无法用语言交流,只能靠手势。”符名友说,17岁开始,我们两兄弟就一直结伴出海去南沙西沙捕鱼了,这么多年来,下海捕鱼都是俩兄弟一起配合,从未分开过,多年的配合彼此之间已经非常默契。

  约莫一个小时功夫,捕获的各种渔获堆在船甲板上,有刺鲍鱼、青衣、腊鱼、红口螺等。这时,符名岗再次浮出水面,上船后说水下渔获不是很多,这次差不多了。

  返航途中,符名友告诉笔者,这里渔民潜水作业多数是选择在晚上。因为到了夜晚,手持强光手电,潜水到20米~30米水下捕捉渔获则是这里渔民的一个“绝活”。“下氧”人穿着潜水服下十多米深的珊瑚礁盘里,这时大海里的鱼都睡着了,用电筒照住它们的眼睛,这些鱼几乎在水下一动不动的,很容易捕捉。

  “行盘”捕鱼老渔民自食其力

  夕阳下,赵述岛外礁盘上的海面上,一个人行走在没过膝盖的水里,身旁有两个漂浮在海上的筐子,人一走,筐子也跟着人的方向在“走”。走到岸边才发现,原来是一根绳子将筐子连接在人的腰部位置。

  这就是除了潜水作业外,西沙渔民另外一种较有特色的礁盘作业方式——行盘。

  “行盘”指的是在大海退潮后,在岛屿附近浅海的礁盘上,一边行走一边寻找捡拾公螺和割蚵,有时候也会用一根一米多长的鱼枪去刺中水中的鱼,由于这种捕捞方式较为轻松。作业方式多数是年纪大一点的老人。

  问及老人姓名,叫麦运潘,今年75岁了,是赵述岛上年龄最大的渔民。他从1995年开始来到赵述岛捕鱼生活,如今已有20年。坐在岸边水里,麦阿公放下小刀,摘下水镜,然后将两个筐里的公螺、红口螺等各种渔获逐一分类。“今天捡的不多,等多一点再卖”麦阿公将分好的螺放回筐里,又放回到海边的浅水里养着。

  西沙渔民还有一种在水较浅的礁盘上的捕鱼方式“手钓”和“围网”。手钓就是钓鱼,不同的是鱼线那头不是连接在鱼竿上,而是缠绕在手指上,这种方式多数用来钓西沙海域礁盘中数量较多的小石斑和红石斑鱼。一般情况下,技术好点的渔民一个人半天工夫也能随便钓上几十斤。

  围网作业方式赵述岛上渔民用的并不多,而符明友、符名岗兄弟二人在平时偶尔也会采用这种方式。有时连续几天“下氧”捕鱼会比较辛苦,所以两人就在礁盘上围网捕鱼,可以适当休息另外,有时也会有一些收获。

  再次坐上了符氏兄弟的“琼三沙0002032”渔船,我们来到了赵述岛不远的海域。海面上漂浮着几个泡沫浮具,这是设置渔网的标志。“根据经验,我们提前在这里将渔网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并且在一边敞开着一个一米多宽的口,鱼顺着这个口游进网里后,就很难再出来了。”符名友说。这种围网捕捞的方式比较适合浅水区,如果对水流的判断准确的话,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鱼游进网里后,人只要游进网内慢慢用网袋捞就可以了,这种方式远比深水捕捞要轻松的多。

  上岸后,符氏兄弟将渔获留了一点打算自己吃以外,全部卖给了从事渔获收购的邻居老谢。

  已是深夜三点,赵述岛上许多家仍然是亮灯,捕鱼归来的人们开始冲凉、吃夜宵,而这种忙碌有时候会持续到天亮。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